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祥 《收藏》2013,(9):102-102
在甘肃民间第二届“丝路聚珍”文玩集萃交流展会上,一件铲形青铜器引来众多收藏爱好者驻足观赏。其实它是古代的铸钱模具——铜钱范。这是一件面范,上面的钱文为“大泉五十”,表明它是王莽摄政时期第一次货币改革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正宝陕局是清代陕西的铸钱局,在此之前陕西设立过西安府局、延绥钱局、巩昌府局三个铸钱局。顺治元年(1644年),各地方上奏朝廷,要求开设地方铸钱局,以供军饷。顺治二年,令山西、陕西及密云、蓟州、宣府、大同、延绥、临清等镇各开鼓铸局。同年十二月,陕西设立铸钱局,称"西安府局"。  相似文献   

3.
王莽是铸造货币的能手,史称“三绝”之一,他曾多次实行货币改革,铸钱的数量与花样也称著于中国货币史。对于集币者来说,最使人津津乐道的要数“六泉十布”和“国宝金匮·直万”等大名誉品,能集全一套者,被人艳羡不已。至于其他则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沈飞 《收藏》2020,(4):122-127
明熹宗即位后,于泰昌元年(1620年)十二月下令,鼓铸泰昌通宝一年,然后再铸天启通宝。天启元年(1621年)八月,补铸完泰昌通宝之后,即开铸天启通宝。天启二年,户部正式设立宝泉局来铸钱,由右侍郎主持,名曰"钱法堂",从此由户部主管铸钱,其铸额远远超过工部的宝源局。军队的铸局只保留西北三镇密云、蓟镇、宣府三个铸钱局,所铸钱币都是为与后金作战的军队发放兵饷,很少直接为民用铸钱。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国历史上,曾先后爆发了多次声势浩大、影响全国的农民大起义,如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王莽时期的绿林、赤眉军起义,东汉末年的黄巾军起义,隋末的瓦岗寨群雄等起义,两宋时期的王小波和李顺起义,元末的红巾军起义,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起义,清代的太平天国运动。在这些农民起义中,有的农民起义军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还铸行了自己的钱币。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所铸钱币北宋淳化四年(993年)二月,西川大旱,官府不知抚恤,反而追迫赋敛,民众生活窘困。青城县民王小波率领百余名农民起义,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口号,周围农民群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6,(9)
正清雍正即位后,对各省铸钱局进行整顿,江苏省撤销了江宁府钱局。是时,江苏是承办京城宝泉、宝源局铸钱所需铜料的主要省份,办铜要务首先是满足京局之所需额度。雍正元年(1723年),署江苏巡抚何天培奏:"从前各关差等办铜,时系洋铜、滇铜兼买,后为商人承办,专取给于洋铜。历年以来,东洋产铜有限,购办不齐,遂多积欠。"关于日本采铜情况,杨端六《清代货币金融史稿》引日  相似文献   

7.
沈飞 《收藏》2020,(1):104-107
宝晋局是清代山西省的铸钱局。宝晋局之前,清政府共在山西设立了山西省局、大同镇局、阳和镇局三个铸钱局。清兵入关以后,为迅速恢复经济,顺治元年(1644年)冬,清政府置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开铸顺治通宝。同时令地方各省开局铸钱。顺治二年,令山西省及大同镇开铸。山西省局设于太原府上马街,所铸顺治通宝制钱背有"原"字,有穿右(图1)和穿上(图2)两种。大同镇局设于大同城内西北钱局巷,所铸制钱背有"同"字,一般在穿右(图3),穿上"同"字者,见有实物,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8.
"大泉五十"钱,从王莽扶助汉帝孺子刘婴开始,到建号新朝直至灭亡,开铸时间之早,使用时间之长,铸造工艺之多样,版式之复杂,是为莽泉之冠。其前后铸行达六次,而王莽的币制改革仅为四次。据汉书《食货志》载:王莽居摄,变汉制,以周钱有子母相权,于是更铸大钱,径寸二分,重十  相似文献   

9.
倪清华 《收藏》2013,(3):88-90
清代早、中期的铸钱基本延续了明代沉闷的风格,匠气颇浓,格式单调。到了咸丰年间开铸大钱后,钱文才逐渐改由名家书写,且各地方局铸钱风格不再受京局严格束缚,遂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咸丰铸钱与早期铸钱相比有如下不同:1.开铸钱局甚多,除正在铸行的钱局外,不少已停铸的钱局又重新恢复鼓铸,另外又新开了几处钱局,  相似文献   

10.
戎畋松 《收藏》2014,(7):118-119
宋代铸钱是中国货币史上铸量最大、版式最繁杂,铸造工艺和钱文书法艺术最为辉煌的时期。尤其是徽宗朝铸钱,璀璨夺目,以致徽宗被后人称为天下铸钱好手,更是为宋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1.
吴昆 《收藏界》2013,(8):67-68
神秘的西域有着一段神秘的历史,有许多奇特的风土人情,也有着许多奇特的古泉,其中"新疆红钱"便是西域极具特色的钱币。"新疆红钱"是一个统称,始于乾隆皇帝统一新疆,设立了政府管理机构以及铸钱局,而铸钱的原料则使用了西域特产的红铜,因此叫做"新疆红钱"。乾隆后历代王朝都在西域铸造过红钱,所以"新疆红钱"大家族的成员非常多。它们铸  相似文献   

12.
正清兵入关之初,由于战火未熄,时局未稳,仅由户、工两部分设宝泉、宝源铸钱局,铸顺治通宝。随着清朝政治、经济的逐步稳定,顺治元年(1644年),"户部议将顺治通宝钱式颁发各省镇,有应需鼓铸者,令定议开局。"各省镇相继题准,陆续设局开炉鼓铸。湖北省内曾设立荆州局、襄阳局、武昌局及郧阳局四个铸钱局鼓铸制钱,其中武昌局为省局,其余三个为军镇类钱局,这四个铸钱局对清初湖北省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顺治三年,"题准令湖广并荆州镇设局鼓铸"。荆州局设于湖广荆州镇,为清代湖北省设立最早的钱局,所铸制钱背有穿上"荆"(图1)  相似文献   

13.
贾晖  刘伟 《收藏》2013,(5):88-90
清代早、中期的铸钱基本延续了明代沉闷的风格,匠气颇浓,格式单调。到了咸丰年间开铸大钱后,钱文才逐渐改由名家书写,且各地方局铸钱风格不再受京局严格束缚,遂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咸丰铸钱与早期铸钱相比有如下不同:1.开铸钱局甚多,除正在铸行的钱局外,不少已停铸的钱局又重新恢复鼓铸,另外又新开了几处钱局,合计达30局(这还不包括个别钱局在不  相似文献   

14.
"淳熙元宝"为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所铸。面文多楷书,也见隶、篆,有小平、折二铜钱,背有星月纹及"泉"、"春"、"正"字等,背字为钱监名。淳熙七年(1180年)铸钱时背开始铸纪,品类繁茂,版式近百种左右。这枚"淳熙元宝"铜钱,径3.1厘米,厚0.22厘米,重9.2克。钱文楷书,右  相似文献   

15.
袁克林 《收藏界》2010,(11):82-84
"康熙通宝"于康熙元年(1662年)由户部题准、宝泉局率先开铸,并颁令将铸成的"康熙通宝"样钱颁发各省铸钱局,依式样铸造与顺治钱并行于市。但为时不久,即颁令各省局停铸,只保留户部宝泉、江宁两局仍照旧设炉座鼓铸。康熙六年(1667年),户部题准各省炉座铸钱,并添设宝苏局、宝鞏局、宝昌局等处铸钱厂局,仍按部颁康熙样钱铸钱。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20,(8)
正直隶省地域广阔,乃是拱卫京师的畿辅重地。清代早期,直隶省曾设置过密云、蓟州、宣府三个铸钱局。这三个铸钱局,为清初直隶省经济的恢复发展和政治的稳定奠定了基础。顺治元年(1644年)冬,清政府于户部置宝泉局、工部置宝源局,一并开铸"顺治通宝"钱。同时,"户部议将顺治通宝钱式颁发各省镇,有应需鼓铸者,令定议开局。""题准河南、陕西、临清、宣府、蓟州、延绥等省镇开炉鼓铸。"是时,密云镇局设在北京密云县,所铸制钱背有简写"云"字,仅见穿右(图1)一种。蓟州镇局设在天津蓟县,所铸制钱背有"蓟"字,有穿上(图2)和穿右(图3)两种。宣府镇局设在张家口市宣化县,所铸制钱背有"宣"字,有穿上(图4)和穿右(图5)两种。  相似文献   

17.
对王莽改制之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和必然性,改制的主要内容和经济思想,改制失败的原因,指出了王莽改制的创新精神和合理成分,肯定了王莽改制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6,(9)
正西汉四铢半两钱始铸于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罢于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历经文、景、武三朝,共铸行56年。《汉书·食货志》:"孝文五年,为钱益多而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据此知,有些四铢半两钱制作欠规范,皆因当时国家对铸钱放松管理,允许民间私铸有关,所以就造成了钱文上的版式差异,以及带有特殊记号和刻划纹  相似文献   

19.
《收藏界》2007,(9)
宋应星《天工开物·冶铸·第八·钱》关于翻砂铸钱之法:"凡铸钱模,以木四条为空匡(木长一尺二寸,阔一寸二分)。土、炭末筛令极细,填实匡中,微洒杉木炭灰或柳木炭灰于其面上,或熏模则用松香与清油。然后,以母钱百文(用锡雕成),或字或背布置其上。又用一匡,如前法填实合盖之。既合之  相似文献   

20.
"铜山至宝"的铜山,指的是日本国东北部北海道附近的一座盛产铜矿的山,在日本江户时代称羽后国秋田藩阿仁铜山,在阿仁铜山就地设造币厂,这和我国汉代即山铸钱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