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朱自清的散文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自清的散文之美与其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是分不开的。他的散文语言清新、自然以及缘情为文的表达方法.令人感到美的存在。他总是以开放的心灵去感受人生,感受自然,他的散文充满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2.
钟敬文先生散文创作的初始阶段曾深受周作人闲话体散文的影响,但钟敬文在本质上并非一个智者而是一个诗人,这决定了他后来的散文创作从闲话体转向抒情体。他以一颗伤感之心对自然万物和人生进行细致的体察和品味,以灵动、从容的笔调去表达心灵的宁静、智慧和诗性。用清幽、悲惋、流逸可以概括他散文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苏轼对儒道释多元文化的融通和其生命本身对宇宙、人生的深入思考,形成了以“真善美”为本源的艺术精神。苏轼散文则因具有极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而比其他艺术形式更能体现他的艺术精神,苏轼散文抒写自由心灵、向往自由境界和追求散文的自然天成就是其艺术精神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小读者》2012,(3):34-34
人生如歌,年华似水,是喜悦还是惆怅?抑或是忧喜并致? 王黎冰同学的《妩媚的春三月》所抒发的情怀似是后者。散文是心灵的白皮书。你要让散文写得厚重,就必须以自己的崇高与圣洁去熏陶和净化读者的心灵.你必须首先从散文中提高自己的人品和情操。王黎冰同学由“春景”生出许多感慨,看到春来春去,时不我待。必须不失时机地“把智慧与种子一起播上”,表现出勤奋耕耘积极进取的人生.这是很可喜的。  相似文献   

5.
丁亚平在《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第3期《文化散文论》一文中指出:散文作为文本,具有不确定域。而这种不确定域,自然总和一定的思想文化底蕴与意义有关联。当我们依靠经验由世俗的历史去看散文,散文或许要世俗化、功利化的理解。但当我们重新发现散文其实是一种动态的慨念与图案,是抒情的直觉,是审美经验与人生智慧的写作,是用民族文化人类智慧的灵光透视社会人生时,那么,我们就能看出,散文寄托超越性的价值关怀,表现人类的基本心灵动向,蕴蓄历史文化发展的消息,实际上不仅标明散文的建构与发展,而且更寄寓了现代文化精神不断探索与前趋的印迹。  相似文献   

6.
刘露 《文学教育(上)》2014,(12):106-107
周作人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处于新旧交替、急剧变化的时代.他的人生苦和乐与所处时代有关,这也造就了他的散文冲淡闲适的艺术风格.他的散文中的这种平淡自然的闲适风格,需要我们深入去阅读,才能体会到其别样之处.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处于新旧交替、急剧变化的时代。他的人生苦和乐与所处时代有关,这也造就了他的散文冲淡闲适的艺术风格。他的散文中的这种平淡自然的闲适风格,需要我们深入去阅读,才能体会到其别样之处。  相似文献   

8.
散文是美文。儿童散文更是以美的内在特质带给读者以美的陶冶和熏陶。吴然的儿童散文更是具有独特的气韵,用浓郁的乡情和纯净的色彩为我们描绘出一组组云南的风土人情画,透彻而明净。他以童心的世界、诚挚的情感来还原生活,关照自然,以丰富的想象来幻化自然,赋予自然万物以人的生命和精神。因此,吴然的儿童散文无不充溢着美的纯真世界,体现出情感美、意境美和语言美等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9.
一、随笔体散文中作家如何发挥主体性 散文创作中,作家充分发挥主体意识,以主观情感表现的特点,叙写人生,透视人生,品味人生,因此,有学者称:“散文的核心是作家主体,作家以散文为媒介与读者作心灵沟通,情感交流。因而,散文中的艺术世界往往涂上浓重的主观色彩。因为作家在散文中要表达的是自己对客体世界的感悟,而这些感悟又往往受到作家的审美理想与艺术思维方式等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10.
禅宗意识与贾平凹的散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论界长期以来对贾平凹散文创作中的禅宗意识都未作专题探究。本文主要从“禅宗与自然”、“禅宗与人生”、“禅宗与审美”等方面探析贾平凹的散文创作中的禅宗意识。世事的沉浮变幻与人生体验的深入 ,启迪着贾平凹对禅的不断颖悟。 1988年以前 ,禅宗意识在贾平凹的散文创作中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的禅思 ,“月亮”曾经成为其散文中最具禅味的自然物象 ;1988年以后 ,特别是 1992年以来 ,贾平凹则主要是藉禅去解悟 ,超越现世人生 ,“安妥”自己的灵魂 ,建构另一种人生境界。禅宗意识还潜移默化着贾平凹散文创作的审美追求 :其散文境界 ,尤其是文章的“气韵”与整体意识 ,均蕴含着一股浓浓的禅意。  相似文献   

11.
杨朔是一位在散文园地里辛勤耕耘并取得重大突破的散文大家。这位明确提出散文诗化的理论、毕生矢志不渝地致力于散文艺术实践的作家,从五十年代中期写作《“走进太阳里去”》开始,便形成了他独具的艺术风格。而此后他的一篇篇散文,总是情不自禁地倾注着诗的质素,飞扬着不能自已的情思,蕴含着浓郁芳馨的诗意。他以激荡在自己心灵中的热泉,把生活中“动情的事”浸润和洗涤得象璞玉那样晶莹透亮。通过艺术的联想和想象,新颖、自然、深刻的比兴,  相似文献   

12.
东山魁夷是日本现代著名的风景画家,也是一位散文家,被称为大自然的歌手。他的画气势恢弘,清新秀丽,以其宁静、高尚、充满活力的自然景色浸润着人们的心灵。他主张“景乃心境”,不仅作画如此,他的散文创作也是通过风景的描绘来展示心境的。文中有画,画中有情。欣赏他的散文,如同欣赏他的画一般,可以感受到林丛中的风响与泉声、樱花的盎然与馨香,也可以感受到日月闪烁的律动、波涛涌起的节拍,还可以感悟出人生的真谛。他  相似文献   

13.
身处现代化、城市化背景,严风华却在乡野情结的驱使下以栖居山野的行为文本与散文创作的文学文本进行双构,在山地风情的体验中呈现人与山的和谐,在深山中顿悟生活之道、人生之思,在跨文体的探索中将散文、小说、戏剧、诗的元素熔为一炉,从而建构起一扇拥有心灵自由、自我的“心灵之窗”,《一座山,两个人》便是他寻找与建构“心灵之窗”的一次努力。  相似文献   

14.
凌鹰的新乡土散文所呈现的世界分为“土性乡土”、“文化乡土”和“神性乡土”,可以称之为其新乡土散文的“三重世界”。这“三重世界”其实也是凌鹰新乡土散文的审美视界,或者说审美维度。凌鹰就是以这种审美视界,去审视他的乡土,最终完成他对自己乡土世界的构建。他沿着“自然世界——文化世界——精神世界”一路探寻,从自然地理的“晓塘冲”出发,穿过人文地理的“晓塘冲”,最后又回到以“晓塘冲”为核心的精神家园——诗画潇湘,从而建构起自己特有的心灵栖息之地。  相似文献   

15.
书虫吧     
刘墉是大家非常热爱的美籍华人作家。他的“励志处世类散文”不时激励着我们。《靠自己去成功》是他最近写给小女儿的新作。在这本书中他无所不谈,小到吃饭、穿衣,大到人生、世界。《当习惯成了自然》、《恨老师》、《谁不希望睡到自然醒》、《有赢有输才是人生》……  相似文献   

16.
散文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又是一种字字珠玑、意蕴丰厚、益智陶情、具有弹性力度的一种文体。她形散神聚,总以作者浓挚的情感去铺叙事件,勾画人物,彩绘景物,渲染气氛,创造意境;她重在作者主体意识的坦诚流泻,抒发作者对人生、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的感悟;她充满诗情画意,蕴藉着情趣、理趣,给人以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7.
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拙曾说:“面对竹篱边一丛摇曳的野花,西方人常常是漠然无动于衷的,而日本人则禁不住心灵为之一震,心中涌起融融春意”。川端康成便是如此,他从人生到艺术都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禅宗赋予了他纤敏的、富于灵性的思维。他用心灵面对客观的自然景象,他用心灵体悟其内在的生命情感。《我的伊豆》便是如此。这是一篇游记散文。开头四句,作者把人们对伊豆的不同感受排比并列,互相映衬,突出了伊豆异常丰富的美。  相似文献   

18.
梁遇春的散文可以说全部是他对社会人生的观察与思考。他把种种矛盾的人生现象作为题材。来倾吐对人生的认识,同时宣泄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梁的散文率真自然,话语滔滔,虽无含蓄之美,但有晓畅之风,具有一种自然天成的风韵。  相似文献   

19.
教育以培养人为宗旨,就是要解放人的心灵,释放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信心和勇气,从而能够从容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在竞争和比较的思维模式下,教育本身也日益成为人生挫折的一部分,渐渐走向反面,不仅无助于人的信心发展,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为人挖掘了一个自卑的"洞穴",尤其是儿童期的教育,比较与竞争破坏了儿童的心灵生态,危及儿童健康人格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需要用"从容"去守护儿童的心灵生态。  相似文献   

20.
散文是文学体裁之一 ,其表达方式较之小说、诗歌有其独特之处。要真正读懂散文 ,就必须掌握其阅读的方法。这里向同学的介绍一些散文语段的阅读方法。一、掌握散文特点 ,寻找基本框架散文独特的美质在于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阅读和欣赏散文 ,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又要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从形式上讲 ,散文常将抒情、记叙、议论的表达方式熔为一体 ,形成一种夹叙夹议的笔法 ,读起来为使人犹如走进作者敞开的心灵 ,聆听其倾诉衷情 ,倍觉亲切。它在艺术表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