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别人请客,让父母把孩子也一同带去。有的父母生怕“吃亏”,一遍又一遍地对孩子说:“多吃点儿,不吃可白不吃,反正不是咱们掏钱。”这对于大人来说有时像句玩笑话,但对孩子这么说就很不合适,这会给他们造成一种印象,吃自己不花钱的东西就得多吃,否则就亏了。贪图小便宜的念头就会在不经意中产生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你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别人请客,让父母把孩子也一同带去。有的父母生怕"吃亏",一遍又一遍地对孩子说:"多吃点儿,不吃可白不吃,  相似文献   

3.
小孩子偏食、挑食、厌食是很让年轻父母们闹心的事。这个不吃那个不吃, 吃点东西挑三拣四,一到吃饭追的满屋子跑……长期发展,小孩子就会 经常闹肚子,带到医院一检查,不是肠胃出现问题,就是营养不良。所 以不少父母很为小孩子的吃饭问题头疼,因此很多父母就采取哄、骗、打、 骂的方式。其实这些方式都是很不可取的,不仅解决不了孩子的吃饭问题, 而且易在孩子和父母之间产生对立情绪,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营养师》关于孩子的吃饭问题,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不吃这样,不吃那样,该吃饭的时候不吃,不该吃饭的时候又嚷嚷饿,暴饮暴食,迷恋垃圾食品,不注意饮食卫生……层出不穷的问题摆在面前。怎么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营养师》里面有最好的解决办法,希望对广大父母们有所帮助。这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书籍,这是一本和你一样为孩子饮食问题而烦恼的母亲故事集,是在讲述一些妙趣横生的家庭案例。那些描写亲子关系的轻松文字绝对会让你有深深的共鸣,在会心一笑之余掌握一个个巧治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妙方。  相似文献   

5.
刘璟 《教育文汇》2014,(6):41-41
一个春日的下午,婷婷的外婆来找我。这几天正打算去她家一趟,老人先来了。 婷婷的父母都是聋哑人。老人曾在我面前唉声叹气地述说这孩子可怜的身世,每次说着说着就会泪流满面。奶奶这样的情绪想必也影响到孩子。婷婷在学校虽然有时也会像个男孩子,打篮球、疯跑、追逐,下课十分钟玩得汗流浃背,但她总没有别的孩子快乐,经常心事重重的。比如,当大家在热烈讨论父母时,他总是把头压得很低;读到描写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人故事,他总是第一个小声地抽泣。  相似文献   

6.
<正>一、爱发脾气的可可可可(化名)是一名6岁半的小男孩,小学一年级学生,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病史。他的父母均为高级知识分子,但是家庭情况不够稳定,父母关系有裂痕。在可可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就已经分居了,父亲在外面租房子住,孩子和母亲住在一起。母亲经常会在孩子面前发脾气,有时还会跟孩子说一些  相似文献   

7.
在管理领域有“细节决定成败”一说,在家庭教育中,细节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如果孩子发烧了,父母肯定会送孩子去医院。但是如果孩子睡觉打呼噜,父母可能就会觉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如果我们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和孩子打呼噜这两件事可能是相关的。您可能更要在心中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相似文献   

8.
批评,这是大人教育孩子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现实生活中,常因父母不能很好运用这个手段,而使批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如: 1.该批评的不批评。本来,批评与表扬是教育孩子的相辅相成的一对方法,可现在父母批评孩子非常罕见,表扬却到处滥用。如孩子不吃饭,还找借口:“我不吃,匙子太沉了,我拿不动。”妈妈就会说:“是的,是的,现在的匙子是越来越重了,宝宝真聪明。妈妈喂,好不好?”本应批评孩子,却反而连哄带表  相似文献   

9.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基 1. 吓喂饭—孩子不好好吃饭,家 哄 —— 本原则。养成良好习惯,第一任教师是父母,第一所 长就采用哄骗、吓唬等方法。比如:“不吃 学校是家庭,学校教育时时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制 饭的孩子长不高。”“吃完这些饭,你会长约。所以养成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孩子是各 得比妈妈还高。”有时,拿一些孩子害怕方面都不成熟、不稳定的教育对象,只要我们重视了孩子…  相似文献   

10.
唐老鸭信箱     
歙县城关小学汪文青同学:我有时做错了事怕妈妈批评,就撒谎,但心里很紧张。 唐老鸭叔叔:说了谎话会心虚脸红,浑身不自在,这说明你是个比较诚实胆小的孩子。其实做错事在所难免,只要鼓足勇气和父母说清楚,你依然是个好孩子。从现在开始,改掉说谎话的毛病,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你会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程征 《学前教育》2021,(7):18-18
孩子出现插嘴的现象有时让人感到烦恼,面对这一情况先不要急着“贴标签”,我们要重新思考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用心回应孩子。在工作中,我观察到孩子打断大人的谈话,多在以下几种情况中出现。情况一:渴望得到关注在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对父母的依赖感比较强,渴望父母时时刻刻都关注自己。如果父母因为与他人交谈,注意力没有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就会本能想让父母重新关注自己。  相似文献   

12.
教子九戒     
王瑛 《家长》2000,(Z1)
一、谬赞与挑剔父母为鼓励子女,事无巨细都大加赞赏,有时反而会弄巧成拙。心理治疗师詹姆斯·温德尔说:“惯于受父母称赞的孩子,做事往往不是为了让自己满意,而是为了博得别人的赞赏。”这类孩子即使做日常家务也期望别人称赞,没人赞赏似乎就难以把事情做好。过分挑剔也是有害无益的。温德尔说:“光是指责孩子怎样不对,也许只会导致孩子不断犯错。”赞赏和管教的比例应为3:1。比例过高,赞赏就显得虚伪;比例太低,则显得挑剔  相似文献   

13.
李仁 《家教指南》2003,(3):49-50
“父母是什么?”面对这道试题,您可能不加思索地就会侃侃而谈: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父母是孩子忘年交的朋友,父母是孩子的心理医师,父母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等等,等等。但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父母的言行同他们的自我标榜大相径庭。严格地说,有些人竞亵渎了“父母”这一神圣的称呼。  相似文献   

14.
美国孩子讲话做事的神态、口吻。与大人一样,跟他们讲话,就像是对着一个小大人。孩子常常对父母说“你伤了我的感情。”“我非常生气。”“我不会这样做,因为”“你们为什么会……?”“我觉得……”他们称呼父母,有时用名字,如约翰、玛莉妞、彼德等等。在与美国家庭的交往中,我发现美国父母本身,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都相当关注。那么美国父母是从哪些方面启蒙孩子的呢? 理解能力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常常听到只是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内涵。如果孩子问父亲“爸爸,你可以陪我玩一玩吗?”如果父亲说“不行,你怎么这…  相似文献   

15.
孩子上学迟到,如果实话实说——起床起晚了,就会遭遇老师的一通训斥,甚至惩罚;倘若换种解释——在家学习忘了时间,就可以理所当然地走进教室,可能还会得到老师的一番表扬。说真话和说假话,其结果却大相径庭。于是,以后一旦再迟到,孩子一定会编造更为动听的理由。可以说,这是老师在逼孩子说假话。在家里,有些父母会这样反复教导孩子:有些话是不能当着人家的面说的。渐渐地,孩子便学会了说讨好人的假话。于是,孩子见到又丑又胖的邻居,就会违心地说道:阿姨,您长得真好看!可以说,这是父母教会了孩子说假话。  相似文献   

16.
由于竞争激烈,美国人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和竞争意识,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第一,独自睡觉,自己吃饭。孩子从一生下来,最多一至二周以后就独自在围有小栏杆的小床上睡觉,大多数婴儿还别居一室,父母只是半夜起来照看几次。一岁多点的孩子,基本上都自己吃饭。如果孩子不吃,父母决不喂,饿了,下一顿就会好好地吃。绝对看不见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第二,跌倒了,自己爬起来。美国人的孩子跌倒了,任凭其  相似文献   

17.
《山东教育》2005,(33):62-62
所有的父母都梦想着有一个懂礼貌的孩子,会对别人说“你好”“谢谢”和“再见”!而你却发现,有时很难让自己的孩子说出这几句礼貌用语。  相似文献   

18.
从孩子学会独立行走的那天起,做父母的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尤其是孩子到了三四岁,很是喜欢模仿父母做这做那:在父母洗衣服时,孩子往往也会拿块布片放在水里搓;当父母摘豆角时,孩子常常会蹲在旁边一起弄弄剥剥……其实,这只是孩子觉得好玩,有时还会妨碍大人做事。假如是您,会怎样办呢?请切不要不耐烦地把孩子赶走,不妨给孩子一个小盆子,洗一  相似文献   

19.
一位初中生的母亲说,她的孩子以前非常活泼开朗,什么话都肯告诉父母,而这半年多来,一回到家就变得沉默寡言,几乎不跟父母说话,除了吃饭,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他们想和孩子谈问题,但是一开口他就不耐烦,眉头一皱摔门就进了房间,有时家长怒火上来了,训斥两句,他便拎着书包往外冲。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成人,有时我们会很主观地用成人的标准来判断孩子的言行,没意识到孩子不是缩小了的成人,其感受应该得到成人的承认。一天吃午饭时,小瑾坐在一张没有摆放碗筷的桌子旁边。我好心地对她说:“这儿有碗,到这边坐下吃。”“就不!”她生硬地说。我愣了一下,不知她为什么发脾气。“这儿有碗,你坐那儿怎么吃呀?”“不吃就不吃!”她这么一说,我也生气了。“你没看见碗放在这儿吗?”“你没看见我坐在这儿吗?”我一句,她一句,弄得气氛很紧张……这件事后,小瑾对我产生了敌对情绪,我说什么她都假装没听见。对此我很苦恼,也很后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