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随着网络的发展,青少年犯罪日趋直上.在全面考察了网络及青少年犯罪现状的基础上,对网络和青少年犯罪关系从暴力犯罪、财产犯罪、性犯罪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产生的原因从家庭教养方式、青少年心理不成熟、网络伦理的不健康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从加强法律和思想品德教育、加强网络监管、加大心理辅导的投入和工作力度、健全法律法规四方面进行预防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概述了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及社会不良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重点讨论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心理教育等应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者,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青少年尤为重要,是培养一名优秀人才的关键要素,而如今网络的不断普及,对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利与弊的影响。本文从网络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及不利影响和消除网络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不利影响的对策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4.
王传优 《科教文汇》2014,(5):175-175,17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网络逐渐深入到青少年群体,随之网络文化也不断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与行为,特别是影响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阶段的高中生。目前,网络文化给高中生群体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不断凸显,成为一个饱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着眼于网络文化,立足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网络文化整合的实践。从积极方面看,网络文化开拓了高中生青少年的视野、丰富了其精神内涵、打开了接触社会的窗口;但是从消极方面看,也带来价值观、个性、犯罪等不良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从探索新的途径、谨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利用网络文化为载体等多种策略,加强思想政治教学的角度去发扬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消除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分析了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一是父母教养方式不当导致孩子形成不良性格和行为,为孩子偏离正常发展轨道、走上歧途埋下隐患;二是毒品预防教育的空缺和毒品亚文化的影响,让一部分青少年形成了对毒品的偏差认知,产生了对毒品的认同和接纳心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青少年进行毒品预防教育的五点启示:青少年父母是毒品预防教育的首要对象;毒品预防教育要从"小"抓起;充分重视与发挥中小学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中的作用;健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保障机制;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让孩子远离毒品亚文化。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今各国都面临的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的负面影响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直接和重要原因。本文从家庭角度出发,探讨了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的几个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必须首先从家庭做起,强化家庭的教育职能,提高家长的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更新教育观念,讲究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彩玲 《内江科技》2007,28(9):84-85
当前,网络犯罪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犯罪主体多以掌握网络知识技能的青少年为主,青少年网络犯罪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是每个社会人的责任,制定相应的对策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赵红波 《科教文汇》2008,(9):138-138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趋势,总的来说呈上升态势。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成为困扰各界的难点问题。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不仅有社会环境的因素,而且家庭教育方式和学校教育方式的不当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根源。预防措施的根本就是坚持以学校为主,家庭、社会紧密结合,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育中要讲究方式、方法和策略,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而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还催生出了一种的新型的网络文化。这种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产生,对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这种新的社会环境,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结合社会现代化的背景,对网络文化的定义、特点,以及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如何在网络文化背景之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笔者的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青少年成长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由于各种社会原因,一些家庭成员之间缺乏亲密关系互动,孩子的内心需要被忽视,缺少心灵的浇灌。这些因素影响着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的正确形成。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令人担忧。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中职学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赵丽君 《科教文汇》2013,(10):179-179,183
未成年人因为其自身的身心发展不成熟,容易遭到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家庭、社会各有关团体等方面必须共同参与、各负其责的重要课题。各部门应该认真研究,切实履行职责,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刘思思 《科教文汇》2020,(10):72-73
课程思政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天然产物农药”作为农药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培养、社会生产和公众生活都有着广泛影响。推进“天然产物农药”课程思政建设,充分挖掘课程育人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云浦 《科教文汇》2014,(14):177-179
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自杀现象普遍提高,青少年生命意识之淡薄、血的教训之惨重再次敲响生命教育的警钟。同时也暴露出当前我们实施生命教育实践之缺失。为此,本人尝试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与生命教育关系的视角,呼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努力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生命教育的策略及实践。  相似文献   

14.
贾晓霖 《科教文汇》2014,(1):14-14,16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提供了最为简便、最时效的信息载体和工作环境。在这种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建设对于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保持其优势、实现其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大众传媒的普及,社会热点问题已经渗透到了中学(中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对他们的心理状态、价值取向、理想信念、成长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广西中学(中职)共青团基层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直面社会热点问题带给学生的猛烈冲击,有机地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与其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实现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是广西中学(中职)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霞 《科教文汇》2021,(10):31-32
当前,互联网将人类社会带入网络时代,其在迅速改变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该文通过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办法。  相似文献   

17.
吕汇 《科教文汇》2021,(10):47-48
在刑法学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是培养德法兼修法治人才的必要环节,刑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的原则,以社会重大热点问题与典型案件为依托,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同时改革考核方式及教学评价体系,使课程思政教学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余彦 《科教文汇》2013,(15):17-18
互联网的出现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空前的变化,由于网络本身藏匿性、虚拟性的特点,加之大学生矛盾的身心特征,使得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对此,政府、高校都应该意识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推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障其顺利、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9.
陈伟祥 《科教文汇》2014,(12):16-17
随着21世纪互联网的发展及计算机网络在初、高等教育中的普及,社交网络在中国各大高校发展得如火如荼。社交网络渐渐地融入了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活动、道德行为、心理健康及学习态度等。作为影响大学生思想教育新载体的社交网络应该受到各大高校教育者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的重视。社交网络产生的影响不仅促进大学生与同群体及外界的交流,也可能因其信息传播的不当而对产生负面影响。因而,高校教育者面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思想教育新形式的社交网络,必须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剔除社交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不利因素,从而开辟大学生思想教育新天地,积极地对其进行疏导和科学的指引。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日益多样化,其中学院开设的微信公众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有着独特的工作优势。学院微信公众号从校园文化建设、理想信念教育、网络舆情引导等方面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但微信公众号的建设情况参差不齐,本文结合当前现状和具体实践,从角度创新、对策创新、方法创新等层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学院微信公众号开展思政教育的具体创新举措,进而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