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沈飞 《收藏》2020,(1):104-107
宝晋局是清代山西省的铸钱局。宝晋局之前,清政府共在山西设立了山西省局、大同镇局、阳和镇局三个铸钱局。清兵入关以后,为迅速恢复经济,顺治元年(1644年)冬,清政府置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开铸顺治通宝。同时令地方各省开局铸钱。顺治二年,令山西省及大同镇开铸。山西省局设于太原府上马街,所铸顺治通宝制钱背有"原"字,有穿右(图1)和穿上(图2)两种。大同镇局设于大同城内西北钱局巷,所铸制钱背有"同"字,一般在穿右(图3),穿上"同"字者,见有实物,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2.
正清兵入关之初,由于战火未熄,时局未稳,仅由户、工两部分设宝泉、宝源铸钱局,铸顺治通宝。随着清朝政治、经济的逐步稳定,顺治元年(1644年),"户部议将顺治通宝钱式颁发各省镇,有应需鼓铸者,令定议开局。"各省镇相继题准,陆续设局开炉鼓铸。湖北省内曾设立荆州局、襄阳局、武昌局及郧阳局四个铸钱局鼓铸制钱,其中武昌局为省局,其余三个为军镇类钱局,这四个铸钱局对清初湖北省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顺治三年,"题准令湖广并荆州镇设局鼓铸"。荆州局设于湖广荆州镇,为清代湖北省设立最早的钱局,所铸制钱背有穿上"荆"(图1)  相似文献   

3.
《收藏》2020,(8)
正直隶省地域广阔,乃是拱卫京师的畿辅重地。清代早期,直隶省曾设置过密云、蓟州、宣府三个铸钱局。这三个铸钱局,为清初直隶省经济的恢复发展和政治的稳定奠定了基础。顺治元年(1644年)冬,清政府于户部置宝泉局、工部置宝源局,一并开铸"顺治通宝"钱。同时,"户部议将顺治通宝钱式颁发各省镇,有应需鼓铸者,令定议开局。""题准河南、陕西、临清、宣府、蓟州、延绥等省镇开炉鼓铸。"是时,密云镇局设在北京密云县,所铸制钱背有简写"云"字,仅见穿右(图1)一种。蓟州镇局设在天津蓟县,所铸制钱背有"蓟"字,有穿上(图2)和穿右(图3)两种。宣府镇局设在张家口市宣化县,所铸制钱背有"宣"字,有穿上(图4)和穿右(图5)两种。  相似文献   

4.
袁克林 《收藏界》2010,(11):82-84
"康熙通宝"于康熙元年(1662年)由户部题准、宝泉局率先开铸,并颁令将铸成的"康熙通宝"样钱颁发各省铸钱局,依式样铸造与顺治钱并行于市。但为时不久,即颁令各省局停铸,只保留户部宝泉、江宁两局仍照旧设炉座鼓铸。康熙六年(1667年),户部题准各省炉座铸钱,并添设宝苏局、宝鞏局、宝昌局等处铸钱厂局,仍按部颁康熙样钱铸钱。  相似文献   

5.
正清代顺治时期铸钱先后历经过五次货币变革,铸行了光背式、单字记局式、折银一厘式、满文式和满汉文式五种货币样式,被泉界称之为"顺治五式"。前三式为了方便关内民众的使用习惯,也为了便于新钱与明朝旧钱的兑换,因此从光背式、单字记局式到折银一厘式均沿用了明代遗留的铸钱机构、生产工艺。到了第四式满文式和第五式满汉文式开始,逐渐确立了清代特色的货币体系。顺治第五式满汉文式为在钱的背面穿左采用满文记局,  相似文献   

6.
《收藏》2020,(6)
正顺治通宝系清世祖顺治年间(1644~1661年)所铸,并有五种形式的铸钱,史称"顺治五式",即一式仿古钱(含光背、纪值、背圈星纹饰),二式背单字纪局,三式背"一厘",四式背"满汉文",五式背"满文"。最终,背满文钱确立了清代货币体系,获得了极大成功,直至1911年清朝覆灭才最终结束,其影响意义深远。是时,全国先后有近30个钱局开炉鼓铸顺治通宝钱。从顺治元年由京畿地区开始,伴随着清朝铁骑的南下征战,从北向南逐步推进,开始设局铸造光背或单字纪局的顺治钱。据《清世祖实录》载,浙江钱局于顺治六年(1649年)三  相似文献   

7.
沈飞 《收藏》2020,(4):122-127
明熹宗即位后,于泰昌元年(1620年)十二月下令,鼓铸泰昌通宝一年,然后再铸天启通宝。天启元年(1621年)八月,补铸完泰昌通宝之后,即开铸天启通宝。天启二年,户部正式设立宝泉局来铸钱,由右侍郎主持,名曰"钱法堂",从此由户部主管铸钱,其铸额远远超过工部的宝源局。军队的铸局只保留西北三镇密云、蓟镇、宣府三个铸钱局,所铸钱币都是为与后金作战的军队发放兵饷,很少直接为民用铸钱。  相似文献   

8.
周少华 《收藏界》2010,(6):103-103
爱新觉罗·玄烨,是大清王朝顺治皇帝的接班人。庙号圣祖,年号康熙,在位61年(1662-1722年),享年69岁。"康熙通宝"是康熙年间所铸制钱。面文"康熙通宝"楷书,直读。按背文分仿"顺治四式"满文钱和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两大类。计22个铸钱局。  相似文献   

9.
贾晖  刘伟 《收藏》2013,(5):88-90
清代早、中期的铸钱基本延续了明代沉闷的风格,匠气颇浓,格式单调。到了咸丰年间开铸大钱后,钱文才逐渐改由名家书写,且各地方局铸钱风格不再受京局严格束缚,遂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咸丰铸钱与早期铸钱相比有如下不同:1.开铸钱局甚多,除正在铸行的钱局外,不少已停铸的钱局又重新恢复鼓铸,另外又新开了几处钱局,合计达30局(这还不包括个别钱局在不  相似文献   

10.
倪清华 《收藏》2013,(3):88-90
清代早、中期的铸钱基本延续了明代沉闷的风格,匠气颇浓,格式单调。到了咸丰年间开铸大钱后,钱文才逐渐改由名家书写,且各地方局铸钱风格不再受京局严格束缚,遂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咸丰铸钱与早期铸钱相比有如下不同:1.开铸钱局甚多,除正在铸行的钱局外,不少已停铸的钱局又重新恢复鼓铸,另外又新开了几处钱局,  相似文献   

11.
自清朝1644年入关,顺治皇帝登基后铸行"顺治通宝"算起到1850年咸丰皇帝上台的200余年间,清王朝用于流通领域的行用钱币一直以小平制钱为主,极少变化。然而自1850年清咸丰帝登基后,一方面西方列强染指中国,挑起战事;另一方面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清朝廷内外交困,军费开销剧增,滇铜原料难以北运,京局铸钱铜料奇缺,市场硬通货不足。为缓解局面自咸丰三年始,朝廷下令允许各省设炉铸大钱,由此引发了"咸丰钱乱"。一时间各式各  相似文献   

12.
在清代280多年的历史中,自顺治十四年到康、雍、乾三朝,随着清政府中央政权的逐渐巩固,经济的逐步恢复与发展,钱币铸造量逐渐增多,钱背满文或满汉文两式已成定制。除中央政府的户部所属宝泉局和工部所属宝源局等两个中央铸钱局以外,还陆续在每个行省先后设  相似文献   

13.
吴昆 《收藏界》2013,(8):67-68
神秘的西域有着一段神秘的历史,有许多奇特的风土人情,也有着许多奇特的古泉,其中"新疆红钱"便是西域极具特色的钱币。"新疆红钱"是一个统称,始于乾隆皇帝统一新疆,设立了政府管理机构以及铸钱局,而铸钱的原料则使用了西域特产的红铜,因此叫做"新疆红钱"。乾隆后历代王朝都在西域铸造过红钱,所以"新疆红钱"大家族的成员非常多。它们铸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6,(9)
正清雍正即位后,对各省铸钱局进行整顿,江苏省撤销了江宁府钱局。是时,江苏是承办京城宝泉、宝源局铸钱所需铜料的主要省份,办铜要务首先是满足京局之所需额度。雍正元年(1723年),署江苏巡抚何天培奏:"从前各关差等办铜,时系洋铜、滇铜兼买,后为商人承办,专取给于洋铜。历年以来,东洋产铜有限,购办不齐,遂多积欠。"关于日本采铜情况,杨端六《清代货币金融史稿》引日  相似文献   

15.
清初,满清朝廷对铸钱的质量极为重视,除了委派满汉官员加强钱局的管理外,还规定如果某个钱局铸钱质量发生问题,钱局直接责任人要受处罚,钱局所在地最高行政官员,即总督、巡抚也要罚俸禄三个月至一年。另一项措施是由民众自行将不允许流通的旧钱和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新钱挑出,交与官府按值兑换,掺杂使用旧钱者也予以重罚。以上措施再加上悬赏举报的制度,顺治、康熙两朝的制钱,虽然多处铸行,但是基本上做到了朝廷要求的整齐划一。  相似文献   

16.
廖志满 《收藏界》2010,(5):85-85
笔者2008年下半年在湖南零陵集得一枚清代"成丰元宝"宝巩局当五百大钱,宝巩局是清朝政府在甘肃设立的铸钱局,原名巩昌府局。在雍正年间移至兰州,改为宝巩局。当时在地摊上发现此枚大钱非常精美,就买了下来,回来后发现此枚大钱并非翻铸,而是雕刻而成(如图)。  相似文献   

17.
宋康年 《收藏》2008,(8):140-140
清代铸币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京局造币厂铸造,即宝泉、宝源两局,另一类是由各省地方钱局铸造。当时在我国边远的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钱局计有叶尔羌、阿克苏、乌什、库车、喀什噶尔、宝迪、宝伊等。前5局属南疆,均铸红钱,后2局属北疆,所铸归于制钱体系。宝伊局铸钱背文只有满文,币材为铜七铅三,铜色呈淡红,但仍不失红钱风韵。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新成立的迪化宝新局,始改铸红钱。由于这些钱局用地产红铜铸造钱币,  相似文献   

18.
正顺治二年(1645年),在北京的明朝政权被清军灭亡之后,明朝福建总兵郑芝龙及其弟郑鸿逵在福州拥立唐王朱聿键为帝,改元隆武。翌年,清军入闽,隆武政权被清军攻灭,郑芝龙降清,而郑成功则毅然举兵在闽南沿海地区坚持抗清,与清廷在东南沿海形成对峙的局面。为了巩固金门、厦门的抗清基地,郑成功决定铸造"永历通宝"钱,用于筹措军饷,融通资金,促进贸易,稳定根据地经济。但是,郑成功所占领的闽南,既无铜矿资源,也缺乏专门的铸钱技术人才,要在当地铸钱甚为困难,再加上长期  相似文献   

19.
董良义 《收藏》2021,(3):132-133
钱局铸制新钱时,为了省工省时,对原来的旧钱楔加工改造,再用来铸制新钱,一般是仓促而为,权宜之计,所铸之钱还带有旧钱的痕迹,叫做改模钱。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清廷在山西大同设立大同钱局,铸造顺治通宝钱,背右铸“同”字记局(图1)。  相似文献   

20.
蒋将 《收藏》2020,(2):125-125
1644年11月16日,张献忠称帝于成都,国号大西,年号大顺,改成都为西京。张以汪兆麟为左丞相,严锡命为右丞相,设六部尚书。又以养子孙可望为平东将军,李定国为安西将军,刘文秀为抚南将军,艾能奇为定北将军,四人均赐姓张,封为王。诏民间皆称其为"老万岁"。是日,首议开科取士,以汉川樊某为状元。其后,张献忠在成都又专门设立了铸钱局,取藩王府之古鼎珍玩铜器及寺院之铜像,熔液鼓铸为"大顺通宝"钱,并颁行全川,传示军民,每人各结一文钱在帽侧或领旁,以区别是否归顺大西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