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宋代绍兴雕版印刷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绍兴雕版印刷的历史渊源、记载绍兴雕版印刷最早的文献、绍兴出土的雕版印刷珍品及宋代绍兴刻本四个方面来考述宋代绍兴雕版印刷盛况。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绍兴历史文化变迁,从绍兴雕版印刷最早的文献记载、绍兴雕版印刷的兴衰、吕抚的活字泥版印刷、木活字排印谱牒等四个方面来考述古代绍兴印刷业,探讨其渊源。  相似文献   

3.
五代十国时期是雕版印刷技术初步兴起、书籍从抄写文本过渡到印刷文本的承上启下时期。受雕版印刷技术推动和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五代书籍刊刻取得了相当成就,具体表现为官刻滥觞;刻书规模、种类及数量的发展;技术、人才、印刷物质资源的积累传承等,为后世书籍印刷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五代时期,后唐宰相冯道在中原地区第一次利用雕版印刷术刻印儒学《九经》,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利用雕版印刷术大规模出版印刷儒学经典著作的新纪元,对我国经典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古籍版本浅谈(上)孙安邦雕版印刷术出现之前,中国古籍全系靠手写传抄的写本。自从发明了造纸和印章,拓印技术的流行,雕版印刷出现之后,始有“版本”之说。谈版本,须先回顾一番印书之始u印刷术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一般都认为最早建议雕版印刷的是五代时的冯道...  相似文献   

6.
五代时期,后唐宰相冯道在中原地区第一次利用雕版印刷术刻印儒学《九经》,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利用雕版印刷术大规模出版印刷儒学经典著作的新纪元,对我国经典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三个方面较系统地回顾了古代绍兴造纸及雕版印刷的兴起和发展概况,并结合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探讨其渊源。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四个方面较系统地回顾了古代绍兴雕版印刷业的兴起和发展概况,并结合社会文化的变迁,探讨其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9.
施建平 《图书馆学刊》2015,(4):115-116,120
吴越国的永明延寿作为五代时期佛教各宗派的集大成者,一改禅宗“不立文字”的传统,不仅著书立说,还参与或主持了大量的出版活动。他在吴越王钱俶的支持下,出版佛经、咒语、塔图、佛像等达数十万卷。这不仅推动了吴越国地区佛教事业的发展,更为中国出版印刷事业在两宋时期的大发展、大繁荣储备了人才和技术,也为中国与日本、韩国等的文化交流写下了精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陕西雕版印刷始于唐代,唐都长安曾是中国雕版印刷的中心之一,唐末至宋一度衰落,至明清得到进一步发展,刊刻了大量文献典籍,内容涉及“关学”、金石、小学、史地、文学著作等。文章论述了陕西雕版印刷的发展历程,并例举历代版刻代表性著作,勾勒出陕西雕版印刷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1.
朗菁 《图书与情报》2005,(1):79-82,89
陕西雕版印刷始于唐代,唐都长安曾是中国雕版印刷的中心之一,唐末至宋一度衰落,至明清得到进一步发展。刊刻了大量文献典籍。内容涉及“关学”、金石、小学、史地、文学著作等。文章论述了陕西雕版印刷的发展历程,并例举历代版刻代表性著作,勾勒出陕西雕版印刷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2.
“蓝本”这个词,今天已被人们所普遍使用,它的意思是“著作所根据的底本”。但是为什么“底本”要称为“蓝本”呢?这就未必人人都清楚了。“蓝本”实为古籍版本中的一种形式。在我国,作为古籍印刷的主要方式——雕版印刷,始于中唐,盛于五代。雕版印刷的大致方法是:把一整张抄好的书页反贴于同样大小的木版之上,用刀刻去无字的地方,使上面的字迹凸现出来。然后涂上墨,将白纸敷上,再用刷子轻轻刷抚,揭下  相似文献   

13.
1973年上海书画社刻本《共产党宣言》,采用我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技术,但它在版式、字体、内容上都和传统雕版印刷书籍有很大不同,是雕版印刷史上的一个特例,应该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台港澳之窗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李兴才教授,最近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上,就雕版印刷发明的源头问题,发表了他的看法。他说,中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世所公认。但雕版印刷术究竟  相似文献   

15.
邓抒扬  许旸 《出版广角》2019,(20):47-49
文章以“广陵刻书”“金陵刻经”为保护对象,对雕版技艺、古籍版片、雕版典籍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创建雕版印刷数字技艺资源库,借助数字记录和存储技术为雕版印刷的工艺流程建立永久的数字档案;开展雕版典籍再造计划,应用计算机辅助成型、三维建模技术、数控加工技术,对古籍版片和佛像经版进行逆向复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衍生产品;建立雕版典籍数字内容资源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揭示雕版典籍所蕴含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6.
在清人李绿园所著《歧路灯》一书中,有大量描述当时中原地区民间雕版印刷业的内容,较为清晰地展现了河南民间雕版印刷业的工匠构成、生产工艺、藏板与印刷规模等。  相似文献   

17.
论文简要介绍了国子监的概念和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术,分析了五代国子监刻印儒家经典的缘由、过程及五代国子监刻书的重大历史意义及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金属活动技术的起源(上)潘吉星引言传统印刷主要包括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文献记载和实物资料显示,最初的印刷形式雕版印刷至迟在隋至唐初(6世纪至7世纪初)己在中国处于实用阶段。雕版板材主要用木板,也以金属板特别是铜板代替木板,多铸造而成。铜板虽昂贵,但...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雕版印刷术的国家,雕版印刷就是传统的水印技术,雕版印刷涵盖了木板水印技术的全过程。"饾版"术就是今天的木板水印技术,它记载了我国历史发展的历程,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播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夏的雕版印刷十分繁荣,品种也多样,内容更丰富,但为雕版印刷付出辛勤劳动和心血的刻工却并不被后人所知.为此,本文结合黑水城出土并已被西夏学专家翻译公布和介绍的西夏版书籍的序言、跋尾和题款等内容,对西夏部分雕版印刷书籍的刻工进行搜集、整理、分类和归纳,最后对与刻工相关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揭示西夏刻工的相关实质性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