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什么是审美素质呢?所谓审美素质是指包括美学知识、美感能力、艺术鉴赏力和艺术创造力以及审美情感等方面的素质。教师是高文化素质的群体,既具有审美垂范的社会效应,又具有审美育人的职业功能.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素养。正确的审美观,高雅的审美情趣,会升华人民的思想境界,丰富精神生活,增长聪明智慧,提高创新能力,能引导人民辨别美与丑、文明与腐朽、高尚与邪恶、诚实与虚伪的界限,增强人民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使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理想,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教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因此,教师应当是个有正确审美观和高雅审美情趣的人。他责无旁贷地承担着青少年审美素质教育的重任,这无疑对教师自身审美素质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教师利用各种审美媒介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理解、鉴赏和评价能力,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通过实践去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发展美、创造美。广大教师要“按美的规律”把我们的学生塑造成“审美的人”。无论是从时代特点还是从职业特点看,教师都必须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本文着重谈谈教师审美素质的意义和教师审美素质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
试谈新时期教师的审美修养严晓燕一、加强教师审美修养的现实意义美育在当今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美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地培养人。从人作为一个社会实体来说,要求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从人作为一个价值存在来说,要求真、善、美的和谐人格。这样,造就...  相似文献   

3.
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培养人的审美情趣,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促进人各方面的发展。地理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肩负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职责。教学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教师需要创造审美教育的一切条件与环境,而学生需要有地理审美能力和接受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美育初探朱剑英在审美教育中,对学生进行音乐、美术等方面的教育固然是重要的,但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也不容忽视,因为编入语文教材的均是寓理于情,以美育人的好作品。在教学中,教师娓娓道来,学生心驰神往。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所创设的美的环境、美的气氛、...  相似文献   

5.
服装,有“人的第二皮肤”之称。它除了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外,还具有社会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服装是一个人社会角色和地位的象征。由于社会一般将“庄重”“得体”作为教师的着装标准,因此,教师的着装必须有助于育人功能的发挥。教师的衣着得体、优雅,无疑会给学生提供赏心悦目的教育环境---带给学生的是愉悦,回收的是学生的亲近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兰州市教科所卢王君在语文教学中,应通过对人的审美心理结构的认识,做到如下几点:首先,创造良好的学习、欣赏环境,造成一种审美氛围。这种氛围,完全靠语文教师的素养和美学修养来实现。从心理学角度看,就是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审美期...  相似文献   

7.
审美教育对一个人生理、心理的全面健康自由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选录的经典古诗词作品,从审美感悟、审美鉴赏、审美创造等方面入手,在教学中行之有效地实施审美教育,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关于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审美教育是一种形象教育、情感教育,具有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潜移默化的特点,对人的品质和性格的影响是深入的、全面的、持久的。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审美教育的价值得以实现,有赖于从事美育活动的教师个体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教师的审美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闫颖 《教书育人》2002,(10):10-11
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而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作为塑造人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该是“美”的,那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核心的课堂教学则更应该努力追求美的境界。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自觉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的审美理想,不断提高其审美能力和积极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还要塑造美的心灵,从而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对语文教学的美学思考也正日益受到教师的关注,从审美的角度来把握语文教学活动,实现…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主体,在美育中承担着更多、更直接的责任。作为音乐教育的执行者,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直接影响着音乐教学的审美取向,对学生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本文从人的审美认知结构入手,论述音乐教师应从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文化底蕴等几方面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11.
美不仅应该是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儿童成长早期更应该是教育的基础。当代儿童审美研究可以从三方面相互启发、密切合作:一是可以依靠脑科学的研究;二是可以依靠广大教师、家长在实践中积累的丰富案例和经验;三是科研人员从哲学角度给予提炼、论述。节奏是儿童最初的审美体验,人的"内在性"和"无限性"是审美能力的开始。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教育是通过一定方式、途径、培养人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人蛉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镊成部分。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是美育的有心人,是自觉的美育实施者,在教学:在教学中使教材作为认知对象的同时,还要将其转化为审美对象。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认知的过程同时又是审美的过程,让学生获得知识,又产生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13.
教学艺术有许多特征,诸如:实践性、综合性、形象性、创造性、审美性等等。其中的审美性则是教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教学艺术,首先是将教学作为“艺术”来看待的。凡是艺术都具有审美性,艺术的本质就是人对现实的审美特性。从这一原理出发推知,教学艺术的本质特征亦是它的审美性。教学是一个由教师、教材、学生、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4.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语教学中忽视了审美教育。语教学中审美能力要从培养学生的审美信心和审美情趣开始。从阅读、欣赏、写作训练等方面着手,达到提高青年学生审美、创造美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爱美,是人之天性。审美、爱美,人们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人们在物我交融中感受愉悦,在情感徜徉中获得启迪。就语文教学来说,教师不仅要在语言文字训练上下功夫,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逐步具有高尚的品质情操。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的主体,并把学习活动转化为审美的活动,让学生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知识,获得提高。这里,教师的审美诱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诱导作用落实在学生审美效应的全部过程中。一、诱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阅读是进入审美情境的重要手段。学生自己阅读比听老师朗读在某种意义上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地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还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写作水平。因而,从小学开始,教师就应该注重培育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本文从阅读教学的角度,对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是通过文学艺术形式以及其他审美对象对人的情操进行陶冶,以唤起人的美感,提高人的审美能力的一种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本文认为应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通过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和广阔的社会美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其次,通过教材的丰富多彩的语言美与教师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美,培养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朴素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再次,通过异彩纷呈的人物形象美去美化学生的心灵,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学生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8.
<正>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艺术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是在幼儿期,其中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幼儿美术专指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等简单初步的内容,能提高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并且激发、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对幼儿个性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一、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层面上分析是挖掘情感潜能的教育,其中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有效的、专门性的教学环境,从而调动幼儿的情  相似文献   

19.
父母是一个人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群体。要想孩子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必须要先成人,只有成人才会成才。成人要从小抓起,从家庭抓起,家长要从家庭的环境开始,从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培养孩子成人,让家庭成为孩子成人的殿堂。  相似文献   

20.
培养青少年对音乐化的了解,主要应从音乐审美能力开始,因而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加强审美修养。本从音乐教师对音乐现实美的了解、理解和把握,音乐教师主体精神美的修养以及对音乐形式的把握能力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使音乐教师具备完美品格,更好地实施音乐教育,达到音乐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