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津李佐贤是清代成同时期著名的金石学家,他在刻书史上的贡献少有人关注。他热衷刻书,在近30年的时间里,刻书十余种,既有诗文杂著、地方文献,又兼及金石书画。既带动了利津一地的出版业,又推动了武定府乃至山东金石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历来有关元代书院刻书研究,皆对杭州西湖书院刻书予以较高评价。本文重梳文献,考辨史实,细究西湖书院刻书详情,认为元代书院刻书是官刻书籍的补充,西湖书院刻书系江浙行省刻书的组成部分,该书院实际承担刊刻的书籍数量并不多,今存世者仅元人苏天爵所编《国朝文类》一种,其余以往认为系西湖书院所刻者,多为江浙行省及下辖诸路儒学所刻,仅置版于书院而已。西湖书院在中国书籍发展史上最突出的价值,在于它继承了南宋太学书版,元亡后这批书版又为明国子监所承继,使得宋代高度发达的版刻成就有了更多的直接传承渠道。  相似文献   

3.
宋代福州刻印“三藏”,其中佛教二藏属于民间寺院刻本,而道藏则是官刻。其后,福州刻书基本沿着民间私刻与官刻两条线路发展,其中官刻略占上风,而罕见书坊刻书。仕宦在外的福州人氏在外省刻书,与南方各省区的刻书形成了交流与融合的各种可能,促进了南方各省刻书业的共同发展。这是有别于此前学界普遍将闽人在外地刻书与福州本地刻书混为一谈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4.
杨守敬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他一生致力于访书、藏书、著书和刻书事业,同时又在版本、校勘、目录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中国传统文献的保护和传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文章拟从文献学角度,对杨守敬一生的学术研究和文献实践活动作一简要描述,从而展现其在文献学上的成就和贡献。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书院蓬勃发展和雕版印刷术开始广泛用于书籍的刊刻之中,宋代形成了特色的书院刻书文化,宋代书院的刻书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书院刻书。文章将从宋代书院刻书文化的内涵、形成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宋代书院刻书文化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求能增进一点对独特的宋代书院刻书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6.
我国雕版刻书事业在唐代逐渐活跃,唐代刻书尤以晚唐两川较为繁荣,依据实物及文献资料其刻书在时间、地点、内容以及装帧版式上都具有鲜明特点。晚唐两川刻书的繁荣与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造纸业发达等因素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现代书刻集书法、篆刻、绘画、构成、装饰等多门艺术于一体,综合性日渐强化.黑龙江高校在弘扬书刻艺术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注重继承与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长期以来,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注重学习、研究、应用相结合,加强书刻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建设,对书刻艺术教育的特色化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8.
在船上,他一手握剑,一手捧书,摇头晃脑地吟诵起来。突然,一阵风浪打来,渡船急速地摇晃起来。从前,有一个书隹要乘渡船从长江南岸到北岸上。他赶紧划开水找剑,可是什么也没有看见。怎么办?书生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愁泌乙粼蒸黔蒸心镶二剐他取出小刀,在剑掉下的船帮!刻了一个记号,以便到对岸后好下水找剑。纂蒸联黔以巍)擎蒸明明刻了记号,为什么找不到剑呢,…斌蕊巍而船已经移动了,你又怎么能在这里协、姚’一又花)脚淤斗以47封找到剑呢,一’/~一}、如洲,彝撇摇鳝霓:薯馨肇襄睿爹毽晨疑鉴泞肠翔簧汽拼鬓{改刻舟求剑(成语故…  相似文献   

9.
宋荦是清康熙年间的名宦,又是全国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其家藏之丰,刻书之精,为当时学者文人自叹弗如。尤其承刻三种“御籍”的完成,促进了“康版书”风格的形成。本文就其在藏书缘由和收藏特色、刻书成就及影响等方面做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宋代刻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除了自行雕版刻书这种主要方式之外,还出现一些其它的刻书方式,其中之一就是委托商业性书坊进行刊刻的方式.此前的学界对此研究存在严重问题.通过对宋代出版史料的考辨,揭示出北宋已经出现了委托书坊刻书的新型出版方式.这对于重新认识宋代官刻、坊刻均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福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刻书中心之一。在宋元明三个朝代七百多年间,福建一直以其刻书种类、数量居全国首位。流传至今的古籍中,也以福建刻本为多。目前海内外学者研究宋元明古籍,无不研究福建刻本;出版家重刊宋元明古籍,无不以福建刻本为底本或校勘本。历史上福建刻书业高度发达的原因,除了自然地理环境和发达的文化诸条件外,就是福建各级官吏积极倡导。今人谈及闽刻书史,往往对闽坊肆刻书和私家刻书的情况谈得较多,而对于官方刻书(以下简称闽官刻)的情况却谈得甚少,尤其是闽官刻在闽刻书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几无涉及。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明代刊刻了大量的丛书,这些丛书一方面保留了很多珍贵的文献资料,一方面又存在着某些明人刻书陋习.本文对收在《格致丛书》中的明代韵府类书籍《新刻韵学大成》的真实面貌进行探求,证明《新刻韵学大成》和《韵学事类》实为同一部书,从这一点引发出明代刊刻丛书的弊病——“变幻名目,割裂首尾”.  相似文献   

13.
随缘读鲁迅     
许艺 《中文自修》2009,(12):27-27
小学没念几年,我记住了一个叫鲁迅的人,因为他把一个“早”字刻在桌角,“从此后,他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于是我也“迟到”了一次,并按计划在桌角刻了一个“早”字,因损害公物受到了批评。于是这个人成了我的“偶像”,因为他刻字不仅不会被批评而且还被写进书里。几年后我知道了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相似文献   

14.
略论我国书院藏书与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概述和分析了我国古代书院藏书来源,藏书与刻书之互动关系,刻书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分析,以及刻书的四种具体类型。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吴门袁氏家族刻书与藏书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刻书与藏书事业大发展的明清时期,吴门袁氏作为刻书与藏书世家,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页。考证以袁褧为主的袁氏成员所刻主要书籍之版本面貌,以及首刻《唐伯虎集》之时间与原因,可以一斑而窥全豹,其原因在于袁袠与唐寅相似的受冤系狱的经历以及留事实于后人的目的。在汇集了袁廷梼重要校文的基础上,对家族刻书、藏书特点略作概述。  相似文献   

16.
清朝乾嘉时期,随着朴学的兴盛,刻书、抄书、校书、藏书在全国蔚然成风,从事朴学的学者日益增多。他们在保存、整理古代文献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在刻书、校书方面成就斐然的就有山东德州的卢见曾。  相似文献   

17.
吴晓雯 《文教资料》2008,(28):137-139
随着建阳书坊的衰微,闽西四堡书坊作为全国重要的刻书中心悄然兴起,成为福建文化史上的又一朵奇葩.正如郑振铎先生所说,四堡是清代全国四大刻书中心之一,与江西许湾、武汉和北京并列.四堡在刻书史上虽然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四堡坊刻流传至今的实物很少,在学术界并未引起相应的重视,有关它的研究还相当不足,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本文试图就此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浅谈汲古阁藏、刻书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汲古阁藏、刻书之特点顾宁一我国刻书事业自宋、元以来,日趋发展,尤其是在明、清之际,更是风行一时。明代吴中诸生毛晋的汲古阁,就是在这一时期创建起来的。毛是我国明代著名的藏书家、出版家。明崇祯初年,毛氏汲古阁正式开始刻书,成为私人刻书的巨擎。毛晋,江...  相似文献   

19.
胡思敬是中国近代一位著名的藏、刻书家,在其遗民意识的影响下,胡思敬的藏、刻书思想表现为弘扬节气、表彰乡贤,拒用新式体例、以古法为准,竭诚藏书,以开放为保护等特征,其局限性并没有否认他为中国近代文化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清代学者许裢精通法学、文学、医学,一生著述、刻书颇丰,编著有《洗冤录详义》、《刑部比照加减成案》、《六朝文絮》等。许裢的刻书以实用书籍居多,刊刻精美,是一代刻书大家。这些著述和刻本都对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