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新闻报道中,记者的电视新闻发稿采用率同写作水平有非常紧密的关系,而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对比一下国外的电视新闻报道,我国在理论研究层面对电视新闻写作的规律探究十分薄弱;在实际应用层面有一些违背规律的作法被误解为是优秀的写作方法.电视新闻写作要时时想到观众,从观众的收视逻辑出发,为观众的眼睛写作.  相似文献   

2.
在报纸新闻中,"谐音"词中的运用,可以增加新闻报道的文采或趣味性,这让新闻报道增色不少,但在电视新闻中,运用"谐音"词却并不一定有这样的效果,有时反而会给电视新闻带来负面影响. 一、使用"谐音"词,可能让观众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报纸标题更注重修辞和文采,广播标题更注重口语化和语感的流畅,网络标题更注重突出关键词和设置悬念,电视的标题更注重通俗简明和直接了当。因此,一个好的标题,加上顺畅的文稿和与之相配的动人画面,这样的电视新闻便会深深地打动观众,鲜明地表现新闻的主题,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浓缩:带我穿越拥挤的文字标题是电视新闻写作中重要的一环,它是新闻播出  相似文献   

4.
朱百尧 《今传媒》2010,18(10):95-96
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稿件中的错别字,错句和破句的写作存在着观众"听不出"和"看不出"的误区,本文对此作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电视新闻稿件用词和造句的准确、规范是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品质所在这样一个观点,从理论的高度阐述电视新闻稿件"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刘朔 《新闻传播》2012,(1):68+70
电视新闻是电视各种新闻内容和新闻报道形式的总称,也是电视节目的骨干和主体。对于电视新闻而言,若是只有单纯的画面其含义往往就会比较模糊和游离,因此容易让观众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为了让电视新闻更加地清晰和准确,并且最终完成叙事的功能,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工作人员就必须借助文字和语言来解释和阐述新闻。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新闻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体现出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是将广播新闻"听"的特点与报纸新闻"看"的特点相结合,这样观众才能通过文字和语言对电视画面中提供的新闻真实性有全面准确的了解和判断。本文主要是通过一些电视新闻写作方面的例子来对其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不仅要达到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作用,更要有可视性、体现"三贴近"、"走转改"的原则。对此电视新闻写作的"四化"即新闻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命运化和命运曲折化就应运而生。电视新闻的故事化,是电视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观众通过电视新闻获取信息和知识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受众的信息需求日益增长、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在颠覆传统电视新闻报道的叙述模式,电视传媒的新闻节目不仅要关注电视观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还要在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更好地服务于观众,把电视新闻报道故事化,让观众在观看电视新闻时,不仅能见其人、闻其声,还能身临其境、如感其情。  相似文献   

7.
会议报道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板块上篇幅较大、涉及面较广的一个新闻种类。然而,大多是单一的写作模式,枯燥的冗长行文,不仅影响了受众阅读和收视兴趣,更严重的是直接影响了新闻媒体特有的指导性和感召力。如何写好会议报道,结合工作实践,试谈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电视的节目形态不同于报纸、广播等媒介,而电视新闻的写作与其它媒体的新闻写作更具有差异性,也正是这种差异才使得电视新闻更直观、更容易让人接受、理解。本文通过电视新闻写作中的一些要领,帮助我们的记者,特别是刚涉入电视传媒的记者对电视新闻写作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让我们的电视新闻更具可观性。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报道与报纸、广播新闻报道形式的最大不同就在于电视新闻报道"声画并茂"的纪实性。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时间效率,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电视报道各种手段满足受众"纪实性"的需求,如何快速、直观地把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在单位时间获得更大的信息量,让节目的节奏富于变化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的有效运用则很好地满足了受众的这种需求,一段恰当的同期声在给观众提供更多信息量的同时,不仅可以增强电视新闻中丰富的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还形成了对观众视听感受的强烈冲击。电视新闻同期声的运用是电视新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发挥电视新闻优势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对于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认识同期声的价值和作用,合理的运用同期声,有利于映射出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反映电视新闻作品的主题思想,有利于提高电视新闻创作的水平,更大程度地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0.
面对电视新闻报道迅猛的发展,为了提高其传播效果,需要不断提高新闻写作的文字功底,强化文字的表达能力。文章对电视新闻报道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基于电视新闻报道特点的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则和谋篇布局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1.
在时下的一些电视新闻报道中,由于墨守成规、视角单一,报道出现"扁平化"的硬伤十分普遍。报道"扁平化"表现在哪里,如何克服这种采访写作弊病,使报道做到时间新、事件新、思路新?本文结合实践中的大量例子,分析如何提升报道视角的"聚变"效应,让电视新闻精彩起来。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是一种视听结合的传播媒介,电视新闻解说词起到解释、补充、说明电视画面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所以电视新闻解说词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解说词的写作时,要切实做到准确、具体、简练,使解说词更加通俗易懂,易于观众清晰明确的接收信息。  相似文献   

13.
杨牧 《传媒》2015,(19):59-61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受众对新闻报道中的"现场感"要求越来越高,电视新闻由此更多使用直播报道,用镜头将现场情况进行展示,凸显新闻的重要性、真实性、及时性.而出镜记者,因为在镜头前能与现场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受众有更直观、更真实的现场感受,并带给观众参与感,让单向的传播形态有了一定程度的互动感,成为了电视新闻直播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备战2000年高考,必须建立在明确《考试说明》的基础之上。今年《考试说明》中语文一科变化较大的一项,应该说是"写作"。今年对写作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要求"和"发展等级要求"。在"发展等级要求"中有四条:①深刻透彻,②生动形象,③有文采,④有创新。下面仅就"有创新"作一些具体分析。 《考试说明》在"有创新"后面的解释是"如: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 怎样算"构思精巧"有独到之处"呢? 在给定了写作范围而不限定题目、不限定文体的开放性的题目下,应该能够对所…  相似文献   

15.
到目前为止的电视新闻改革,已使新闻题材的选择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的报道开始像新闻了,报道的内容正逐渐接近观众的兴趣。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富有感染力的好新闻仍然不多。我想这与记者的文化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就同一件事,报纸记者写的可能更有深度,视角更独特,而电视报道却往往显得苍白、浅显。  相似文献   

16.
常言道:"人美在眼睛,文美在标题。"作为电视新闻来讲,人们在欣赏声画一体的活动画面的时候,其实也会注意标题。一个好的标题,往往会深深地打动观众,引发共鸣,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根据平时的工作经验,我总结出了电视新闻标题的作用、存在问题和写作方式三方面内容。一、电视新闻标题就像电视新闻的眼睛其作用主要表现在:1.揭示主要内容电视新闻消息每条都有它的观点、重点、中心,标题文字揭示就成了简单有效的方法,有一个醒目的文字标  相似文献   

17.
<正>有学者认为,民生新闻是日常生活中的新闻,从人们的生存空间出发,关注群众生活中的困难和欢乐,再通过先进的通信手段进行媒体传播,在具有足够的时效的同时,保障和观众的情感互动,易于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关注。因此,民生新闻体现的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是电视新闻的一种新体裁。但是,我们都知道,新闻报道极为注重真实性。因此,对于新闻来说,真实性应该算是新闻的生命。那么,对民生新闻而言,真实性当然也不例外。在现实的新闻写作中,随着媒体市场化进程的发展,新闻写作出现了不少新方法,尤其是民生新闻写作,方法更是百花齐放,而其中又以"故事化写作"更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电视作为大众媒体之一飞速发展,电视新闻的表现手法也更为真观、真实。特别是近年来在一些重大现场新闻报道中,"记者出镜"作为展现新闻真实的一个"着眼点"而成为当今电视新闻的"第一看点"。作为记者出镜打破了单纯现场画面配画外音的形式,给电视新闻报道增加了无限的活力,但出镜技巧很有讲究,值得深思探究。一、"出镜记者"要有强烈的现场感、令人信服的真实感和让观众难忘的亲切感。二、"出镜记者"要把自己当成观众去采访,出镜时要抓"活鱼",要以"点"出镜,抓住细节。三、"出镜记者"要有敏锐的现场观察力;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出镜时的屏幕形象。  相似文献   

19.
美国、日本等电视新闻节目发达的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早早地步入到“电视新闻报道时代”。在日本,早间、午间、傍晚、晚间各个时段都会有电视新闻节目,各家电视台为了争夺观众,不断汲取先进国家的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理念,结合本国情况制作出适合本国观众口味的“电视新闻大餐”。1985年朝日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段首次推出了大型电视新闻节目《新闻站》一举成功,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对现场声情并茂的展示,让观众"身临其境",无疑是电视新闻区别于其他媒体最大的优势。现场,是电视新闻的第一要素。区别于时政报道和资讯类新闻,关注民生的社会新闻一定要注重"现场"的开发利用。谁能最大限度挖掘"新闻现场",谁就能在日趋白热化的电视节目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有力席位。挖掘"新闻现场",SNG连线、3G连线,不可或缺,通过出镜记者的叙述,让观众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