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并列中英双语者在隐喻理解中的强化和抑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跨语言启动效应实验与隐喻理解中强化和抑制机制作用的正启动和负启动实验相结合,考查作为一般认知机制的强化和抑制机制在双语者理解隐喻中的作用,以及在双语者的大脑中两种语言的隐喻是共享同一个概念表征还是各有其独立的概念表征。结果发现强化和抑制机制在双语者理解一语和二语的隐喻过程中同样发挥作用。喻体中与隐喻有关的本义特征受到强化,喻体中与隐喻无关的本义特征会受到抑制。在跨语言的情况下(英- 中,中- 英)也发现了强化和抑制机制的作用,并且跨语言和同语言情况下对探测句的正启动和负启动作用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在双语者大脑中,两种语言的隐喻在概念层面为共享表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句子理解中的句法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句法启动是研究句子加工的重要研究范式。在句子理解层面的句法启动研究因长期受到质疑而被忽视。认知神经科学为研究句子理解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手段和证据支持,从而重新启动了句子理解中句法启动的研究。从句子理解中句法启动的概念及其争议、句子理解中句法表征机制的研究及跨语言句子理解的句法启动研究等方面对句子理解中的句法启动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进一步明晰语言现象的本质,为进一步探究句子加工的本质提供新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图片描述实验范式,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产生过程中的句法启动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被试的目标句在句法结构上与毫无语义相关的启动句间有很强的一致性。从而说明了在第二语言言语产生过程中也存在句法知识表征问题。Pickering和Branigan提出的网络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言语产生中句法加工的过程。尤其是在产生大于一个词汇的短语或句子时,存在词条层关联节点的激活,这与言语产生过程中的句法加工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4.
句法启动是指个体在产生和理解句子时有借用之前使用过的句式进行产出的现象。但现有研究对汉语少有涉及;对句子产生与句子理解存在分歧;对动词作用看法不一;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设计,得出如下结果:(1)存在视觉启动下英汉跨语言双向句法启动;(2)存在双宾句的动词依赖现象,但句子理解不依赖于动词重复;理解句子在高认知压力下有更好的表现,表达和理解可能属于同一工作机制;英语水平对句法启动存在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考察二语熟练程度与双语句法表征的关系中,借鉴国外句法启动的经典实验范式,设计针对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的跨语言句法启动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汉英存在不平衡的启动效应:L1-L2的效应大于L2-L1,高水平英语学习者的效应大于低水平,且随着英语熟练程度的提高汉英双语句法表征融合度更高、共享的层面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考察非熟练汉英双语者动词产出过程的重复启动效应。研究采用重复启动范式,以60个汉、英对等翻译名词为实验材料。31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产出由呈现的名词刺激联想到的相关动词。研究结果表明:1)被试已学名词刺激引发的动词产出平均反应时显著短于其未学名词刺激,表明动词产出过程中存在重复启动效应;2)被试一语汉语动词产出的反应时和重复启动效应均显著小于其二语英语动词产出,这表明语言熟练程度影响非熟练汉英双语者动词产出过程的重复启动效应。研究结果支持迁移适当加工观和修正等级模型。  相似文献   

7.
双语者句子产生的研究一直是心理语言学领域关注的热点。双语口语产生蓝图、双语陈述性/程序性模型、一体化模型是当前三种最有影响的双语者句子产生模型,句法启动范式的实验研究为检验和修正这些模型、揭示双语者句子产生的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证据。未来该领域有必要在口语与书面句子产生的比较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8.
英语和汉语渊源于不同的语系和文化,其句法各具特点.通过对比英、汉语的句法特征,以一句英语名言的汉译为个案,结合剖析有关英语句型汉译的方法,认为在双语转换过程中英语句子汉译的方法既要考虑各自的表达习惯,也应灵活多变、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阅读句子(短语或词)——组词成句的启动范式探讨了中级水平留学生在句子、短语和词3种启动条件下汉语句子产生中的句法启动效应。结果表明,句子和短语启动条件下.发现了“给”字句和“把”字句产生中的句法启动效应;在词启动条件下,“给”字句产生中没有句法启动,“把”字句产生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句法启动。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中级水平留学生在汉语句子产生过程中,阅读用于启动的句子和短语均能激活句法信息,只有阅读语法标记强的词如“把”字才能激活句法信息。  相似文献   

10.
工作记忆在句法歧义消解中起着重要作用,句法歧义消解的理论争议涉及工作记忆在句子理解中的作用.研究句法消解问题时工作记忆的测量有两种方法:阅读广度任务法和"扇形程序".句法消解问题的脑功能研究发现,工作记忆能力的差异会影响对句子的加工:工作记忆能力强的人采用序列加工策略,而工作记忆能力差的人采用并行加工策略.歧义区间、加工策略、年龄等因素是工作记忆在句法歧义消解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解决句法歧义消解问题的过程中,工作记忆的大脑激活主要涉及颞叶左后外侧、额叶左后回内侧和两侧视觉皮质等区域.在今后的研究中,首先应注意解决"在线"和"离线"不同实验范式造成的问题;同时应当更多地开展跨语言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应着重探讨中国人加工英语歧义句以及汉语句法表征和英语句法表征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双语者的隐喻语义表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启动技术,从隐喻的理解机制和跨语言的启动效应两个方面入手,初步考察了双语者的隐喻语义表征。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双语者的大脑中,两种语言的隐喻具有相同的理解机制;互为翻译对等的启动项对同一个隐喻的理解具有同样的启动效应。研究结论为:在双语者的大脑中,两种语言的隐喻共享同一个语义表征。  相似文献   

12.
句法处理与花园小径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自然语言理解中的句法处理是心理学家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以心理语言学为基础的几种句法处理的重要理论模型以及对句子歧义现象-花园小径句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典型启动效应的实验范式,语义和语音两种不同加工水平的试验任务,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中英双语第二语言的语义通达机制。被试为第二军医大学的学生38名。结果发现:在基于语义的范畴判断任务中,当启动刺激(英)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义联想关系,得到了显著的启动效应(实验一);当启动刺激(中)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义联想关系,即与实验一对等的跨语言语义启动试验,也得到了显著的跨语言启动效应,而且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启动值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实验二);当启动刺激(中)的翻译对等词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音相同或相近关系时,采用基于语音的词汇判断任务,也得到了显著的跨语言启动效应。这一结果表明,对于中国大学生程度的中英双语者来说,他们第二语言的词汇表征既直接通达语义概念表征,又可以借助第一语言的词汇表征为中介再通达语义概念表征,与Kroll等提出的模型一致。  相似文献   

14.
概念隐喻对中英双语者隐喻表达理解的中介效应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日常隐喻表达时,会首先自动激活相对应的概念隐喻,以促进隐喻表达的理解,因而从属于同一概念隐喻的隐喻表达之间,以概念隐喻为中介,存在相互促进理解的效应。本研究采用启动实验,在同语言和跨语言条件下考查中英双语者隐喻表达的理解中是否存在以概念隐喻为中介的相互促进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在同语言与跨语言条件下,从属于同一概念隐喻的隐喻表达之间,均未发现显著的相互促进理解效应,这对概念隐喻的中介促进效应假说提出了一定的质疑,并为中英双语者隐喻表征中的语言表征与概念表征的分离观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5.
李永 《现代语文》2006,(1):13-14
一个语义范畴的产生,除了认知、语义因素之外,还要受到句法环境的约束,并要最终取得句法形式上的验证;同时,句子的信息结构、焦点位置也直接影响着句法成分的配置,并对动词的虚化发挥作用.在句子的信息结构安排上,可虚化动词不外乎两种分布:(1)处于非焦点位置;(2)处于焦点位置.本文立足动词与信息焦点的关系,分析句子的信息安排对可虚化动词的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以新疆大学哈语专业学生为被试,运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范式来研究被试的词汇表征和概念表征。自变量为语言条件和学习状况,因变量为反应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果及结论:在实验一中同语言和跨语言条件下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被试的反应时显著缩短,出现了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在实验二中同语言条件下学习阶段与测验阶段被试出现了同语言的长时重复启动效应,没有出现跨语言长时重复效应。结论:非熟练汉—哈双语者哈萨克语与汉语的概念表征是共享的,词汇表征是独立储存的。实验结果支持了共同存贮模型。  相似文献   

17.
袁军 《湖南教育》2005,(24):20-21
英语句法歧义类型及其成因(一)由于修饰关系不明引起的歧义副词在句子中既可修饰动词又可修饰句子,这样会导致歧义。例如:My brother Abraham presentedhis talk naturally.此句中的副词naturally既可修饰动词presented,表示Abraham自然流利地发表了演讲,即My brother Abrahampresented histalk in a natural way,也可修饰整个句子,表示Abraham当然发表了演讲,即of course,my brother Abrahampresented his talk.英语中的副词或副词短语always,also,only,some-times,as well as等,在修饰谓语动词和它们前后其他一些词语时,也很容易出现歧…  相似文献   

18.
英语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高中英语句法的复习主要应抓住句子的时态、语态、语气,以及从句、非谓语动词、惯用句型和句型转换等的理解和运用。英语句子的谓语动词在使用中有时态、语态和语气  相似文献   

19.
汉语流水句是一种没有关联标记的意合型复句,和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系相比,流水句是汉语中特有的句法形式。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视角,基于语言类型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实例语料分析,从汉语的形态类型、句法类型及主语类型多维度探求汉语流水句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汉语缺乏丰富的形态标记,主语和谓语并不是句子必要的构成成分,话题与谓语动词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语法选择关系是流水句的形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0.
张莉 《海外英语》2023,(23):82-85
歧义现象在语言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词汇、句法和语义等多方面。歧义句的加工研究能验证语言加工机制,促进语言学习。二语句法歧义句的加工研究使得学习者关注母语引发歧义的同时更加注意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句子加工机制,以此调整句法结构来促进语言理解。研究发现,母语学习者句法歧义句的加工机制和二语学习者句法歧义句的加工机制之间存在差异。此外,句法结构、工作记忆容量和语义关联性等都会影响二语句法歧义句的加工和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