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里根总统上台一年了,而他振兴美国经济的计划也实行近一年了,最近,在国情咨文中,里根表示还要坚持执行这个计划。当美国进入战后第八次经济衰退之际,除里根本人之外,为此计划摇旗呐喊、鼓吹捧场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美国画家奥思在《费城问询报》上发表了一幅漫画(见图1),嘲讽里根力图平衡预算宛如“进入仙境”的遐想幻  相似文献   

2.
今年一月二十日,罗纳德·里根取代吉米·卡特,得意洋洋地坐上了美国第四十届总统的宝座。对当了半辈子好莱坞明星的里根来说,他在美国政界经过一番搏斗,到年迈之际,终于当上世界一个超级大国的总统,也可算是登龙有术了。美国舆论界掀起一片热潮,对这位从下层社会上来的、号称“平民总统”的“牛仔”大肆鼓吹,似乎要美国人民相信,里根乃最有希望振兴美国的人物。但,在阵阵喝采声中,却同时传出一些比较冷静而客观的论调(包括一些政治讽刺漫画):卡特给里根留下了一个破  相似文献   

3.
4月初,我从报上看到关于里根遇刺的消息中,有这样一句话:里根遇刺后,美国的证券交易所都停止了活动。当时我感到不理解:为什么总统遇刺,美国的证券交易所就要停止活动?我想起人民日报国际版上有《答读者问》专栏,就给人民日报写了一封信,询问美国的证券交易所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4.
美国女传记作家吉蒂·凯丽的新作《南西·里根外传》披露了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夫人南西的种种劣迹。该书一出,各国传播媒介纷纷转载、介绍和评论,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本刊认为,该书通过描写里根夫妇的为人和发迹史,对美国所谓“民主政治”的某些黑幕有所暴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特根据台湾《联合报》及美国《新闻周刊》的有关材料,从本期起选编其精华并连载。  相似文献   

5.
乔木 《当代传播》2002,(2):21-23
美国媒体作为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因素,其作用一般认为,新闻媒体反映中美关系中的问题,通过舆论作用于美国的立法、行政等部门,进而影响到美政府的对华政策。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美国媒体对中美关系的负面报道,有称“妖魔化中国”的,也有称“敌视中国”或“消极影响”的。此类论证多有选择地分析美媒体的对华报道.并和中美在新闻观念、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差异结合起来。这种定性分析的缺憾是,忽略了对中国的正面和中性报道,也没有进一步探讨美国媒体对中美关系的影响随时间、因事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本文将围绕美国媒体对1…  相似文献   

6.
里根的政治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普遍认为,是里根政府的强硬政策,给苏联带来了军事开支方面的压力,最终压垮了苏联经济,实现了美国所期待的苏联不攻自溃和共产主义阵营的瓦解,美国因此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相似文献   

7.
网络与传统媒体联动:共赢时代的到来--从东芝事件谈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飞孝 《现代传播》2001,(1):102-106
这是一个需要媒体联动,并且产生了联动的时代。 一篇题为《TOSHIBA还要蒙中国消费者多久?》的文章在新闻网站——千龙网开通之日登出,一周后北京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新民晚报》等众多媒体陆续跟进,质问东芝为什么对中美两国消费者采取不平等待遇:为什么美国人和中国人同样是东芝的消费者,美国的消费者可以得到10.5亿的美金的补偿,而中国人却没有,凭什么东芝只赔美国人不赔中国人?舆论界的意见出现了惊人的一致。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估计有上千篇文章出现,这些报道很快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东…  相似文献   

8.
里根与电视     
罗纳德·里根做美国总统的八年间,以高于任何一届前任的频率在电视中频频出现,他在电视屏幕上的轻松自若和妙趣横生,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像当年美国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成功地运用无线电广播,通过著名的“炉边谈话”①使新经济政策深入人心,被人称为是美国经济的救星一样,里根通过电视在竞选和执政期间成功地塑造了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并通过电视,治理和领导了美国。在美国,电视机的拥有量几乎已经与居民数量相等,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与电视的影响相匹敌,里根是不仅懂得这一点,并且充分利用这一点的第一位总统。  相似文献   

9.
“新闻自由”的美国,有没有宣传和灌输,从美国媒体对美军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事件、中美撞机事件以及对“911”和伊拉克战争的报道,都可以找到肯定的答案。只是应该承认,一是美国的宣传与灌输比较“高明”,二是在美国的“信息市场”上,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未能有效地参与竞争,也造成了美国公众受其政府和媒体影响,对中国和其他国家产生错误认识和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10.
今年4月,美国新闻界一位巨星陨落。他的采访名单上有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卡特、里根、老布什等历任美国总统,有卡斯特罗、贝京、阿拉法特、霍梅尼、内贾德和普京等国际政要,有芭芭拉·史翠珊、萨尔瓦多·达利等文体艺术名流巨星。尤其是先后与两位中国领导人邓  相似文献   

11.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建于1908年,是世界上最早开设新闻专业教育的高等学府,素有"公立常春藤名校"的美誉,是公立学校里面的翘楚,在教学与研究方面声名卓著,被誉为"美国记者的摇篮",成立至今,培养了大批新闻专业人才。毕业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和大众传媒的博士、华人学者,他注重社会科学调查研究,既能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又能在当今数字时代、信息时代媒体发展的趋势下,从理念和实践上阐述美国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分析科学性管理媒体,探索新媒体的经营模式,并先后在中国十余家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和大学讲课,学术造诣颇深,他就是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高级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堂纳德·W·雷诺玆新闻研究院科研副主任孙志刚博士。作为在美国著名新闻学院从事研究的华人学者,孙博士对美国媒体和受众有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依据其调查数据和结果,探讨、揭示和展望未来媒体发展的特点、动向和规律。近期,本刊有幸邀请到孙博士做客我刊"前沿访谈"栏目,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位国际传媒人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建于1908年,是世界上最早开设新闻专业教育的高等学府,素有“公立常春藤名校”的美誉,是公立学校里面的翘楚,在教学与研究方面声名卓著,被誉为“美国记者的摇篮”,成立至今,培养了大批新闻专业人才。毕业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和大众传媒的博士、华人学者,他注重社会科学调查研究,既能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又能在当今数字时代、信息时代媒体发展的趋势下,从理念和实践上阐述美国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分析科学性管理媒体,探索新媒体的经营模式,并先后在中国十余家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和大学讲课,学术造诣颇深,他就是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高级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堂纳德·W·雷诺珐新闻研究院科研副主任孙志刚博士。作为在美国著名新闻学院从事研究的华人学者,孙博士对美国媒体和受众有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依据其调查数据和结果,探讨、揭示和展望未来媒体发展的特点、动向和规律。近期,本刊有幸邀请到孙博士做客我刊“前沿访谈”栏目,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位国际传媒人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13.
去年11月4日晚,经过激烈的争夺,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总统选举结果揭晓,里根以压倒优势击败卡特,当选为美国第四十九届总统。苏联对美国总统选举的这一结果出乎意料。以里根大胜、卡特惨败为转折,宣传腔调完全变了。今年年初以来,特别是里根入主白宫当政以后,宣传调门再次发生变化,采用的是一套实用主义手法。  相似文献   

14.
周华 《新闻爱好者》2012,(10):90-91
<正>今年4月,美国新闻界一位巨星陨落。他的采访名单上有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卡特、里根、老布什等历任美国总统,有卡斯特罗、贝京、阿拉法特、霍梅尼、内贾德和普京等国际政要,有芭芭拉·史翠珊、萨尔瓦多·达利等文体艺术名流巨星。尤其是先后与两位中国领导人邓  相似文献   

15.
今年四月廿六日至五月一日,美国总统里根对我国进行了访问。他访问的最后一站是上海、在上海逗留的二十二小时中,他到复旦大学访问与发表演说是上海之访的高潮,因此也是美国记者竭力进行报道的重点活动之一。这次随同里根总统来访的记者有二百多人,可算是个庞大的记者团。据说当时申请随访的记  相似文献   

16.
王键 《新闻天地》2007,(11):I0002-I0004
2007年9月6日上午,湖南省副省长甘霖在长沙会见了美国安利母公司安达高公司全球公共事务副总裁侯力威先生与安利(中国)副总裁陈朝龙先生一行。在双方会谈中,甘霖副省长肯定了安利公司对湖南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同时表示将尽力为安利公司在湘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会谈结束,侯力威先生与陈朝龙先生接受了媒体的访问。  相似文献   

17.
女性报道和女性报道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从全球的角度展现妇女和媒体研究在两个最主要的研究方面所得出的研究结果(一是女性报道,一是女性报道者),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媒体女性报道的数量在全球各种形式的媒介调查中,女性报道在全球媒体上出现的数量不尽如人意。美国有一专门从事女性报道调查研究的小组“女性、男性和媒体”(WMM)在1989年至1995年七年间每年都对美国二十家主流报纸进行这方面的调查,其中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等美国著名的大报。199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1995年1月间在所有这些报纸的…  相似文献   

18.
王希 《兰台内外》2008,(1):18-18
中国人对美国的印象正在发生变化,普通市民对美国心情复杂,可谓爱恨交加。 一部分中国人认为美国年轻、有活力、富有。同时,也有一部分中国人将美国描述成为一个试图阻挠中国发展的国家,他们还认为美国的媒体对中国的苛刻程度甚于对待自己的国家和领导人。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主席最近接受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主持人麦克 ·华莱士的专访,在回答关于新闻自由问题时说:“我们是要有选择性,正如美国同样有选择性。关于中国的新闻,美国的报道是很少的。美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比我们要高得多,美国的媒体在新闻选择方面要求也是很高的。” 根据我们多年来对美国媒体的观察和研究,江泽民主席的论断是极其正确的。在美国媒体新闻中,选择性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特别是关于中国问题的报道,更是如此。 美国媒体近期中国报道选择性分析 让我们先系统地观察一下美国媒体近期有关中国的报道。 …  相似文献   

20.
在1980年的美国总统竞选中,里根以压倒性优势击败了对手吉米·卡特。 吉米·卡特生长在美国一个只有500人的偏僻小镇。在他之前,他的家族成员没有人能完成高中学业,而他却上了大学,还转向了政治,并最终成为美国第39任总统。然而,连任的失败,却使他感到了莫大的耻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