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电视连续剧《华罗庚》,是我国第一部为健在的科学家立传的传记片。前些时候,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华罗庚》前六集。它或以华罗庚经历的空间转换为线索;或以华罗庚经历的时间顺序为暂停,描述了青少年时代的华罗庚。在塑造华罗庚形象的同时,我们还着力塑造了华罗庚的老师——王维克的形象。王维克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2.
数学大师华罗庚不幸因病逝世,我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万分悲痛。华罗庚教授是江苏省金坛县人,他曾多次到江苏指导工作,视察学校,给教师、学生作报告。他对《江苏教育》也很为关注,他曾为本刊撰写《练功一例——蜂房的结构问题》,刊登在1964年第3期和第4期上。他在这篇论文的小引里写道:“人类识自然,探索要研,花明柳暗别有天。谲诡神奇满目是,气象万千。往事几百年,祖述前贤,瑕(王比)讹谬犹盈篇。蜂房秘奥未全揭,待咱向前。”今天在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时候,借助省常州中学的这篇文章,重温华罗庚教授的教导,对于我们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都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正>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正>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偶翻旧杂志,发现华罗庚教授在他的《学好祖国语文十分重要——复吕叔湘同志的一封信》(见《中学语文教学》1980年第8期)中,曾对唐朝诗人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期间,华罗庚教授在后方著名的大学——西南联大教书.当时生活条件极差,他住在昆明郊区一个牛棚上面的阁楼里.每当牛在柱子上擦痒时,阁楼就摇摇晃晃.晚上,没有电灯,华罗庚就在一个小碟子里面盛一点桐油,放两根棉线做灯芯.就在这简陋的环境里,在微弱的灯光下,华罗庚写出了数学经典著作——《堆垒素数论》.  相似文献   

7.
1910年(宣统二年、庚戌)11月12日中国江苏金坛县城内一个小商家庭中,诞生了中国现代数学史上。一致公认的数学大师华罗庚,他是我国自学成才的典范,他的最高学历只有初中毕业的文凭,他18岁时就发表出震惊数学界的论文,使当时高等学府数学界的教授们为之刮目相看,他20岁就被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推荐,当上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助理员,  相似文献   

8.
杨武之与华罗庚──纪念杨武之诞辰100周年(之一)余郁1980年,华罗庚访美期间,阅读到香港《广角镜》月刊关于他的史绩的报道.为更正其中的误传,他于同年10月4日给该刊编辑部写了一封短信,其中提到:“引我走上数论道路的是杨武之教授”,“从英国回国,未...  相似文献   

9.
华罗庚,1910年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小时候贪玩,上学后,成绩也不突出,甚至还要补考才能过关。到了初中二年级,“浪子”终于回头了,华罗庚的学习成绩一下子就蹿到了前面,成为尖子生。有时数学考试题出简单了,老师就让华罗庚上街玩去,不让他答题。华罗庚被认为是天才,而天才往往少不了怪癖,得不到他人的理解。有一次,国文老师把胡适的《尝试集》交给华罗庚看,叮嘱他写一篇读后感。华罗庚刚翻看了《序诗》就不愿再看了,只在作业本上写了一行话:“胡适序诗逻辑混乱,不堪卒读。”老师的批语是:“懒人懒语。”其实,称华罗庚为“懒人”倒没冤枉他…  相似文献   

10.
他从丹金漕河沿岸走出去,来到北京清华园,他只有一张初中毕业的文凭,经过12年的自学,他取得了大学教授的资格,成为蜚声中外的数学大师;如今,在他逝世8年之后,终于“魂归故里”——1993年10月27日上午,金坛人民集会为她的儿子华罗庚举行的铜像揭幕仪式。 “华罗庚是新中国第一个倒在科学讲坛上的科学家,为此我们感到深深的遗憾。”日本东京大学来电这样说。  相似文献   

11.
寥若晨星常被误为寥若星辰,《人民日报》2010年12月1日便有一例。该日第20版刊有《华罗庚留给我们什么》一文,其中说: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能够提供给我们科学研究的条件早已不可同日而语,然而,何以像华老这样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师却依然寥若星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  相似文献   

12.
品读了《人民教育》2009年第2期《学生叫我"华罗庚"》一文,让我读懂了华老师的守望,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留下了伟岸的身影。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育家、世界文学名著《神曲》中文译者王维克,一九○○年生于江苏金坛县,一九五二年四月四日病逝于故乡。他是华罗庚的老师。王维克在金坛县中学时,曾担任过华罗庚所在班级的数学课。那时,华罗庚才十三、四岁。王维克先生发现华罗庚贪玩,但思维敏捷,数学习题往往涂了又改,解题十分独特别致,就经常关心他,引导他认真学习。王维克经常借一些书籍和杂志给华罗庚看,华罗庚也常登门求教。一天,王维克正在书  相似文献   

14.
有一次华罗庚教授出国访问.在飞机上,他的一位助手借了邻座一位香港同胞的杂志看,上面有个题目: 计算59319的立方根. 华罗庚教授看了,立即说出答数是39,旁边的人觉得很惊奇,问他为什么算得这么快,窍门  相似文献   

15.
1993年10月,一封来自国外的信函寄到了北京。专门收集在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和最重要人物传记的《Who's who in the Would》(《世界名人录》)编辑委员会主任鲍尔·凯宁先生通知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阎立钦教授,他的名字已被提名收入该书第12版,并祝贺他所取得的成就。《世界名人录》是由建立于1899年的美国Marquis公司负责出版,从1970年以来已出过11版,收集了世界各国杰出的3万5千名政治  相似文献   

16.
一九四九年,华罗庚应邀访问美国,伊利诺大学聘请华罗庚为终身教授,年薪一万美元,同时给他配备了四个助手和一个打字员。华罗庚的妻子和三个儿子都在美国。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后,新中国的成立象磁石一样吸引着他,他决心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科研环境回国,他坚定地说:『为了抉择真理,我应当回去!为  相似文献   

17.
他有许多令人自豪的头衔:省劳动模范,中学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全国科协会员,娄底地区数学学会顾问、数理化生学会名誉理事长。他曾受到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赞赏。他先后在《数学通报》、《数学教学研究》、《中学理科》、《数学园地》等30多家省以上学术刊物发表数学教学论文上百篇,出版了25万字的专著《解析几何解题技巧》。他与中国科大数学教授常庚哲等合著出版了五本学术理论著作……然而,谁能想到,他原来只是一个高小生!  相似文献   

18.
华罗庚(1910~1985),我国著名数学家。著有《数论导引》等重要专著。1979年荣获法国“荣誉博士”证书。1925年夏,华罗庚15岁,刚刚初中毕业。家境贫寒,父母无法让他念高中,他只好失学在家。当时他身边只有一册《大代数》、一册《解析几何》及一册薄薄的《微积分》,由于从小喜欢解数学难题,便无师自通地自学起来。尽管他十八九岁时,母亲病故,自己也病重卧床半年,一条腿残废了,可是他珍惜时间,锲而不舍,刻苦钻研。后来,华罗庚来到英国剑桥大学读书,进入了数学研究的殿堂。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返回祖国。在炮火连天、饥寒交迫的境遇中,在小阁…  相似文献   

19.
呼唤严谨     
华罗庚先生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但在一幅全国众多校园广为悬挂的华罗庚画像上.这位杰出数学家的出生年份却被赫然印作“1901”,凭空令他早出生9年。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回符已故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统筹方法平话》中提出的关于活动延续时间统计性质的那些问题,以此纪念华罗庚先生九十诞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