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紧抓"三点",细读教材。具体来说,就是抓住立足文本这个支撑点,身"体"力行,熟悉教材;抓住超越文本这个着力点,启"智"砺志,拓展教材;抓住回归文本这个生长点,明"德"悟道,活用教材。  相似文献   

2.
《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是大学文学教授尝试进行中学语文教育的实验报告。它指出当今语文教育存在遮蔽人文精神、遮蔽创造力、遮蔽能力、遮蔽文本、遮蔽母语等"五蔽"现象,提出了用现代民主与科学精神来进行"去蔽"和"立人"的观点。实践中,他走进中学课堂与中学生共同研读鲁迅,领会鲁迅精神,"与鲁迅相遇",为大中学现代文学教学特别是鲁迅作品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3.
人有其特质,文有其特点。就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的道理一样,每一个文本都有着与其他文本不同的"这一个"。正是"这一个",决定着文本的生命,决定着文本的价值。如果我们忽视文本的独特性,就会让文本失去应有的价值而淹没在浩瀚的书海之中。为此,我们只有基于每个文本的"这一个",才能给学生创造出许多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4.
鉴于当前语文教学游离于文本的现象,语文教师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本为本""以人为本",即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尊重教材的权威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体现语文教育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人格精神,增强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宗志芸 《考试周刊》2011,(75):61-62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随着《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的广泛实践,把阅读课堂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对话场",把阅读教学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对话活动",已逐渐成为语文教师们的教学共识。  相似文献   

6.
对中职校"后进生"的教育,要有"四心,即有信心、耐心、真心和爱心"。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唤醒与培养"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自制力,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更新"后进生"的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杨春兰 《文教资料》2011,(22):66-67
"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尤为重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下,语文课堂教学"说"与"写"的位置发生了逆转。我们要重视语文课堂中的"说",也要重视"写",追求"说"与"写"双剑合璧,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8.
我坚信"细节决定成败"。在教学中,抓好"小",积累"小",才能赢得"大",抓稳"大"。语文教学新大纲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读在某种程度上能体现语文水平,也是语言能力提高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文眼"就是"揭全文之旨"的关键句子。阅读文章,抓住"文眼",就抓住了全篇的纲领,把握住了全文的基调。阅读教学中,抓住"文眼",就能使教学思路明晰,同时能使学生准确把握文章重点,深刻理解主题思想,分清文章层次和结构,较好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0.
徐金琪 《考试周刊》2011,(13):56-57
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只有"让学",才能为学生进行个性化体验阅读创造机会和平台。只有"语感"没有"让学"只能是"假语感",只有真正的"让学",才能让语感教学回归本真,语文课堂才能有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1.
周婉慧 《考试周刊》2011,(46):68-69
在全面推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做学生的引路人,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努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四变":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  相似文献   

12.
严海滨 《考试周刊》2011,(75):63-63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的广泛实践,把阅读课堂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对话场",把阅读教学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对话活动",已逐渐成为语文教师们的教学共识。新的阅读观认为:阅读活动是一种对话,是读者与文本之间所进行的一种潜心会文的心语交流,阅读者披文入境、入情,缘文释道、悟理,从而完成一次解读文本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3.
邱亮 《文教资料》2011,(16):49-50
巧借数学思维,语文课本中一篇篇文章可以看作是一个数学概念中的"面",而"面"可以说是由"点"构成(点→线→面→体)。解读一篇篇文章,不妨就从一个个"点"上去突破,即从发掘文本之"趣点、重难点、疑点、留白点、动情点"等入手,努力把握这一个个点之"细节",作灵动展开,由点而面,以点带面,阅尽文本点点精华,炫出教学满堂精彩。  相似文献   

14.
叶由全 《考试周刊》2011,(35):49-50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资源,构建以生为本、低耗高效的"低碳语文课堂",把"减负提质"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其他各个学科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抓住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以崭新的姿态成为读写"种子",用读写推进语文教育,不但要把语文课上得有意思、有激情、有意义,还要用情感和智慧点燃语文课程,努力使"幸福读写"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我们努力营造独具特色的"雅"文化,在读读写写中让"雅"文化润泽生命,使我们的学校更优雅,教师更儒雅,学生更文雅。  相似文献   

16.
朱玉霞 《文教资料》2011,(32):40-41
语文学科是一门大学科,基础学科,理应是最该重视的学科之一,如今却陷入了"姥姥不爱奶奶不疼"的尴尬境地。怎样改变语文的尴尬境地?教师要坚决贯彻"以人为本",追求"文以载性";坚决重视积累,追求"举三反一";坚决执行"重在感悟",追求"点石成金"。  相似文献   

17.
李玉秀 《教师》2012,(15):69-69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所谓"对话",就是"互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新形态,是在新课堂理念下强调学生的学习要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相似文献   

18.
王瑞华 《考试周刊》2011,(87):43-43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个性。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倡导"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教学理念,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体现这一理念,但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19.
佘同生 《广西教育》2011,(25):15-16
教学小学高年级语文,贵在让学生抓住文本特点,坚持读中学写。所谓文本特点,首先是文体特点。教学不同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文体特点,并在领悟文体特点的基础上学着写一写,经历一个"发现特点—领悟特点—读后练写"的过程。这个发现、领悟、仿写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字、词、句、段、篇,甚至是标点符号中,往往留有许多空白点,这些空白点总称为"文本空白"。"唯此窅窅摇摇之中,有一切真情在内,可兴可观,可群可怨"。明代哲学家王船山的这一句话道出了文本的"空白美"。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巧妙挖掘其中的"空白点",利用这些"空白点"让"思维定格"的孩子们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利用这些"空白点"引领学生的个性化独特体验,从而不断丰富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