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藏》2016,(15)
正唐代以前金银器的发展黄金制品早在公元前5000年的古埃及就已出现,银器也早在公元前4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已出现,以后在古希腊、古罗马、波斯、萨珊等文明中人类已广泛使用金银器。中国最早使用金器是在商周时期,距今有3000多年,银器则在春秋战国时期使用。当时金器主要是小型的装饰制品,形制工艺比较简单,器形小巧,纹饰也少见。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金制品是甘肃玉门火烧沟夏代墓葬出土的金耳环,北京市平谷刘家河商墓中出土金臂钏、金耳环、金簪等,它们的制作似用锤镍法、范铸成型。在山西保德县林遮峪商墓中发现了金丝,说明人们已可将黄金加工成细丝,当时工艺技术达到了较高的水  相似文献   

2.
张静 《收藏》2012,(4):132-135
商代、西周金器大多为装饰品,而最常见的金箔,多是用于其他器物上的饰件,或者说,是以和其他器物相结合的形式来增强器物的美感。殷墟出土的金箔十分轻薄,从厚度看,当时的锤揲工艺已相当高超,也说明商代工匠对金子的延展性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不然不可能加工到如此微薄的厚度。1977年,北京平谷县刘家河商墓出土的金耳坠(图1)通高3...  相似文献   

3.
耕生 《收藏》2008,(7):60-62
2008年3月26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列入陕西“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的新陈列向公众免费开放,推出了大量陕西新出土文物精品,陶瓷界瞩目的北宋蓝田吕氏家族墓追缴珍贵文物也部分予以展出(图1)。  相似文献   

4.
《收藏》2020,(3):174-174
2019年12月13日至2020年3月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刘家洼遗址位于陕西渭南澄城县,是一座春秋时期都城遗址,2016年迄今已发现200余座墓葬,包括两座高等级的"中"字形大墓,另有车马坑、城址、居址等。部分出土器物上刻有"芮公""芮行人""芮太子白"等铭文,表明墓主人是芮国的国君。2019年3月刘家洼遗址获评年度考古十大新发现。  相似文献   

5.
展讯·预告     
《收藏》2015,(1):156
周野鹿鸣——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墓出土青铜器展2014年11月13日至2015年3月1日上海博物馆第一展厅本展览为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陕西文化周"的重要活动之一,由陕西省文物局、上海博物馆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三方携手。集中展示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西周贵族墓最新出土的文物珍品,其中尤以出土青铜器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三号墓和四号墓中出土的青铜器为主,不乏极为稀见或首次经考古发现的青铜器精品。考虑到石鼓山西周贵族墓出土的部分青铜器,与20世纪初在宝鸡戴家湾(斗鸡  相似文献   

6.
贺旭辉 《收藏界》2011,(6):106-110
商、西周金器的发展主要归功于商周时期青铜工艺的繁荣和发展,为金器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同时青铜、玉雕、漆器等工艺的发展,也促进了金器工艺的发展,尤其使金器得以在更广阔的领域中,以更多样的形式发挥其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2010年,陕西铜川新区基建工地发现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墓,出土成组的琉璃祭器、瓷器、玻璃器以及买地券等。根据买地券可知墓主为任福,耀州人。此墓出土的陶瓷器作为明代纪年瓷器,有一定断代参考价值。任福墓为砖室墓,坐北向南。短斜坡墓道位于墓室南侧,向北依次为过洞和天井,过洞和天井均在生土中完成,不施砖砌。墓室后壁有砖券器物龛,随葬器物基本都放置于龛内及龛外下方。  相似文献   

8.
近年陕西彬县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冯晖墓出土一批瓷器,其中青瓷器均可判定为耀州窑瓷。由于出土在五代纪年墓葬中,它们的断代价值极高,有助于解决五代耀州窑青瓷断代及烧造特点等学术争议,也验证了“裹足釉支钉烧”确为该窑五代青瓷烧造特征之一。冯晖墓青瓷托盏曾收录于《咸阳文物精华》,《五代冯晖墓》考古报告(重庆出版社,2001年)也已面世,但未就出土瓷器的窑口予以  相似文献   

9.
贺旭辉 《收藏》2012,(7):132-137
商代、西周金器大多为装饰品,而最常见的金箔,多是用于其他器物上的饰件,或者说,是以和其他器物相结合的形式来增强器物的美感。殷墟出土的金箔十分轻薄,从厚度看,当时的锤揲工艺已相当高超,也说明商代工匠对金子的延展性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不然不可能加工到如此微薄的厚度。1977年,北京平谷县刘家河商墓出土的金耳坠(图1)通高3.4厘米,重6.8克,耳坠部呈扇形,往上由粗及细弯成半圆形,尾端收束成尖锥形;  相似文献   

10.
禚振西 《收藏》2010,(6):137-143
长安与洛阳是出土唐三彩最集中的两个地区,陕西省内出土三彩数量巨大,唐陵陪葬墓与长安地区官僚,贵族墓出土三彩器可视为唐三彩的最高水平。鉴于本刊正在筹划“灿若云霞——古代釉陶与琉璃”专题,此次先行刊出唐长安出土三彩器的简要介绍,对陕西唐三彩的全面介绍将刊载于后续专题。  相似文献   

11.
李文振  孟宪政 《收藏》2001,(10):44-45
谷仓是封建社会人们对逝者祈悼,希望人死后在阴间也能丰衣足食,过幸福生活而随葬的一种明器。陶制谷仓早在战国时代的陕西秦墓中已有少量发现,在汉代墓葬中则普遍出现。瓷制谷仓最早出现于东汉,如“熹平四年”纪年墓中出土的青瓷五联罐就是例证。到三国两晋时期,越窑制作的谷仓已成为常见的产品。东晋以后至唐、五代,谷仓出土较少。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6,(11)
正浙江丽水市历年来发掘清理了多座南宋纪年墓,出土了不少龙泉窑瓷器。其中有的瓷器品位之高,制作工艺之精堪,诚为少见,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现予以介绍,以飨读者。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何(亻苒) 墓出土龙泉窑青瓷梅瓶1959年,瓯江水库文物工作组在丽水县发掘清理了4座南宋墓,分别是宋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何澹及妻朱氏墓、宋朝散大夫直焕章阁新知袁州少卿何处仁(何澹长子)及妻陈氏  相似文献   

13.
南阳,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现已发掘汉代画像石墓40余座,收集各类画像石3000余块。建于1937年的南阳汉画像馆不仅搜、藏画像石,还将发掘的汉画像石墓迁至馆内复原陈列。南阳汉画像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舞乐百戏、天文图像、珍禽异兽等。画像采用浅浮雕加施阴线的技法,在汉代  相似文献   

14.
王建域 《收藏》2019,(1):88-91
1987年1月16日,铜川市耀县下高埝乡(今铜川新区正阳路街道)柳沟南塬(即西乳山)上发现一座唐代墓葬。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清理随即对此进行发掘,并撰写《陕西耀县柳沟唐墓》简报,刊发于《考古与文物》1988年第3期。  相似文献   

15.
吴海云  彭文  孔利宁 《收藏》2001,(4):69-72
从2000年9月27日开始,到2001年8月底,以玛雅文明为主题的墨西哥古代文明大型展览在我国西安、广州、北京三地进行巡回展览。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本次展览的第一站,时间为2000年9月27日~12月31日。2001年1月20日~5月10日,移至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2001年6月1日~8月31日,于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博物馆结束。这次展出的文物共有186件(组),其中绝大多数来自于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博物馆,兼有墨西哥各地博物馆的藏品精品,内容包括巨石雕像、陶器、绿玉雕刻、金器等,展现了玛雅文明在建筑、雕刻、绘画、制陶等各方面的艺术技巧,以及玛雅文明在天文、数学、象形文字上的高超成就,重现墨西哥古代辉煌而悠久的古老文明。  相似文献   

16.
中国陵墓     
传承历史与文化的中国陵墓,是融建筑、雕刻、绘画、自然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因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陵墓有了尊卑有序的称呼,圣人之墓称林,帝王之墓为陵,百姓之墓叫茔。随着封建制度的土崩瓦解,陵墓的称呼便有了变化。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20,(4)
正导语:我国南北方均出土一类施釉部位在最大腹径以上的汉代原始青瓷(或称早期青瓷),其定性一度有"釉陶"和"原始青瓷"两说,断代则西汉、东汉均有。近年陕西考古出土中多次出土西汉草木灰釉青瓷,尤其是西安凤栖源张安世家族墓、西安南郊曲江空军印刷厂基建工地西汉成帝建始三年墓等西汉纪年或明确的西汉时期墓葬出土的这类瓷器,反映出这种汉代原始青瓷的烧造时代主要为西汉,但同时也提出疑问,那就是此类内部带有落灰痕迹的原始青瓷究竟是如何施釉的。  相似文献   

18.
杜文 《收藏》2022,(11):27-37+26
我国南北方均出土一类施釉部位在最大腹径以上的汉代原始青瓷(或称早期青瓷),其定性一度有“釉陶”和“原始青瓷”两说,断代则西汉、东汉均有。近年陕西考古出土中多次出土西汉草木灰釉青瓷,尤其是西安凤栖塬张安世家族墓、西安南郊曲江空军印刷厂基建工地西汉成帝建始三年墓等西汉纪年或明确的西汉时期墓葬出土的这类瓷器,反映出这种汉代原始青瓷的烧造时代主要为西汉,但同时也提出疑问,那就是此类内部带有落灰痕迹的原始青瓷究竟是如何施釉的。  相似文献   

19.
张全民 《收藏》2011,(2):24-25
2006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长安区韦曲科技产业园配合基建工程中清理了一座唐墓,出土文物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墓是一座长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带两个天井,为夫妇合葬墓。虽然历史上曾经被盗扰,但仍出土了30多件器物。墓室入口处的一件人面兽身的陶镇墓兽面朝南,蹲坐于墓口,另一侧的一件狮形镇墓兽头部残断,身后还有彩绘贴金武士俑(已残碎),共同守护着死者亡灵的安宁。  相似文献   

20.
周灵芝 《收藏》2006,(7):57-57
近年来,陕西岐山县博物馆征集了几件宋代瓷器,现介绍如下。 绿釉瓶 1991年出土于岐山县孝子陵乡孝子陵村北宋墓。通高29厘米。通体施绿釉,腹部下有三道细弦纹,釉色翠绿,有流釉现象,泛有白斑,底部有釉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