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收藏》2020,(7)
正在当代广大的艺术攀登者之中,周桂南是一位极受大家喜爱和关注的专职画家。他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上,继承了传统北派山水画的特点,以雄伟峻厚,风骨峭拔,山形巨壑来呈现壮丽之美,并采其之长自成一格。在艺术求索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几十年如一日,沉浸在笔走墨追,形迹跃然于纸上的艺术创作中,用山水画卷诠释了"移情写意古今比,咫尺还须论万里"。他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探讨研究。多次赴山西太行山、福建武夷山、长江三峡等地考察写生,用笔墨坚定着信念,向生活寻找真源。  相似文献   

2.
容铁 《收藏》2013,(6):179-179
如果说"水墨"是指传统中国画写意的一种创作形式,那么容铁所说的"光晕"就是中国山水画表现中的一种光影效果。这种用水墨演染出来的特别的甚至是特殊的效果,在努力摆脱水墨仿印象派的前提下,增添了中国山水画的时空感,通过时代气息开拓出当代中国山水画的新意境。——王爱红  相似文献   

3.
夏硕琦 《收藏》2014,(1):168-169
20世纪80年代初,我出差西安与青年画家王西京相识。多年来我一直关注他的创作,他是一位出色的人物画家。今天在人民大会堂看到他为"金色大厅"量身定做的巨幅山水画《黄河,母亲河》,其丰富而深刻的象征性内涵,震撼心灵的精神力量,臻于完美的与内容高度和谐的艺术形式,着实让我激赏不已。多年来,当代画坛经常在呼唤时代的精品力作,呼唤时代经典,呼唤与泱泱大国相称的民族气派,呼唤崇高、正能量与精神性。王西京以他这幅黄钟大吕股的鸿幅巨构,给人民、给时代呈交了令人满意的合格答卷。  相似文献   

4.
黄宾虹先生是一位在中国画坛具有承前启后、创时代意义的艺术大师,他是中国水墨山水画从传统到现代传承的典范代表。像所有绘画大师一样,黄宾虹投身绘画艺术,朝斯夕斯,终爱一生。他融会贯通传统绘画的理论精髓,并适时吸收西方绘画的某些形式因素,总结并提出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值得我们笔摹心追的  相似文献   

5.
邵大箴 《收藏》2011,(6):I0045-I0047
我饶有兴味地欣赏了何昌林先生的山水画和他撰写的题为“写生为大”的文蕈。它们之所以引起我的兴趣,因为他画的是他面对自然的真实感受,没有按照某一种流行过或正在流行的模式画画;他的文煮,说的是实实在在的山水画问题,有理论,也有自己的创作体会,不是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不故弄玄虚。  相似文献   

6.
文钟然 《收藏》2007,(3):86-87
我的书画藏品中有一幅现代艺术大师傅抱石先生的《春光烂漫图》,一幅当代著名的中国美术史论权威、书画家王伯敏教授的《野航图》,此两幅作品都是山水人物的小立轴。这两幅小小的山水画,尽现二位艺术大师传统山水画之深厚功力,融古合今,中西一炉,将工笔和写意、水墨和色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闫立群 《收藏界》2014,(5):87-93
一代大师黄宾虹,以其浑厚华滋的山水画著称于世,较之山水画,他的花鸟画虽不是其创作的重点,但其在花鸟画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同样值得我们关注。清淡、简约、稚拙、刚健是黄宾虹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当我们把目光从他的山水画转向花鸟画时,不难发现这里同样魅力四射,堪称是另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4,(5):143-145
秋人的山水画创作,是建筑在古人的笔墨之上的,虽用笔用墨无一不是古人的,而色彩的渲染,画面的构成又不全是古人,而是集中体现了自己的绘画艺术语言,是充满个性的精神诉求,这与他曾经数年研究现代派画风不无关系。他在极力回归传统的同时,又在自己的山水画创作中附加了现代元素。所谓"师古不泥,化古为新",秋人在这方面是独具匠心的,这是当代中国画人应该承载的历史使命和文化责任。——摘自许好成《秋人·秋风·秋意·秋韵》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7,(12)
正2017年11月1~23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关山月是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位杰出画家,也是为当代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美术教育家。关山月的一生与时代同行,用自己的画笔表现时代和生活,他所创作的美术作品彪炳史册,影响深远。关山月先生艺术生涯的重要节点,如:1955年"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上展出的《新开发的公路》,为传统山水画在新中国的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1957年,关山月先生在参观  相似文献   

10.
张剑 《收藏》2009,(9):22-26
中国山水画创作源远流长,历朝历代名家辈出、流派众多,为名山大川树碑立传,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珍品。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书侠就以画泰山而闻名。他以描绘泰山百态为己任,数十年如一日,创作了大量以泰山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在当今山水画界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1.
傅抱石先生在其一生的绘画创造中,以其山水画创作的成就最为突出。傅抱石先生创作的山水画既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土壤,同时又在充分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吸收采纳了国外绘画的表现技法,从而建立起独特的个性风格,可以说,20世纪继黄宾虹  相似文献   

12.
在内忧外患的晚清社会 ,吴趼人提出“恢复我固有之道德” ,即道德救国的主张 ,企图用道德来补封建社会之天 ,这种思想一直贯穿于他创作的始终 ,但是晚清社会已是病入膏肓 ,所以 ,他的补天愿望在那个时代只能以悲剧收场。  相似文献   

13.
邵大箴 《收藏》2011,(8):I0014-I0017
赵卫是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很有作为和成就的中年画家。关于他的山水画创作特色。已有不少行家从不同侧面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不再赘述。我想谈一点的是,一个非美术院校毕业的人,何以能在画坛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7,(5)
正1954年之前,张仃创作与山水画无关。1954~1956年,张仃有一段短暂的中国画探索经历。到1974年,张仃已年近花甲,此时开始尝试焦墨山水画。这其中的曲折,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遭时代裹挟,不改水墨初心王鲁湘认为,1954年之前,虽然张仃不是国画家,但他有中国画的底子。张仃从小接触中国画较多,20世纪30年代初在私立北平美  相似文献   

15.
在内忧外患的晚清社会,吴趼人提出“恢复我固有之道德”,即道德救国的主张,企图用道德来补封建社会之天,这种思想一直贯穿于他创作的始终,但是晚清社会已是病入膏盲,所以,他的补天愿望在那个时代只能以悲剧收场。  相似文献   

16.
正近十几年来,王来文潜心于写意花鸟创作,成果斐然,尤其是独具个性的大写意墨荷系列作品得到画界的广泛关注,孰不知他的白描艺术同样引人入胜。即将在厦门展出近期创作的60余幅写意性白描,也将呈现王来文艺术探索道路上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精彩。其实,王来文长期以来从未间断过白描写生。他将其作为探索笔墨语言的重要途径,将写生与创作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白描既是一门独立的画科,又是在中国哲学与审美体系观照  相似文献   

17.
刘龙庭 《收藏》2014,(9):F0003-F0003
大家都知道中国画的大写意,它比工笔画更能抒发感情。大写意比小写意需要大气磅礴,需要意气风发,需要元气淋漓的感觉。这是很重要的气感。说笔墨当随时代还是当随古代,我认为笔墨既要随时代也得随古代,要随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  相似文献   

18.
谋定而后动     
《收藏》2017,(5)
正大部分人会认为"怎么画"是个难题,从没有意识到"怎么认识"才更难。行难,思更难。谋在先,动在其后矣。作为以山水画著称的"元四家"之首,画界才子黄公望是思谋与行动的完美结合者,其创作秘诀就是在身体力行"谋定而后动"这五个字。黄公望进行山水画创作之前必先游历,长时间生活其中,深入研究当地地形地貌,观看  相似文献   

19.
山水大美     
萧平 《收藏》2014,(5):176-176
方坤的山水画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在画坛上扬名,他那苍茫浑厚、生机勃勃的山水画作品曾给很多评论家和欣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理论家在谈及艺术的发展与变化时曾说:艺术史的每一步前行,其实都是那一代艺术家共同探索和努力的结果。细究方坤山水画创作的特点,或许会对当下的山水画坛提供一些借鉴。中国画的一大特性即是它具有高度完善和发达的程式性,而山水画尤其具有代表性。虽然如此,这种程式性在具有非凡创造力的艺术家面前非但不会成为艺术发展创新的束缚,反而能够成为新的风格形成和产生的原始条件。在这一点上,方坤的绘画所具有的表现力为我们生动地说明了一切。  相似文献   

20.
高民生 《收藏》2012,(5):160-164
李清逸现任陕西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陕西省炎黄书画院院长,中国画家协会西北创作中心艺术总监。最近,由王明明先生题签的李清逸第二部画集《风动山不动——李清逸书画作品集》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翻阅着这部沉甸甸的大型画集,联想到他几十年来艰辛创作的不易,无形的道义力量促使我把清逸及其山水画艺术介绍出来,以醇化学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