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凡人遇仙在仙话小说中有平地遇仙、山林遇仙、洞穴遇仙、水上遇仙等几种类型,家内遇仙是平地遇仙的主干。家内遇仙小说的鼎盛期在唐、五代十国时期.唐代的家内遇仙表现为小说主角的无意遇仙.唐代女性和男性的家内遇仙都自成特色。五代时期.小说主角必须焚香诵经、辟谷修道才能遇仙.改“无意造”为“有意求”.突出宣扬了修道升仙的神仙道教思想。  相似文献   

2.
我国卷帙浩繁的古代小说中有大量的遇仙、求仙故事,描写凡人遇仙或成仙,一般视为“仙话文学”。这类小说总是渲染凡人遇仙的种种好处,比如遇仙后从此体魄强健、长命百岁,或是永留仙境,享受永无止境的生命,欢度无忧无虑的人生。这类小说的主题是宣传脱离现实的幸福幻想,鼓吹仙道,但对通往仙境的“道路”却作了刻意描划。这里必须说明,古代小说中并非所有的凡人遇仙都要经历艰难曲折,都是绝处逢生,有  相似文献   

3.
董建华 《邢台学院学报》2015,(2):111-112,115
《绿野仙踪》是一部主要描绘男性人物修仙得道、忠奸对立、沙场决战、市井生活的长篇小说,但在男性活动的场域中仍夹杂着不少女性身影。女性形象也以其鲜明的女性特征在小说中占有一席之地并绽放异彩。  相似文献   

4.
捕捉世态人情、展现市井生活的自然本色、绘制一幅近代意识的世情画卷、张扬近代色彩的人本意识、还原世情社会的生活本质,世情小说《金瓶梅》以其反映市井社会的务实态度,开辟了小说审美艺术的新境界。《金瓶梅》将注重传奇的传统小说模式引向凸显写实的小说创作新领域,推动了小说观念的嬗变。  相似文献   

5.
现代小说中对华北农村集市的描写不在少数,尽管其中的大部分优秀作品产生在战争年代,但是仍然能够从中发掘出关于集市的描写和叙述,供我们今天研究使用。小说中的描写虽然不完全等同于历史学家的记述,但作为小说场景渲染的重要一环,作者对乡村集市的把握不应该距离现实太远。从现代小说对华北农村集市的描写入手,进入华北农村集市的研究领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书生作为一种突出的人物类型在唐代进入中国小说史。在以科举为背景的书生旅行故事中,除魅与遇仙是一对值得关注的主题。除魅主题以《玄怪录·郭代公》为代表,表现的是书生在旅行中凭借人类理性为世界除魅的经历;遇仙主题以《博异志·白幽求》为代表,表现的是书生在旅行中受到宗教思想的启示而对世俗理性的反省。除魅与遇仙主题的并存体现了唐代书生在入世与出世之间的思想困境。不过,书生心底的入世理想极为牢固,遇仙故事中的出世情节实际上是科举受挫之后的情绪发泄与自我安慰。  相似文献   

7.
随着明朝市场经济萌芽的产生,城市日渐繁荣,文学开始更多地向市井审美发展。尤其是明小说,孕育于戏曲演绎,吸收了广大普通民众尤其是下层市民的生活模式和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极为独特的风景。“三言”即为明小说的经典之作,以其中的《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三个典型文本为例对“三言”中的婚恋模式进行解读,可以一窥在市井文化逐渐兴盛的年代明小说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8.
《幽明录》里记述了剡县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谷皮遇仙的故事,谷皮只是药材的一个托名。刘阮入天台山是采药,而最有天台山特色的药材是天台乌药,刘阮采药(乌药)而遇仙。  相似文献   

9.
市井艺妓是唐人小说中的重要描写对象,《霍小玉传》等著名作品都与市井艺妓生活有密切关系。唐代市井艺妓兴盛的原因:一是市井艺妓在初唐时期受到宫廷艺妓和家妓兴盛的联动作用而逐渐兴起。二是市井艺妓商业服务性质与盛唐以后的商品经济相适应,融为商品社会的有机部分,因而长盛不衰。三是文苑和士林风尚对扩大市井艺妓的社会影响有重要作用。具体地考察唐代市井艺妓兴盛原因,对于深入研究唐小说乃至唐代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长安城里水车巷》这部作品,以艺术化的市井语言塑造了一系列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市井小巷的草根阶层在一个特定时代的生活、命运和精神世界,同时在作品中还原了有滋有味的老西安原生态的市井文化。这一市井语言作为本色化的话语方式,深刻体现了小说作为语言艺术追求话语方式陌生化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国小说创作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长篇白话作品中言妓题材的盛行.《品花宝鉴》、《青楼梦》、《花月痕》、《海上花列传》,其卷帙繁多,蔚为大观,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本文拟就19世纪言妓小说所表现的情爱旨趣略陈己见.就描写男女相悦故事而言,19世纪言妓小说与明末市井小说、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有着较为接近的血缘关系.与市井和才子佳人小说相比,言妓小说最显著的特点是将生活场景由社会家庭转向青楼妓院,人物由市井细民、才子佳人而变为嫖客娼妓,同样写男女相悦故事,言妓小  相似文献   

12.
庹飞 《考试周刊》2007,(14):12-13
新时期市井小说的写作侧重于对市井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积淀的描绘及对日常生活“平常性”、“庸常性”、“平凡性”的展示。对市井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积淀的描绘注重展示区域个性特色,对日常生活的展示注重呈现生活的原生态,从而写出了当代人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3.
话本小说的产生、发展、流变和盛衰,都与其本身所具有的消费功能及艺术特征有着直接的关系。话本小说不仅具有满足市井细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功能,而且具有满足市井细民欲望想象的功能,与消费需求相适应。话本小说形成了谐趣与严肃兼备、节义与忠孝并重、英雄与美人纷呈、诗词与散文结合、传统与时代博弈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4.
军旅作家阎连科除了书写部队生活之外,还写了不少农村生活题材的小说和描写市井化风情的小说。这些小说创作显示了阎连科人物塑造的两个特点:对人物的心灵层面、人性层面的深入剖析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两宋话本小说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本是两宋时期出现的白话小说,是来自民间,产生于口头文学的说话艺术,这门艺术以听众为对象,在唐代出现,两宋日益繁盛,它偏离了以“雅正”为旨归的诗文创作传统,演述古今故事,市井生活,内容世俗化,叙事口话化,谈吐市井化,它既是两宋经济,文化繁荣,各类有权有势者文化生活繁盛的产物,又是传统的史传文学与民间口传故事结合的产物,它不仅有文学价值,而且还具有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随着中国市民社会、市民文化的兴起和曲折发展,体现市民文化价值观念的市民小说也在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中发展变化。把20世纪的市民小说界定为一种反映市民特别是中下层市民的生活、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小说,则其在20世纪的发展主要有狭邪小说、鸳鸯蝴蝶派小说、海派小说、老舍和张恨水的小说、市井小说、新写实小说与新市民小说等几种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7.
周璐 《语文知识》2012,(3):97-99
苏轼《芙蓉城》一诗取材于当时广泛流传的王迥遇仙一事,苏轼作此诗的真正意旨是规劝王迥不要贪恋女仙,回归正道。苏轼注重对诗意的追求和诗境的营造,从而使《芙蓉城》这首叙事诗充满了空灵奇幻、自然淡雅的浪漫风神。  相似文献   

18.
肖佩华先生专著《中国现代小说的市井叙事》,抓住中国市民社会的“市井”特色,并以此为参照概括了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的“市井”式特征。该书选题新颖、角度独异,富于原创性。篇章结构合理,材料丰富,史论结合,视野开阔,研究方法实在、恰当。在学术上具有开拓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阿城的小说多写山野村落或是市井民间里的凡俗生活,其中饱含了他对于世俗生命价值的尊重、对于乡野小民自为的生活态度的欣赏和认同。  相似文献   

20.
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池莉总是站在市民的立场上看待生活和评价生活,有着浓厚的市民情结。她的小说大多取材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呈现生活的本真状态,塑造市民形象,描写市民生活,嘲讽知识分子。她面对生活,面对平凡的民众,讲述自己心中的市井琐事,感动着许许多多普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