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几年来,在党的教育培养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我坚持学习了毛主席著作。特別是反复学习了《纪念白求恩》,使我逐步克服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找到了前进的动力。一学《紀念白求恩》小学工作安了心 1961年,我从奉节师范毕业,被分配到奉节城关和平路小学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和  相似文献   

2.
教学中很多老师对《纪念白求恩》这篇经典课文感到无从下手,这是因为缺乏对《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编者意图的正确理解,缺乏对学段、学情和文中语文教学元素具体细致的分析,也缺乏对文本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建构.学习《纪念白求恩》,应达成从学习语言到立德树人的目的,遵循“四个依据”和“四个不随意”的原则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逝世已经整整四十六年了。白求恩同志从逝世到安葬究竟有多少天,至今尚无确切说法。《历史教学》1983年第8期李福录同志的《白求恩同志逝世的地点应为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一文中提出:白求思同志于1939年11月12日牺牲,11月17日安葬,从逝世到安葬应为五天时间。但是据当时任白求恩医疗队事务长的张清勋同志回忆,从白求恩逝世到安葬的时间应为四十天。刘在白求恩医疗队工作期间始终与白求恩同志在一起,不仅是白求恩同志从逝世到安葬的当事人之一,也是保护白求恩同志遗体的主要负责人。所以,我认为四十天之说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4.
几年来,我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实踐諭》《矛盾論》《为人民服务》《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五篇文章。通过学习,政治思想觉悟有了一定的提高,工作作风、工作方法有了較大的改进。在实踐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毛澤东思想是鼓舞我永远革命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5.
我学习毛主席著作,是从一九六二年初中毕业后开始的。几年来,我坚持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报纸、刊物上的一些毛主席语录,改造了思想,推动了工作,尝到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甜头。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三年制初中语文第二册第六课《纪念白求恩》,依据的是1966年7月改为横排的《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因照搬原注,导致题注多处有误。首先是白求恩的生年不是1889年,而是1890年。《纪念白求恩》原文一开始就是“白求恩……五十多岁了”的介绍,弄得《毛泽东选集》的编注人员只好不交代白求恩的生年,显然,如果交代了白求恩去世那一年就还不到五十岁。 其次,题注中白求恩“率领一支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这种说法也欠妥。据1983年6月29日《新华日报》一则新闻报道说:“前美国与加拿大…  相似文献   

7.
《下一代》2004,(Z1)
朱瑞,1905年生于江苏省宿迁县朱大兴庄。青少年时代的朱瑞,就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所忧虑。在《向导》、《新青年》、《社会科学讲义》等进步书刊熏陶下,立志做一个革命者。1926年1月,朱瑞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年加入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秋,入莫斯科克拉辛炮兵学校学习。1928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29 年夏,以笔试和实弹射击皆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  相似文献   

8.
孙犁,原名孙树勋,1913年5月生,河北安平人.14岁考入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时代酷爱读书,阅读了大量中外名著及英文原版著作,同时开始创作.在该校《育德月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独幕剧.高中毕业后,在北平流浪,到大学听课或到图书馆读书.1936年,到白洋淀边同口镇教小学.1937年冬参加抗日工作,编辑革命诗抄《海燕之歌》铅印出版,在《红星》等报刊上发表长篇论文《现实主义文学论》、《鲁迅论》等.1938年秋,在冀中军区抗战学院任教官,后在  相似文献   

9.
聂绀弩(1903-1987),湖北京山人,是我国20世纪文坛卓有成就的作家。1924年进黄埔军校,1925年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曾任中央通讯社副主任。1932年加入“左联”,1934年编辑《中华日报》副刊“动向”。1936年与胡风等编辑《海燕》月刊,1938年到延安,不久到新四军编《抗敌》杂志。  相似文献   

10.
王杰同志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像需要阳光、空气、粮食一样,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他学习《纪念白求恩》,就学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一心一意为革命的精神;他学习《为人民服务》,就学张思德为革命而死的大无畏精神。他时时、处处、事事都以革命的高  相似文献   

11.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逝世在中国的土地上.毛主席称白求恩精神是"国际主义的精神","共产主义的精神",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白求恩同志究竟逝世在哪里?曾有不同的记载,例如:《毛泽东选集·纪念白求恩》的注释和初中《中国历史》课本第四册的试用本,都写的白求恩同志逝世于"河北省完县".实际上,白求恩同志逝世的地点应是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而不是完县.我曾对此作过些调查.初中《中国历史》第四册修订本已改为"河北省唐县",现将我们以前调查的情况写在下面,供教师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二师学人     
1980年秋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大冶有色报》、《市场指南报》、黄石日报等媒体从事新闻工作,1998年晋升为主任编辑(副高)。2000年冬调入湖北教育学院(现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任新闻专业教师;2005年晋升为教授。  相似文献   

13.
议论文对初一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如何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议论文阅读知识和写作知识,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试就初中第一册第七单元《纪念白求恩》、《谈骨气》两篇议论文的入门教学问题谈点自己的教学经验,谨向行家求证。这个单元是学生从学习记叙文转入学习议论文的教学单元,在教学上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使学生从记叙文的形象思维转入议论文的抽象思维,重点应解决如何过渡的问题。现在就如何“过渡”谈点管见。一、两文并教,比较异同。就是采用异体类比法进行教学,即将主题相同体裁不同的两篇文章对照阅读,比较异同,着重领会它们不同之处,从中发现题材和写作方法的差异,使学生懂得同一主题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截肢和输血》、《纪念白求恩》两篇文章都以白求恩为题材,主题思想都是赞扬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前者通过白求恩给伤员截肢和输血两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简介     
《现代语文》2006,(5):79-79
沈从(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一九。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生于湖南风凰县(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个旧军官家庭,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开始接触中外学作品。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曾去北京大学旁听。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合编《京报副刊》和《民众艺》周刊。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人间》杂志。翌年任教于中国公学。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起编辑北平和天津的《大公报》副刊《艺》。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学副刊。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一文让中国人知道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感人事迹。但他是由陶行知介绍到中国的却鲜为人知。1936年9月,陶行知先生为发动华侨并广泛联合国际进步人  相似文献   

16.
<正>这些天在杂志上看王君老师的课例《纪念白求恩》,进行了一些思索,但"文字实录"这个东西总没有"视频"直观,就像"视频"没有"现场"真切一样。但"现场"已经没有可能了,看看视频吧。我们来看看王君老师济南版《纪念白求恩》课堂流程(全程60分42秒):她在博客中说:"现在我上所有的议论文,几乎在课堂整体结构上都采取《纪念白求恩》一样的模式:共鸣和争鸣。"第一部分:共鸣。主要有两个活动,一是学习《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记叙"的部分,理解毛泽东对白求恩的三句评价,这个部分用时16分17秒;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在《青少年日记》编辑部任特邀编辑,曾主持过"日记教学"栏目。面对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师寄来的有关课外辅导学生学习练习日记方面的大量来稿,我负责审稿并进行整理筛选、加工编发,以及信息反馈等一系列的管理和处理工作。1991年秋,我收到山西襄汾县南贾乡南贾小学语文教师姚高生给我寄来一本由他主编的一本名为《带问号的日记》的书稿,  相似文献   

18.
回忆我学习《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有这么四次是带着问题学的,每次学习都得到不同的启示。第一次是在一九六○年。我在淮南师范毕业了,在  相似文献   

19.
活动场     
为宣传和树立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弘扬白求恩、雷锋精神的先进集体典型,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激励广大少年儿童在思想道德养成的集体活动中追求美好的精神世界,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少先队中队集体广泛开展“学白求恩学雷锋,做道德建设标兵”主题活动,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主办了首届“中国少年弘扬白求恩雷锋精神十佳集体”评选活动。 经《辅导员》杂志社、中国《下一代》杂志社。中国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集体研究中心以及多家校外辅导站等单位和部门的认真考察、推荐,评委会依据新世纪第一年里中队集体的事迹,从全国各地以“白求恩”、“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中小学少先队中队集体中,综合评选出首届“中国少年弘扬白求恩雷锋精神十佳集体”。它们是: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凤凰小学“白求恩中队”;辽宁省抚顺市建设街雷锋小学“雷锋中队”;湖南  相似文献   

20.
去年,我高考没有被录取,领导上把我分配来马山小学教书,当时,我把教书看作是低三下四的行当,是大材小用。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马山小学。到校不久,学校党支部组织我们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为人民服务》《反对自由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纪念白求恩》等文章。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