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发掘市场《武汉晚报》新闻热线有个响当当的名号"新闻110".1999年,《武汉晚报》在本地媒体中率先设立读者热线电话"82438110"(后改为"82333333").目前,此新闻110热线已列入武汉110联动体系,且多年被评为110联动先进单位,其社会影响与品牌效应日渐彰显.12年来,《武汉晚报》新闻热线接到读者新闻报料逾200万条,很多报料经记者采写,引起社会强烈关注.2000年1月,记者通过热线获得线索赶赴江西解救因经济纠纷被扣当地的武汉出租车,当《武汉晚报》新闻110采访车引领被解救的出租车平安到达武汉城区时,几百台出租车自发组成车队相迎,轰动一时.12年来,《武汉晚报》获省级一等奖以上各类新闻奖项共60多件,70%获奖作品依托的是读者报料线索,其中不乏《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陶教授破解上网成瘾难题》等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相似文献   

2.
在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武汉晚报推选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荣获一等奖。我们深感荣幸,特将该文写作过程与写作体会记述于此。百余市民投诉“大处方”武汉晚报有一条为江城百姓所熟识的“新闻110”热线,这条热线一头连着读者,一头连着报社,编辑部一些重大选题往往来自于此。2002年上半年,编辑部在集中研究半年来“新闻110”热线线索时发现,有百余市民对医院医生乱开“大处方”反映强烈,意见集中。但由于这些投诉都不够典型,说得过于笼统,指向不一,加之我们的一些采访被有些医院以技术方面的原因予以搪塞敷衍,有一些零星报道…  相似文献   

3.
2009年6月1日,在纪念<武汉晚报>新闻110热线成立十周年之际,<武汉晚报>不失时机表彰了首届十大明星线人,在武汉率先成立新闻线人俱乐部.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报业界,关注民生,迅速连接新闻信息的“热线报道”成了很多媒体夺取竞争高地的重要手段。几乎各家报纸都开设了“热线新闻”报道或“报料新闻”专栏、专版,以此架起一座与读者联系的重要桥梁。几年前,《汕头特区晚报》也开辟了“读者来电”专栏。这一改革措施,一下子拉近了报社与读者的距离。有力地推动了办报人与广大读者的互动,使报道在社会的影响更迅速、更广泛。  相似文献   

5.
信息窗     
武汉晚报设立“范春歌工作室”据《新闻出版》消息武汉晚报在新闻改革中推出新举措,设立以著名青年女记者范春歌命名的“范春歌工作室”,并在报纸版评辟“范春歌工作室”新闻专栏。5月17日,“范春歌工作室”新闻专栏在武汉晚报头版头条亮相,报社专门以编辑部名义配发《开栏致读者》讲刊登了“范春歌工作室”三名成员的彩色工作照。在武汉晚报辛勤耕耘16年的范春歌,是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得主。在她极富传奇色彩的新闻工作经历中,曾三度涉险走天涯.深入人迹罕至的戈壁、草原、深山.为广大读者采写了大量…  相似文献   

6.
宁波晚报推出了"87777777"热线已经5年多时间,这一读者信息互动平台已经成为宁波家喻户晓的媒体品牌。现在,晚报50%以上的本埠新闻,源出自于热线。笔者结合在热线工作的经历和感受,谈谈热线新闻报道中须注意的一些问题。要保持正确的"接线"心态热线新闻扎根于基层老百姓,没有读者的主动参与,就没有热线新闻。因此,热线记者要尊重每位  相似文献   

7.
“投诉类新闻”是一把“双刃剑”热线投诉类专栏、新闻,已逐渐成为报纸上,特别是晚生代都市类报纸上的一个挥之不去的“亮点”,很是吸引记者的视线。在电视媒体上,“热线投诉类新闻”也逐渐变得时兴起来,不仅在新闻节目中以小版块的形式定期出现,有的电视台特别是广播电台还专门开设了接待投诉、处理投诉的栏目。其形式小异大同,纷纷标以诸如“生活110”“新闻110”“热线传真”“投诉热线”之名等等,再配上赫然醒目的投诉电话号码,有的还作出“今天投诉、今天答复”“今天投诉、今天见报”之类的庄重承诺。除这些显性的“投…  相似文献   

8.
胡君 《今传媒》2006,(3):29-30
一、社区行活动要素2004年10月17日,《武汉晚报》的工作人员走进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花园,在本地报纸中率先发起了社区行系列活动,该活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经成为《武汉晚报》的一个品牌,为受众所熟悉。该活动以走进居民社区为形式,以该报“新闻148”、“田巧萍导医”、“  相似文献   

9.
“晚报热线”是一座社会之桥。1996年8月,保定市建华路小区1号楼的几位居民送来一面锦旗,上书“晚报热线暖人心,甘为百姓鼓与呼”。 早在保定晚报创刊之初,就立意办成:政治上鲜明、内容上生动、形式上活泼,贴近生活、贴近读者、贴近基层的一流晚报。为了体现这一思想,“晚报热线”于1996年1月10日“开通”。  相似文献   

10.
新闻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新闻单位如何鼓励人才冒尖?武汉晚报介绍的三条经验值得借鉴。就规模来说,武汉晚报在全国算不上大,但因为初步建立了一套鼓励竞争的机制,这里新闻佳作迭出,人才相继涌现。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向读者推荐武汉晚报的做法,希望重视人才、鼓励冒尖在全国新闻界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11.
<平顶山晚报>把"帮闲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报道对象,取得了一定效果. "服务今天"的办报理念 <平顶山晚报>创刊之初,编辑部就十分重视晚报新闻的服务性,全力以赴地做好"晚报热线"的建设和运作,以读者热线为纽带,组织专门采访小组,关注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类新闻,开设"百姓热线"专版,大张旗鼓地打出"有啥只管诉说,晚报帮你奔波"的宣传口号,为读者解决了大量的疑难问题.服务类新闻成为<平顶山晚报>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的世纪,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读者随时随地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读到或看到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新闻。一张好的地方晚报能否赢得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当地百姓关注的新闻奉献给读者,也是当今晚报界同仁所思考的问题。《牡丹晚报》通过办好读者热线,努力寻找晚报新的切入点,使报上的独家新闻频频出现,  相似文献   

13.
新闻110:无新闻价值的来电掩藏大市场武汉晚报新闻热线,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新闻110。1999年,武汉晚报在本地媒体中率先设立读者热线电话82438110(后改为82333333),建立与读者信息快捷对接的新闻110热线服务体系,践行开门办报,  相似文献   

14.
由湖北省记协内参专业委员会主持,武汉晚报承办,武汉华羽桩基施工公司协办的湖北省新闻单位1994年度“华羽杯”内参报道奖元月26日在汉评选揭晓.省内13家新闻单位的63篇稿获奖,其中一等奖12篇,二等奖22篇,三等奖29篇.  相似文献   

15.
目前,文化新闻在不少城市晚报呈现削弱状态,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文化新闻的采写缺乏创新。自2004年至今,《宁波晚报》对文化新闻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推出了大量系列“文化特色新闻”,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有不少策划与稿件还取得了轰动效应,其中几篇系列报道还分别获得市级、省级新闻奖和全国晚报新闻奖。主要创新实践有:策划报道“天下宁波人”,做强“热点文化新闻”、深挖“冷点文化新闻”,举办“宁波的中国之最”征文活动等,使这类文化特色新闻像其他主流新闻类别一样登堂入室,成为《宁波晚报》吸引读者、打开市场的“杀手锏”之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城市晚报对文化新闻的重视程度不断消减,大量的社会新闻、时政新闻以及其他实用类民生资讯,在数量、篇幅、版面等压缩了文化新闻的空间。文化新闻在不少城市晚报逐渐遭到冷落,主要还是文化新闻自身缺乏创新的缘故。且看一些城市晚报的文化新闻,有的将“娱乐”、“星闻”资讯作为主要卖点,缺乏地方特色与品位;有的文化活动的报道,读起来像“温吞水”。读者对文化新闻需求的口味与层次在不断提高,如何提升文化新闻档次、重创晚报“文化品牌”,让这些文化新闻像其他许多主流新闻类别和资讯一样,广受读者的欢迎呢?从2004年至今,《宁波晚报》在这方面作了诸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越发成为市民的“集聚地”.作为一种新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社区新闻近年来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实践创新和理论探索的热点.在全国众多纸媒中,有相当一部分报纸推出了“社区新闻”专版或专栏作为湖北省市州报会长单位的襄阳日报社也不例外.2004年,襄阳日报社旗下《襄阳晚报》(原《襄樊晚报》)开始推出社区新闻专版,2008年,《襄阳日报》改版后,在社会民生版面,也推出了有关社区的新闻报道专栏.其中“社区故事”、“社区人物”、“党报热线进社区”等栏目在广大读者当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01年《今日快报》合并到《武汉晚报》,进一步增强了晚报的实力。在联合做强、改版创新的背景下,《武汉晚报》的摄影记者面向社会、面向市民、面向街头、面向现场的采访思路进一步明确,报社以昨日事件新闻为主的"现场新闻"专版推出后,大量来自现场的新闻图片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编辑部内部也感到图片信息量加大、质量上升、可视性强,初步实现把"现场"带到版面,把新闻送给读者的既定目标。一、记者从请柬和会议中走向街头晚报因其阅读对象的差异,更多的强调服务性、可读性、贴近性、干预性与趣味性。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追求日报化的报道思路,使得一些晚报摄影图片的采访和运用,逐渐在拍摄题材、表现手法、报道主体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开拓创新求实─—评郑州晚报《中原传真》新闻版陈金华郑州晚报《中原传真》新闻版问世一年多来,刊发了300多期,深受读者好评。究其原因,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栏目较多,文章短小,以大量的信息服务于读者。其中有通过传真接收、新闻时效性很强的《热线传递》和...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正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前景的期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媒体如何作为?作为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民生新闻专栏,黑龙江省《生活报》的“王帮办热线”对此作了积极的探索。人本:为百姓办实事“王帮办热线”专栏曾得到省委书记的赞扬,得到中宣部的充分肯定,得到万千读者的认同,原因在哪儿?读者给了回答:“能给老百姓办事”。“王帮办热线”将自己定位为报道民生新闻,新闻来自群众日常生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仅仅一年多的时间,“王帮办热线”就接听热线电话3.2万多个。专栏用语“有难事儿,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