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乃栋 《收藏》2007,(3):78-81
书圣王羲之传世书法在形式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历代的临摹复制品,白绝黑字,一类是历代翻刻的碑帖拓本,黑底白字。前者如传世极有名的《丧乱帖》《神龙兰亭》等传世墨迹,  相似文献   

2.
段志凌 《收藏》2007,(11):100-102
在影印技术出现之前,碑帖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播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人们重视的多是书者、撰者、集刻者以及刻立年代、版本等,而较少关注最终将墨迹或拓本摹勒并上石或锓木的镌刻者。  相似文献   

3.
刘继涛  李多才  李鑫 《收藏》2007,(3):112-113
甘肃庄浪县博物馆藏有一套明代肃府本《淳化阁帖》拓本,全套共10册,每册均用桐木板制作封皮。拓本高31厘米,宽20.5厘米,拓印精细,保存完好。卷首有“历代帝王法帖第一·汉章帝书”字样,第10卷后有明代肃世子朱识鋐、张鹤鸣等人的题跋。  相似文献   

4.
陈根远 《收藏》2008,(6):158-159
拓本作伪,大体可分为碑石即为伪物、非为原拓而为翻刻本、以晚拓充早拓几种,情况。鉴定碑刻拓本,先要看碑刻名字是哪一朝代的。如金石书中查不到(不包括新出土碑刻和宋元以后碑刻),碑刻署年与书法风格又出入较大,则要警惕,看是否碑刻本身即为向壁虚造。在《增补校碑随笔》等书中附有伪刻牌刻目录,可供收藏者参考。确认是原拓(或翻刻),则要与确信之原拓进行逐笔逐画的校刊,  相似文献   

5.
王文学  张文涛 《收藏》2006,(3):42-43
牛兆濂书岳飞《满江红》墨迹,宣纸本。据原件收藏者蓝田县张河湾张先生口述,其父张维浚生前与牛兆濂为友,此件乃牛先生之馈赠品。书写年代不详,当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徐春平 《收藏》2012,(6):82-83
三年前,当我第一次把《唐叶有道碑》楷书本与行书本作比较时,不禁心生疑问:一个同名碑刻竟然有楷书与行书两个不同书体?为什么两种不同书体的拓本在文字上有那么大的不同?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由此,我开始常试把《叶有道碑》两个不同书体的拓本进行比较和分析。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清以米入们对行书本的各种质疑不无道理,同时还发现,人...  相似文献   

7.
罗哲文 《收藏》2008,(6):106-107
名人墨迹、文稿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收藏、展示、宣传、出版意义重大。著名收藏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程道德先生,20多年间,殚精竭虑,潜心收集文化名人遗墨文稿,出版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名人墨迹》《二十世纪北京大学著名学者手迹》《康有为牛津、剑桥大学游记手稿》《名人信札的收藏与鉴赏》《民国时期军政要员手迹》等书,  相似文献   

8.
正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请谢安、孙绰等41位文人雅士聚于山阴兰亭,曲水流觞,饮酒作诗,当日所作37首诗被汇编成集,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作序,写就冠绝千古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历史上《兰亭序》原墨迹已失,墨迹摹本以唐朝冯承素摹写《神龙本兰亭序》(见图1)最能体现原貌;石刻本以唐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训练计划是科学训练的重要环节。如何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制订训练计划服务,是体育工作者应予重视的课题。笔者曾以《计算训练法》一书为拓本就运用计算机制订训练计划的工作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0.
张则鸣 《收藏》2009,(7):108-110
2008年春季,中国嘉德在京举行的一场古籍善本专场拍卖会上,一件唐朝临摹刻本《何氏定武兰亭序东阳本拓本》一亮相,就引起了众多买家争相举牌,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夺,这件原估价为1.2万元的拓本最后以3.36万元的价格成交,买家一脸喜气,连喊便宜,迅速付款后拥宝而去。  相似文献   

11.
清代著名书法家、金石学家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单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北京)人。官至内阁学士,能诗文,善书法,精鉴赏,名盛一时。当时有许多古代著名的碑贴,是经过他鉴定、考证和题跋的。他在晚年仍孜孜于学问,著作颇丰。享寿86虚岁,不失为长寿的书法家了。话说唐代怀仁和尚集王羲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后人在北宋时期精拓数本,其中有一本在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一度为书画家张用之所藏。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珍贵和稀有的北宋拓本了。张用之在装订和收藏此精拓本时,除在其前后加盖几枚名章和一枚藏书印之  相似文献   

12.
邹绵绵 《收藏界》2011,(4):98-99
清人彭翰孙、沈秉成、周作镕、朱镜清四家书跋墨迹,笔者于1988年见于他人的藏箧(小箱子)中,因主人嫌此四人比诸书跋墨迹的作者"名头"冷僻,愿以廉价(人民币20元)出让。其实,在此墨迹作者中,除彭翰孙的书跋因墨迹上的落款仅署"翰孙",钤"南屏"一印,  相似文献   

13.
那秋生 《健身科学》2012,(10):12-13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先生,谥文成,余姚人,他集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于一身,是儒家心学的代表人物,后世称为“王学”,成为历史上“三不朽”楷模。如今,国际上已经把王阳明归入世界历史上一百位著名哲学家之列,他称得上一个世界级的思想大师。钱穆先生将阳明先生的《传习录》作为七本“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之一,可见其学说的影响和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相似文献   

14.
仲威 《收藏》2015,(1):75
上海图书馆藏《福禄寿三瑞砚》拓本,卷轴装。上方为砚台拓本,砚池作玉圭形,其上刻蝙蝠、玄鹿、夔龙三瑞图,恰与"福禄寿"谐音。砚台底端之边侧刻有"钱塘黄易珍藏"楷书六字。卷轴下方为砚台盖板拓本,盖板上刻芭蕉叶一片,叶片上留有翁方纲题刻。翁方纲与黄易是金石挚友,有不少二人之间往还的手札诗文、金石题跋、砚铭题刻等传世。该卷轴画芯宽29.5厘米,高116厘米。依拓本观之,砚台宽16厘米,长33厘米,厚3厘米。黄易(1744~1802年)字大易,号小松、秋庵,浙江仁和(今  相似文献   

15.
方知青 《收藏》2007,(9):113-113
《收藏》第155期刊有许国平先生《〈三希堂法帖〉考》文章,读后,受益匪浅。无独有偶,我亦藏有一册初拓本《三希堂法帖》,借贵刊一角,与诸君共赏。  相似文献   

16.
张英  李加联 《收藏》2013,(2):172-172
2012年12月16日.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广东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和广东作家书画院联合主办的《唐叶有道碑》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数十名业内专家、学者就徐春平先生的论著《唐叶有道碑》(花城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的研究方法、学术价值。以及《唐叶有道碑》行书拓本与楷书拓本的辨伪等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17.
吴荣清 《收藏》2013,(3):132-137
中国的石佛造像,早年流失海外者甚多,内中不乏精品,有些代表性的作品,在王昶《金石萃编》、罗振玉《海外贞珉录》、阮元《山左金石志》、端方《陶斋藏石记》等亦有著录。流落到日本的佛像,在大村西崖著《支那美术史雕塑篇》和松原三郎著《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水野清一著《中国的佛教美术》等书中亦多有图版揭载。虽然国内石佛像遗存尚多,但这些流失海外的石像有些颇具学术价值,今择其重要的数尊介绍如下。较早期的石佛像有北魏太安元年(455年)张永造石佛坐像,现藏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此像为砂岩质,  相似文献   

18.
金申 《收藏》2013,(5):132-137
中国的石佛造像,早年流失海外者甚多,内中不乏精品,有些代表性的作品,在王昶《金石萃编》、罗振玉《海外贞珉录》、阮元《山左金石志》、端方《陶斋藏石记》等亦有著录。流落到日本的佛像,在大村西崖著《支那美术史雕塑篇》和松原三郎著《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水野清一著《中国的佛教美术》等书中亦多有图版揭载。虽然国内石佛像遗存尚多,但这些流失海外的石像有些颇具学术价值,今择其重要的数尊介绍如下。较早期的石佛像有北魏太安元年(455年)张永造石佛坐像,现藏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此像为砂岩质,高35.5  相似文献   

19.
王乃栋 《收藏》2006,(3):44-46
唐代著名的狂草书法《自叙帖》,是草书大师怀素和尚的代表性作品,也是一件书法史上与王羲之《兰亭序》一样存在着难解的“千古之谜”的书法艺术品。由于《自叙》原作已佚,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自叙》墨迹是清宫旧藏的经宋代苏舜钦补写了前六行草书的古人摹本。  相似文献   

20.
四有关销本原貌问题关于西藏锦本的画貌,笔者曾在《考释》首章概述中,作过一些介绍与判断。现在,还有必要根据笔者目睹西藏锦本原书情况,再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的补充探索:(一)关于书名笔者在首章概述中曾经提到,西藏锦本,实际包括如下编内容:甲编·杂曲集《风月锦囊》;乙编·戏曲选《全家锦囊》;丙编·戏曲选《全家锦囊续编)(上拦刻少量杂曲)。并对此书的原有书名,是否就叫做《风月锦囊》,提出质疑;对此书前身,是否即是《文渊阁书目》等著录、明永乐19年由南京移储北京文渊东阁的《风月锦囊》同名同书,表示“不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