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第三产业窨能否创造价值,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价值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90年代的研究更加深入具体,主要形成了四种观点:社会劳动创造价值论、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论、生产非实物使用价值的劳动创造价值论以及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创造价值论。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正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健康迅速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第三产业究竟能否创造价值,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价值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90年代的研究更加深入具体,主要形成了四种观点:社会劳动创造价值论、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论、生产非实物使用价值的劳动创造价值论以及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创造价值论。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正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健康迅速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第三产业究竟能否创造价值,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价值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90年代的研究更加深入具体,主要形成了四种观点:社会劳动创造价值论、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论、生产非实物使用价值的劳动创造价值论以及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创造价值论.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正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健康迅速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劳动价值论是经济学说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首先把劳动引入经济学提出劳动创造价值的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古典经济学家。然而,早期的古典经济学粗糙的劳动价值论在理论上并没科学地回答:其一,什么劳动创造价值;其二,劳动如何创造价值;其三,劳动在什么条件下创造价值。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具有二重性的观点出发,发现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科学地回答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无法解决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5.
古典经济学奠定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基础,但他们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物质生产领域;庸俗经济学的基本观点虽然是错误的,但他们提出服务劳动和管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也有可取之处;马克思的研究取得了很高的科学成就,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但也有其历史局限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对劳动形式与价值创造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虽未取得一致的认识,但将这一问题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在商品价值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如:社会劳动创造价值;生产资料创造价值;劳动生产率创造价值。这些观点都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只概括了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而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也应包括在内,这才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合乎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教师的劳动是一种非生产性劳动,不具有和创造价值的观点,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分析和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若干误解的辩正,结合对规定教师劳动价值观形成的考察,论证了这样两点:一是劳动不能分为生产性劳动扣非生产性劳动;二是教师的劳动具有并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价值的源泉是生产商品的活劳动,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往往以“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作为衡量创造价值与否的依据,陷入了理论上的困境。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科学含义是指导资本相交换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没有与资本交换的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则是非生产劳动。因此以生产商品的劳动和非生产商品的劳动划分并作为分析商品价值创造的理论工具,才是马克思关于价值走向的科学起点。  相似文献   

9.
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三个关键问题是,产于价值源泉与价值形成问题,关于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问题,关于劳动价值论与劳动财富论问题,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马克思在上述问题上的观点,澄清一些理论上的一些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党中央“十五”计划精神,不断深化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认识,唯有如此,才能统一认识,避免分歧,也分能愉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把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本分析证明:钱伯海教授《论深化劳动价值认识的根本关卡》的观点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根本对立的。这就是:马克思是活劳动创造价值,钱教授是物化的死劳动创造价值;马克思是活劳动创造必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价值一元论,钱教授是活劳动创造必要价值,物化的死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价值二元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钱教授的剩余价值理论掩盖、否定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相似文献   

11.
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基础理论。它的 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价值源泉多元论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们应当在坚持劳动价值理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劳动价值论的讨论中,不少人为了论证先进非劳动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认为非劳动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否则,无法解释企业率先采用先进非劳动生产要素所取得的超额剩余价值或超额利润。还有不少人认为采用先进非劳动生产要素的企业所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或超额利润,来自该企业劳动生产率高的劳动,劳动生产率高的劳动是一种复杂劳动,在同样的时间里可以创造较多的价值。这两种观点都违背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点,并且也都与现实经济生活不相符。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从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到服务经济领域,是劳动价值论的深化;服务劳动是生产性劳动,是社会财富和价值的源泉,这是服务价值论的新概念;服务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创造过程有其特殊性,服务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产品以活动形态存在;劳动价值论从物质领域拓展到服务领域是经济学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生产要素的阐述,重申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各生产要素是创造财富(使用价值)的源泉。从而对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要素价值论的有力反驳。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活劳动仍然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生产诸要素对价值创造都作出了贡献,因此,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具有合理性,这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在理论上是一个伟大创举,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划时代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扩大和丰富劳动创造价值的内涵及外延,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的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物化劳动参与价值的创造”有悖于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 ,奠定了人的社会价值观的基础 ,同时也指明了我们现时代的价值取向 ,应仍以集体主义作为主旋律 ,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章提出建立在小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平均主义铗益观念是我们长期没能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思想根源,应辩证地理解劳动,生产过程中的经营管理活动也是劳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了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也包含着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剥削是一个历史范畴。从整体和发展的角度看,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资”关系已不再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而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之间的自由联合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不能用按生产要素分配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也不能相反。马克思科学地把按生产要素分配与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区别开来 ,在分析和论证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瓜分剩余价值的同时 ,也分析和论证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产权主体的经济利益借以实现的形式和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利用。要正确评价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主收入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