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10):141-141
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局与教育厅近日联合通报称,宁夏推行“消费维权从娃娃抓起”,目前已实现中小学消费维权教育全覆盖。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时代拓展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场域和内容。青少年法治教育表现出平等性、自主性、便捷性、情境化、个性化等特征。随着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的拓展,法治知识教育需注重培育青少年网络法治意识;加强权利教育,注重提升青少年的网络权利意识;提升青少年维权意识,尤其是网络维权意识。在“互联网+法治教育”背景下,青少年法治教育需要树立人本教育、唤醒教育、生活化教育、自主教育等新教育理念,探索网络法治情景剧、情景模拟、案例研讨、开设网上普法教育专栏和设立网上法律咨询室等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胡芸 《南昌教育》2009,(11):15-15
每年的“3.15”晚会都会曝光很多商家的侵权行为,这些侵权行为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如何看待消费,如何维权,已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而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消费,了解维权途径呢?在《消费者的权益》一课,我是这样开展教学的。  相似文献   

4.
论消费者维权过度——自权利滥用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律角度考虑,消费者维权过度实质是权利滥用的表现.这种过度维权不但恶化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还可能会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损害维权者自身和其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此,我们应采取增强消费者的法律意识、简化维权程序降低维权成本、加大行政机关执法力度、加强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等措施消解消费者维权过度现象.  相似文献   

5.
以1989年为界,中国的社会冲突经历了由知识精英主导的进取性争权活动到由工农为主体的反应性维权抗争活动的转变。知识精英的争权活动的显著特点。是在民主和法治的旗帜下重构社会价值和政治体制;工人和农民抗争活动以具体的经济利益及其他合法权益为诉求目标,其显著特征是“以理维权”和“以法抗争”。  相似文献   

6.
杭伟 《福建教育》2023,(13):54-56
<正>《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包括“用好法律维护权利”“守法不违法”“依法维权有途径”三个板块。本课的前面两个板块旨在培养学生维护自身权利、尊重他人权利的观念,为第三个板块的教学奠定思想基础;第三个板块旨在为学生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运用法律维护权利的途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7.
2011年“3·15”前夕,珠海市消委会在工商大厦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1年“3·15”国家消费者权益日筹备情况,以及主会场活动安排,同时,公布2010年10大消费维权案例。  相似文献   

8.
郭燕  全莉娟 《文教资料》2010,(16):130-132
消费辅导是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具体内容涉及消费观念辅导、消费知识和消费技能辅导、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辅导、消费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辅导四个方面,具体实施可从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多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9.
法治国家的实现有赖于公民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并普遍地遵守法律,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时,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维权能力的高低不仅对自身权益的维护,而且对我国法治国家的推进至关重要.在解读维权能力的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大学生维权能力的因素,基于民事诉讼的视角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维权能力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教育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与我国教育产业的法治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当前的教育产业发展一方面教育市场有效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教育服务质量不高,教育法治化程度滞后,教育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当务之急,是在进行教育产业外部建设的同时,加强和改善教育法治内部环境,调动各方面力量,建立集立法、行政、司法、教育机构、社会、市场、教育消费者七大因素在内的教育法治动态制衡机制,使“依法治教”的法治精神和“以人为本”的维权意识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受教育权文化,为教育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消费者对“假冒伪劣”的辨别能力和维权意识,成立专门的打假机构监督和查处,设立小额投诉法庭和小额仲裁机构及时解决消费纠纷是铲除“假冒伪劣”这一社会毒瘤,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是一部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它进一步明确了党员的基本权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创新性、辩证的统一性、执纪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特点及深远的现实意义。高等学校要注意强化“维权”意识、“法治”理念,提高监督素质,大力推进党务公开,确保党员的权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3.15”即将到来,消费维权的声音此起彼伏。目前,家电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给现代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售后服务也是消费者购买家电后应享有的权益,家电厂商和经销商有义务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部分大学生中出现过度消费,除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中消费教育的缺失等原因外,更为重要的是来自社会环境因素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体制性缺陷造成的生存压力使民众对“富”极其渴求,从而导致“重物质、轻精神”的社会心态;以及精英群体奢侈消费的示范效应,是大学生过度消费问题出现的主要社会因素。在社会消费环境和消费理念尚难以快速转变之时,必须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开展国情教育。注重围绕社会转型这一背景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认识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长期性,从而把个人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树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15.
发展和谐社会需要一个社会众多群体共同参与,众多群体存在必然诸多的矛盾和冲突,防范和划解矛盾和冲突,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达致和谐即是构建一种秩序,这种秩序是一个社会人文理念的外化。法治是发展和谐社会的方略和必由之径。律师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主体,特别是我国“三农”问题非常突出的背景下,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功能:维权、维稳、维新。  相似文献   

16.
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是培育大学生法治精神的重要资源.在法治精神视阈下,研究大学生权益的行政法保护对策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法治理念,促进大学生正确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合法权益.针对大学生受教育权、民事权利、社会政治权利、申诉救济权及其他权利受侵害,通过探寻大学生权利受侵害的主要原因,从行政法角度,以培育大学生法治精神为视角,通过培养大学生维权意识,建立多样化的大学生维权途径,坚持依法治校保护学生权益,建立完备的高校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增强纠纷解决有效性,增强高校大学生权益的行政法保护,提高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消费主义思潮的渗透,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受到显著影响。在消费主义思潮下,“偶像经济”将“人格商品化”作为产品核心,提升商品附加价值,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诱导过度消费、法规适用范围受限、引导消费者重大误解等现象,侵害偶像追随者群体的消费权益。为破解偶像追随者群体消费权益保护困境,可通过法律解释、法律完善、制度构建等路径,优化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主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偶像经济”监管制度,规制“偶像经济”的肆意扩张,避免以无限逐利为目标的消费主义对“偶像经济”的侵蚀,引领理性消费,保护偶像追随者合法消费权益。  相似文献   

18.
刘敏 《教育科学》2003,19(6):48-51
民办教育消费维权问题的提出基于两个逻辑起点:学生的教育消费主体地位;学校与学生或学生家长之间的商品交易关系。民办教育消费维权的内容与范围主要表现在:教育的物质载体方面,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管理方面,教育消费环境方面等。导致我国民办教育消费权益问题的原因则在于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的非对称信息,消费主体与投资主体的行为目标错位,学校活动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和法律规范等等。围绕我国民办教育消费维权的实践活动,需强调六个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早在4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面对着现代大工业商品社会滚滚而来的消费时代,就富有预见地指出,由于高科技和大工业带来的巨大规模的商品消费浪潮,会使人们在过度的消费中忘却生存价值和现实意识,成为物的消费奴隶。而在人成为奴隶的同时,作为实现消费的操作手段将逐渐取代社会主体的主导地位,成为某种“技术理性”主宰着人、奴役着人,消解人的精神文化,从而固定物性,导致整  相似文献   

20.
钱冬妹 《江西教育》2024,(15):31-32
小学生的法治素养包括法治知识、法治思维、法治情感、法治行为。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要应用“商谈理论”“澄清理论”“情境理论”“体验理论”,培育学生的法治知识、发散学生的法治思维、激发学生的法治情感、引领学生的法治行为。通过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法治教育”,引导学生扣好“法治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学生的美好“法治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