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开辟《侨乡纪行》专栏一年多,见报稿已有百余篇。虽不能说篇篇富有“侨”的特色,但不少文稿的字里行间还是“海味”洋溢,耐人回味。爱国爱乡是海外华侨的最大特点。多少年来,海外侨胞、归侨和侨眷都梦寐以求有一个强盛的祖国。侨胞对祖  相似文献   

2.
周真 《新闻前哨》2014,(3):65-66
《人民日报海外版》秉承着“精心研究海外,用心介绍国内”的原则,从海外读者感兴趣的角度出发.通过更有针对性的版面设置,用更加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海味”党报  相似文献   

3.
刘峣 《新闻战线》2022,(8):31-34
在国际传播领域,体育有着独特的亲和力与超越语言的共情力,举世关注的冬奥会更是重要的国际传播场域。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冬奥会报道中突出“海味”、搭建“桥梁”、加速“融合”,通过创新的叙事体系和各具特色的融媒产品,向世界展现了全面立体生动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4.
一个月的夜班已经结束。总的来说,8月份人民日报的宣传报道很好,突出宣传了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主旋律唱得响、唱得好。这方面的工作还将按照中宣部的部署、编委会的安排继续深入下去。在夜班工作中,从编辑业务的角度考虑,感到我们为了进一步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好报纸宣传中的“两手”问题。一、文字报道与图片报道的“两手”现在是图片报道这一手明显较弱,夜班同志常痛感没有好照片。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本报摄影记者多提供好照片。现在人民日报的摄影记者人数不算少,但是发稿…  相似文献   

5.
李婕  聂传清 《传媒》2021,(22):8-11
人民日报海外版是中共中央机关报外宣媒体,报纸覆盖5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媒体头部品牌"学习小组""侠客岛"粉丝已超千万.海外网、海客新闻等平台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初步形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全球化与本土化一体推进的外宣媒体矩阵.人民日报海外版(以下简称"海外版")创刊36年来,一直走在探索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前沿一线,"海味"是其颇具口碑的品牌标志.作为对海外发行的唯一主流中文日报,海外版服务海外6000多万华侨华人、500多万中国留学生和7000多万学习中文的外国人,被称为华侨华人的"家书",海外学子"家园".如何凸显"海味"特色,也是海外版一直面对的课题.几代海外版人薪火相接,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笔者试从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入手来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国际部李芾同志从事夜班编辑工作35年表彰会8月6日下午举行。总编辑邵华泽和副总编辑张云声分别向李芾同志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社长高狄还就夜班工作发表了讲话。高狄首先代表编委会和报社全体同志感谢李芾同志“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人民日报最辛苦的出版工作”,号召报社全体同志学习他不求闻达、默默奉献、严谨务实、一丝不苟的品德和精神。在谈到夜班工作时,高狄说,报社的一切工作,最终都体现在版面上,而最后负责出版的,就是值夜班的同志们。夜班的同志时间紧,责任重,风险大,在生活上也要付出很大牺牲。一个人上夜班,把全家的生活秩序都打乱了。再加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国际部李芾同志从事夜班编辑工作35年表彰会8月6日下午举行。总编辑邵华泽和副总编辑张云声分别向李芾同志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社长高狄还就夜班工作发表了讲话。高狄首先代表编委会和报社全体同志感谢李芾同志“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人民日报最辛苦的出版工作”,号召报社全体同志学  相似文献   

8.
熊建 《青年记者》2016,(19):8-10
今年我已经进入人民日报社工作10年,人生最美好的10年,奉献给了党报事业.回想这10年的历程,颇多感触. 海外版岁月 2006年我来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先在记者部干了4个月,接着去了经济部.有必要说一下海外版的情况,因为我在这儿工作的4年时间里,发现知道这张报纸的人并不多.人民日报海外版也是中共中央机关报,创刊于1985年7月1日,定位是“传播中国声音,服务世界同胞”,主要读者对象是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中国在各国的留学生和工作人员,关心中国情况的各国朋友以及来华旅游、探亲、学术交流、从事经贸活动的各界人士.此外,也供国内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人员阅读.人民日报海外版是一张独立的报纸,不是人民日报的某个版面.  相似文献   

9.
从“千万别刮风”谈起我在40年的新闻生涯中,保存了许多照片,其中有一张十分珍贵。那是1994年1月20日,江泽民同志主持召开的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人民日报工作时的场景。我同人民日报的其他领导同志列席了那次会议,聆听了常委们对人民日报工作的指示。会上...  相似文献   

10.
江绍高同志现任人民日报总编室主任,高级编辑。从1990年至今,他的主要岗位一直在夜班,1995年主持总编室工作后,每年夜班时间也都在半年以上。人民日报总编室头绪比较多。他认为总编室工作有一个“龙头”和“龙身”、“龙尾”的关系,抓住了“龙头”就抓住了工作的主要方面,调动了“龙身”、“龙尾”,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他的体会是:抓住“龙头”滞动其他,工作到位以身作则,不断学习敬业进取。值夜班,“守土”尽责.守报纸出版之“土”,尽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之责。他认为这是最大的责任,也是总编室工作的“龙头”。他在政治上…  相似文献   

11.
人民日报社决定,今后每年年终都要评优秀摄影通讯员奖,还要评好版面奖。这是人民日报总编辑邵华泽在元月11日向首都新闻摄影界宣布的。这天上午,人民日报召开摄影座谈会,首都40多家报纸摄影部门负责人和部分摄影记者同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各部、各版负责人一起参加了会议。首都各报编辑部负责人对人民日报的新闻摄影报道,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在听取了与会代表的意见之后,邵华泽同志说,摄影至今仍然是个薄弱环节,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黄金海岸巡礼》系列报道,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以来少有的大“工程”。“工程”的成功,凝集着全体“建设者”包括“设计者”的汗水。《巡礼》系列报道正值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之后陆续推出,所产生的反响是出乎意料的。我以为《巡礼》之所以获得不同寻常的效应,其一是推出的时机好;其二是体现了大主题,多风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我既不会画漫画,也没有研究过漫画,但我很喜欢漫画,很支持在报上刊登新闻漫画。在我主持人民日报工作期间,人民日报是比较注意刊登新闻漫画的。我离开人民日报之后,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对新闻漫画仍然是比较重视的。十年内乱是一个十分黑暗的时期,充满着荒唐、丑恶、血泪和冤恨。因此,在十年动乱结束之后,拨乱反正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我们宣传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漫画界的同志是站在斗争前列的。那时,人民日报登了不少新闻漫画,而且还出了新闻提画专辑,集中了很多比较好的漫画对“四人帮”进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时,我到香港主持一个记者招待会。事先曾将海外版试刊送给参加招待会的客人。《美联社》记者、《朝日新闻》记者对我说,《人民日报》出海外版,我们十分欢迎,我们一定要订。但是无论如何,你们不要因为出海外版而停止《人民日报》在海外的发行。因为我们总是在《人民日报》上看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主张,看你们国家的面貌和政治走向。你们的报纸登读者来信不少,按比例比我们登的要多,很能看出读者的意见,这是我们研究你们国家不可少的。他们指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的报纸。我认为  相似文献   

15.
报纸和通讯社做得怎样呢?应该说,同以往类似的国际重大事件的报道相比,这次也有改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等全国性大报,1月30日都在头版刊出“挑战者”号失事的消息(人民日报海外版和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一九九六年九月二十六日)我是人民日报的一个者读者,每天都要看人民日报。但是到人民日报社来,同报社的这么多同志见面还是第一次。首先,我向人民日报社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是全国第...  相似文献   

17.
突出重点,兼顾各方,这是版面安排中遵循的一般原则。9月的人民日报夜班工作,掌握好这一原则显得更为重要。9月份要事多、大事多,需要安排的重要稿件多。这个月除了李鹏委员长20天的出访外,还有朱基总理月初和下旬的两次出访。有党中央在北京召开的再就业工作会议,有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国际水稻大会,有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友好交流大会的举行,有纪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印发一周年的宣传等等。更重要的是,从9月16日起,启动了迎接党的十六大的宣传。应当说,9月份的宣传,在总编辑的直接指导下,在夜班全体同志的…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信息     
畅谈改革开放成果加强对外经济报道人民日报海外版举行国家部委新闻座谈会国家30多个部委的办公厅及新闻负责人应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部之邀,参加了于年前举办的“国家部委新闻座谈会”。人民日报副总编、海外版总编辑武春河出席并讲话,表示感谢国家各部委多年来对人民...  相似文献   

19.
去年第10期《新闻战线》上有一篇“报人剪影”,报道了人民日报国际部编辑李芾同志35年的夜班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动人事迹。文章字里行间,闪射出李芾这个普通共产党员高尚品德的光辉。读后禁不住被这位老编辑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动。对于“阴错阳差”、“晨昏颠倒”的夜班,干报纸编辑这行的,无不视为畏途。笔者也曾干过多年的夜班,那滋那味,对于没涉足的人来说是无法  相似文献   

20.
5月上旬,刚卸下人民日报总编辑职务的李庄同志,南下福州,来到曾同他共事多年的老战友邓拓同志的故乡。他是和胡绩伟、丁一岚、范荣康、王若水等同志一起,前来参加邓拓学术思想讨论会的。人民日报的同志都知道,李庄在任期间,经常是白班夜班连轴转。如今,因年龄大了,退下来,才有较多外出的机会。“我是第一次来福建。这倒不是因为路远,实在是因为忙。象天津,离北京那么近,虽然路过几次,竟没有下去看看。”老李解释着,带着几分解脱的笑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