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孟庆东 《收藏界》2013,(8):75-76
民国时期,江苏等地民间曾广泛使用过一些竹质代用币,至今仍有一定数量存世。这类代用币多呈大小不等的牌(筹)形,其上刻写、烙烫文字及符号,以标明年号、代用钱数、店堂号、名号、地名、押记等。如图1"戊辰"纪年,代用钱文数为"足制钱贰伯  相似文献   

2.
谌永万 《收藏界》2013,(9):89-90
近年来,我收藏了一些民国期间四川部分地方铸造的代用币,有"犍商"、"溪厂"、"思商"、"如川号"、"青市"、"荣县"、"富顺"、"宜宾"等品种,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请各位泉友鉴赏和指教。"犍商"代用币,是四川省犍为县商会铸造。据《四川近代史》记载  相似文献   

3.
袁华惠 《收藏界》2010,(2):82-83
地方代用币是一种在特殊时期,由民间铸造代替官局铸行的正式贷币在一定区域或部门流通的临时贷币。其中由民间钱庄铸造的,俗称钱庄钱。今把我国地方代用币的概况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祁建铭 《收藏》2014,(5):96-97
马兰币是民国时期四川军阀所铸的机制铜元,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既可流通,又可玩赏,有着纪念币性质,属压胜钱类。其造型美观,制作精良,分为有面值和无面值两种。品种较多而数量却甚为稀少,故十分珍贵。马兰币规格主要有:五文型(图1),直径22毫米左右,重4克左右;十文型(图2),直径为28毫米左右,重8克左右;二十文型,直径为32毫米左右,重10克左右。材质有银、白铜、红铜、黄铜。图案以骏马和兰花草为主题,另有牛羊瑞兽、梅菊竹松、花鸟鱼虫等。  相似文献   

5.
空首布欣赏     
周少华 《收藏界》2012,(8):74-77
"耕田农具去复还,九代古都出最全。城邑干支多奇字,勿当抱布贸丝钱"。这是邱思达先生有关布币的诗作,贝币、布币、刀币、圜钱,被称为我国先秦时期的四大钱币体系。布币,又名铲币,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币的一种,是模仿古代一种农具铲而来。布币的种类很  相似文献   

6.
《收藏》2020,(10)
正在当前钱币收藏热中,最受藏家追捧的当数老银币。其中四川龙洋,简称"川龙",一向深受藏家青睐。尤其是四川龙洋中的珍稀品种,如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错版"3"银币、七钱二分"库"字无头车版银币、七钱二分折金版银币,被誉为"川龙三剑客"。对于这三种银币而言,一直有着"币商屯货,藏家沉底"的现象,这或许更会刺激川龙爱好者想方设法去寻找,进一步增加这三种银币的收藏热度。在四川钱币收藏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说法:没有"川龙三剑客",就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川龙"藏家。尽管这个说法有失偏颇,但由此可见"川龙三剑客"在钱币藏家心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钟成华 《收藏》2015,(1):70
在金属铸币中,由于铅的熔点低,抗腐蚀性强,容易加工,成为清末民初各商会、私人钱庄、店铺等铸造代用币的首选。加上当时开采能力有限,铅的使用地方又多,故铅也就成为一种稀缺的金属材料。为此用铅铸造的代用币的大小通常与小平钱相当,若过大过厚不但占用材料多,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显得累赘不便;若太小太薄又因材  相似文献   

8.
清代光绪甲辰年江南省造十文铜元,是一种常见的钱币藏品。这种铜元版别不多,而且都是红铜质。在我的藏品里有一枚黄铜质的江南省造甲辰"光绪元宝"十文合背铜元。合背钱的成因,一是工人误将图案相同币模,分置冲床上下轧制成合背钱。这种合背钱平常会混入流通钱里发行。另一种是试样、试模一类的样币。前一种合背钱属于失误造成的错版币,而有意铸成的样币更为稀有。  相似文献   

9.
正代用币是我国货币流通史中的独特现象,盛行于民国时期。当时沿海等地商家出于自身经营需求,在一定时期内限时、限地发行了五花八门的代用币。这些代用币面额不大,主要起到替代小额辅币找零等作用,其材质有铜、铁、铝、竹、纸等,几乎无所不包。虽说代用币与国家法定流通货币不同,但确实给日常小额交易带来了方便,同时又在局部地区起到了商业活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沙伟 《集邮博览》2013,(9):68-70
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以下简称"钱博会"),由中国金币总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和中国钱币博物馆联合主办,是为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中外钱币文化和铸币技术的交流,广交海内外泉友,扩大合作渠道和国际影响力而举办的具有世界声誉的钱币专业展会。钱博会普及了钱币知识,壮大了集币收藏队伍,推动了我国钱币集藏事业的健康发展。历届钱博会,我国都发行了相关题材的纪念币,至今已经发行了17个品种。除了2003年因"非典"未发行外,每年都发行一枚1盎司银币,并且发行量一般控制在1.8万枚至4万枚之间,近年来发行量稳定在3万枚左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钱博会之中外钱币文化系列。它是一个设计和构思都颇具特色的集藏系列,由于它采用了独特的"币中币"的构思和圆形方孔钱的造型,因此极大地丰富了纪念币的内涵,给  相似文献   

11.
黎凤歧 《收藏界》2010,(10):78-78
在我国的货币历史上,货币种类五光十色,千奇百怪。除了金、银、铜、铁、铅等不同材质的金属铸币及纸币、贝币、玉石币外,还有一些珍贵可爱的实物币,如:布币、皮币、瓷币、茶叶币、玳瑁币、小头钱、象牙钱等等。  相似文献   

12.
耿毅 《收藏》2015,(5):78-79
笔者藏有一枚老上海代用币,光边,直径24毫米,厚1.3毫米,重5.5克。正面内圈中为"20"面值,省略分值单位,其外有正圆线围绕,中间一条竖线又分成二种背景底图,直横线、菱形线交错有致。外廓马齿内法文"18-20 RUE CHU PAO SAN""SILVER DOLLAR BAR",即"朱葆三路18-20(号),银元酒吧"(图1)。  相似文献   

13.
集簸铜币的钱币爱好者都知道"狮球币"是四川的特有品牌。笔者喜爱古钱币集藏,十几午前在家乡古镇一老者手中觅得一枚"狮球币"(如图)。是币奇特而别敛,难得一见。以手中的实物及相关资料得知,"狮球币"为成都造  相似文献   

14.
史载:"大观通宝"系北宋徽宗大现年间(1107-1110年)所铸。面文为徽宗御书瘦金体,计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等数十种版式,分铜、铁、锡等币质。小平钱又以"通"字部位结构,有"昂通"、"降通"、"斜通"、"楷通"、"大字小通"之分。其中以当十大钱最为精美,尤以小平行书及样钱、母钱为珍贵。折十铜母当属精美之品。  相似文献   

15.
钱币两则     
许杰 《收藏界》2011,(11):86
无文饼货泉连体钱赏析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实行第四次货币改制,废除"宝货"制大小诸币而铸造"货泉"、"货布"二钱,子母相权。"货泉"直径一般为2.2~2.5厘米,重约2.8~3.5克。但有一种饼"货泉"却直径宽大,钱体厚重。据笔者所见最大的饼"货泉"直径达3厘米以上,重量达20克左右,而饼"货泉"连体钱在其中又属  相似文献   

16.
王志荣 《收藏界》2011,(5):90-90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始货币逐步演进为铸币,即早期钱币。诸侯列国先后铸造钱币,各自为政,并不统一。列国钱币的形态、制式、名称、重量等等,各有特点,十分复杂,除了铸青铜钱币外,个别地区还使用贵金属称量货币,有些地区仍继续沿用原始货币,但主要流通货币是铜铸币。春秋战国青铜铸造的钱币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布币、刀币、圜钱、贝形钱四大类型。各大类型有多种多样的品种组成。战国中晚期(约公元前4~3世纪),  相似文献   

17.
近日,笔者有幸在紧邻桂林市的广西灵川县大圩镇收藏到一枚"乾封泉宝"合背钱。此钱盛装在一陶罐中,建房挖地基时被挖出。罐内装有"开元通宝"小平钱几百枚,"乾元重宝"小平钱5枚,"乾封泉宝"合背钱一枚。该币为青铜质,通体包浆显灰  相似文献   

18.
乾元重宝钱     
正唐肃宗乾元年间(758~760年)铸造的乾元重宝钱,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枚以年号加"重宝"为钱文的铜铸币。该钱是由唐朝官方铸造发行的铜质铸币,品种有乾元重宝当十钱和乾元重宝背重轮大钱以及后期减重为小平钱三种。因官价规定,面值大于开元通宝,并且有很高的兑换率,又因是乾元年间铸行,所以民间俗称"乾元钱"。乾元重宝钱的版别很多,除钱文书写变化外,主要分狭缘、阔缘,并有光背及背星纹、月纹、祥云、瑞雀、同心结等,有些则因存世稀少,成为收藏价值极高的珍稀品种。  相似文献   

19.
它,静静地躺在一个盒子里,被夹压在几枚咸丰钱之中,正在精心挑选燕国刀布币的我还无暇看顾这个币盒。距开车的时间很近了,老板提醒说:"王哥,还有几枚咸丰大钱不看看吗?"我说:"没时间了,你开个价吧!只要合理,我就连盒端走!"因与老板关系很铁,没费多少口舌,我便将这儿枚咸丰大钱一并收入囊中。回到家中,借助柔和的灯光,  相似文献   

20.
这枚直径2.3厘米、重3.9克的"川陕省造"银质碗币,在我家中收藏了十几年,一直弄不清它的来由,是这次四川汉川地震,才使我对川北地区有所了解。这枚硬币正面,上方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八个字,下面为两颗五角星,下方有"川陕省造"四个字,中间的圆圈内标明为"贰角"币值,背面上方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十一个字,下方有"一九三四年",为发行年号。中间为圆形地球上印有镰刀斧头共产国际的图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