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良传统。爱国词人辛弃疾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用词这种独特的形式写下了大量声宏意远的爱国词作。它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南宋社会的某些本质,是词人心弦和时代脉膊发生共鸣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也是当时才气横溢胆识过人的政治家和爱国将领。在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的年代里,他用那悲壮豪放,“金石”铿锵的词章,揭示了时代的悲愤和苦难,抒发了民族的哀怨和希望,表达了自己的忧心和抱负。辛弃疾的词作在南宋爱国词坛上,无论就其思想性,还是艺术造诣,都达到了极高的境地,堪称为一面光辉的旗帜。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  相似文献   

3.
辛弃疾生于南宋初期,正是民族矛盾尖锐化的时代。当他二十二岁渡江南来,即以湔雪圈耻、规复失土为唯一职责。数十年间他曾不断努力而终无成效。直到他吟着“春风不染白髭须"(《鹧鸪天》)的时候,此种矛盾不稍改变。辛弃疾对南宋国策是有意见的,这些意见有时在词作中提出;辛弃疾对国家的感情是深厚诚挚的,这种感情往往在词作中流露。由于辛弃疾与当时广大人民的愿望和感情有相通之处,所以他的词就有了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爱读书的同学可能知道,南宋词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同学们可知道“稼轩”这个号是怎么来的?辛弃疾在江西为官时,为新建成的房子起名“稼轩”,作为这所房子的主人,便自号稼轩居士,《清平乐·村居》就是他住在稼轩时创作的。辛弃疾与北宋时的苏轼齐名,世称苏辛。但是要论到在词上的成就,无论是数量之多,还是质量之优,辛弃疾足可称雄两宋。辛弃疾生活的南宋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与北来侵略的金国不断开战。辛弃疾在21岁时,就组织民众,成立义军,树起了抗金的旗帜。第二年,他曾亲率50余人,奇袭金兵大营,生擒叛将张安国,真可谓英勇善战。辛…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词作众多,其晚年闲居瓢泉时所作的词中思想构成复杂、内涵丰富,从其出发分析辛弃疾晚年的思想世界,并结合南宋时期思想史发展的背景,可以探讨辛弃疾晚年思想复杂的根源。对比其他南宋文人的创作与思想,最终可以确立辛弃疾作为南宋词人的代表在南宋思想史上所具有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的“发白”情结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弃疾一生志在收复中原,但却屡遭挫折,壮志难酬。他满腔的悲愤兴寄于强烈的"发白"情结上。探寻其"发白"情结,源于文人传统、南宋文人忧患意识及其壮志难酬的人生遭遇。倍受打击、排挤,政治失意的人生遭遇,是形成其强烈"发白"情结的主要原因。辛弃疾的"发白"情结反映了南宋文人的生存际遇,具有深刻的时代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的文学成就主要以词创作为主,而在词学理论方面遗留下来的材料比较少,因此向来被人所忽视。但作为南宋词坛巨擘,辛派词人领袖,缺少思想和理论支撑的辛弃疾是难以令人置信的,辛弃疾对词体的观念大概有以下几点:以气论词,人词为一,风格雄健;词以陶写,记写行藏,不平则鸣;书寻旧锦,词裁新碧,锤炼出新。深入探讨辛弃疾的词学思想,对于研究其人以及辛派词人的创作乃至南宋词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的文学成就主要以词创作为主,而在词学理论方面遗留下来的材料比较少,因此向来被人所忽视。但作为南宋词坛巨擘,辛派词人领袖,缺少思想和理论支撑的辛弃疾是难以令人置信的,辛弃疾对词体的观念大概有以下几点:以气论词,人词为一,风格雄健;词以陶写,记写行藏,不平则鸣;书寻旧锦,词裁新碧,锤炼出新。深入探讨辛弃疾的词学思想,对于研究其人以及辛派词人的创作乃至南宋词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的词中流露出深沉的孤独意识。这种孤独意识,来自于辛弃疾多重身份造成的他深沉浩茫的忧患意识。来自于受到排挤和打击后无所依傍的境况。这种孤独意识反映了他的故土情结和那种怀抱利器而不得用,英雄报国而无门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了收复失地,实现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对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局面的强烈不满和对投降政策的批判以及对抗金斗争的高度赞扬;表现了抒发深沉的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辛弃疾的词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  相似文献   

11.
<正> 辛弃疾是继苏轼之后的又一大家,是南宋词人中唯一的“堪与北宋人颉颃者”(王国维《人间词话》)。辛词的美学蕴含十分丰富,它集中地体现了南宋时期的时代精神和艺术旨趣,代表了那一时期文学创作的思想特征和艺术成就。本文拟就辛弃疾词的美学内容谈一些  相似文献   

12.
辛弃疾是南宋时代产生出的一位具有韬武略的英雄。他有着崇高而丰富的英雄人格内涵,他的英雄人格不独在当时光彩耀目,即使在今天也荡人心魄,极具审美价值。他的英雄壮举、享富盛名的词作以及为数不多的诗都是他英雄人格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3.
南宋词人辛弃疾独具特色,他有英雄的剑胆,有词人的才气,更有着对故国山河矢志不渝的热爱。而也正是这种剑胆、词魂、爱国心,成就了辛弃疾在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生在民族危难空前严重的南宋时代。宋朝在“靖康之难”以后,偏安江南。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以北的辽阔土地,都被金国占领了。南宋统治者不仅屡次屈膝求和,对金称臣,而且过着纸醉金迷、荒淫无耻的生活。那时,只有人民,尤其是沦陷区的人民,满怀强烈的民族仇恨,念念不忘光复的事业,时刻进发出反抗斗争的炽烈火光。辛弃疾生长在沦陷区山东,自幼受到祖父辛赞的爱国复仇意识的教育和影响。他亲眼看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词人。在北中国烽火满地、哀鸿遍野,临安小朝廷苟安江左,民族矛盾尖锐激烈的时代,辛弃疾借着“横放杰出”的词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和壮志不酬的忧愤,“把苏轼在词中解放与开拓的境界,再进一步地加以解放与开拓”,创造了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断关河路     
李红 《山东教育》2004,(11):58-58
历史行进到南宋王朝,形成一个矛盾的漩涡,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方面是狼烟四起,山河破碎,凄风苦雨,一方面是诗情画意,文采风流,登蜂造极;一方面是朝廷宴安鸠毒,纸醉金迷,笙歌夜夜,“直把杭州作汴州”,一方面是志士感痛黍离。壮怀激烈,剑指中原,“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这样的时代成就了辛弃疾,豪放词风一吹千年;这样的时代毁灭了辛弃疾,英雄失路遗恨千古。  相似文献   

17.
南宋词人辛弃疾,人们往往只注重研完他的政治抒情词的内容、风格、技巧,而对其乡村田园词,却论及者极少,而这类词恰恰是辛弃疾第一次以与众不同的艺术手法熔恬淡之气、清丽之质、深沉之蕴、飞动之势于一炉,摧刚为柔、柔中有刚,展示了辛弃疾乡村田园词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爱国词人,他一生中写下了六百多首词,歌唱了时代的哀怨和欢乐、民族的悲愤和希望,在我国文学上有着重要地位。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一生在动乱的社会中度过。在他出生的前十三年,发生了“靖康之难”,中原沦于金人统治,辛弃疾家乡也被占领。他经历了女真贵族的残暴统治,目睹了北方人民遭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一生都在努力追求并实践着抗金保宋的志向,这源自他的"补天"情结,同时,"补天"情结也影响并成就了辛弃疾的文学创作。了解这一情结形成的原因和辛弃疾为此所做的努力和实践,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辛弃疾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词人。在北中国烽火满地、哀鸿遍野,临安小朝廷苟安江左,民族矛盾尖锐激烈的时代,辛弃疾借着“横放杰出”的词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和壮志不酬的忧愤,“把苏轼在词中解放与开拓的境界。再进一步地加以解放与开拓”,创造了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