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四军在苏南地区的抗日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苏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开创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向东向北发展,巩固扩大了苏南解放区,从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十九个解放区之一。新四军在日寇占领的政治经济中心的上海。南京之间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反顽斗争,其贡献是永远不可磨灭的。本文对新四军在苏南地区的抗日斗争以及它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概述,作为对抗战爆发60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2.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央苏区党组织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克服"左"倾冒险主义和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争取广大苏区群众,打破国民党的军事"清剿"和经济封锁,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保存了革命武装力量,成为中国革命抗日战争的支点。  相似文献   

3.
蒋百里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他很早就认为日本必将侵华。基于这一认识,他通过对中日两国的具体国情的分析,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提出了对日持久作战的观点。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他又进一步提出了坚持持久战的战术思想,包括速决战与持久战、运动战及游击战等。所有这些都进一步完善了持久战思想,为中国的抗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过去一般将敌后战场抗战与中共军队敌后抗战等同起来。自20世纪80年代起,即有论者论述国民政府军不仅在正面战场抗战,也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最早发表文章的是潘荣、肖前《抗日战争中的敌后国民党军》一文(载《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4期),后有戚厚杰《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初探》(载《军事历史研究》1990年第1期)和韩信夫《试论国民党抗日游击战场》(载《民国档案》1990年第3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罗荣桓奉命率115师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从1939年至1945年七年多的时间里,他领导山东军民,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和抵制“左”倾错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创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创造性地提出了“翻边战术”,丰富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创建了巩固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实现了党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为夺取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既在正面战场作战,又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国民党军队的敌后游击战,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日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但国民党的阶级本性决定了它既抗日又反共,不敢真正发动群众,最终导致其战斗力愈益下降,游击区不断缩小,作用也日益降低。  相似文献   

7.
抗日游击战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游击战在整个中国革命进程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他创造了全民参战这一战争史上的奇迹,抗日游击战不仅使得日本侵略占领全中国的梦想成为泡影并最后失败,同时也极大的激发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热情,壮大了革命力量,促进了中国革命取得利用的进程,从而普写了中国革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罗荣桓在领导山东抗日战争地军民反“扫荡”、反“蚕食”的斗争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提出了“翻边战术”思想。其通俗的表述是:敌人打到我们根据地来,我们就打到敌人后方去。这一战术原则,是对毛泽东关于敌后游击战争战略战术原则的灵活运用与创新。它在实践中的广泛运用,不但在山东抗日战场获得了良好效果,而且对全国其它抗日根据地的对敌斗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抗战爆发后,中共根据新时期的战争特点,及时地作出了由运动战向游击战转变的战略决策。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华北地区兴起了汹涌澎湃的抗日游击战争。重创了敌军,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对于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有着直接关系。表现在:根据敌我之间的实际情况和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确立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正确道路;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游击战争与正规战争相配合、从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转变,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1.
试述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少奇在诸多方面对毛泽东思想做出重要贡献 :遵义会议后不久他率先对白区工作进行思想总结 ,开了延安整风的先声 ;抗战时期他较早部署和初步系统地论述抗日游击战争 ,其中包括在平原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战争理论 ;七大前后他对树立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做出重要贡献 ;新中国建立前后他从深度和广度上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做了系统发展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他具体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他还对毛泽东党的建设理论 ,特别是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以及探索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游击战争理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其内容丰富多彩,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并成为中国人民抗日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败转胜的关键一环。抗日游击战争在中国人民抗击外敌入侵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山地游击战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髓,这一思想,开始提出于井冈山斗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臻于,本着重探讨了毛泽东的山地游击战思想及其在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实践,对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史研究,拓宽抗战史的研究领域,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李宗仁、白崇禧等为首的新桂系在抗战前后提出了以运动战、游击战为核心内容的焦土抗战理论,并不断传播,直至推动了国民政府的抗日战略战术发生部分转变.同时,新桂系将游击战术运用于抗日实践,在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和大别山根据地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新桂系这种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游击战术对抗战带来了某些积极影响,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日本加紧侵略中国的步伐,国民党内部也爆发了反蒋事变,内外局势错综复杂。中央苏区被破坏后,国民党继续"清剿"南方的红军游击队,福建各游击区彼此隔离且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在艰难的环境下,红军游击队根据形势不断改变番号,并将此作为一种政治宣传手段,周旋于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继续革命。  相似文献   

16.
袁荣华 《文教资料》2007,2(3):79-80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游击战争取得了一定的业绩。在目前史学界,对国民党的游击战略战术思想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大多数观点认为其一直处于空谈之中,缺乏坚实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本文主要就国民党对开展敌后游击战的认识过程及其原因简单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皖南事变前,新四军在华中敌后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威震敌胆。其抗日战绩,在当时的第三战区和第五战区名列前茅,得到国民党当局数十次嘉奖,并获得中共中央的肯定和多数表彰,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新四军的抗日游击战争,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战斗,创建了9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部队的发展速度比八路军还要快。  相似文献   

18.
抗战初期,国共两党都派出部队转入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但由于两党性质的不同决定其所开展的敌后游击战争存在巨大差异,并最终导致其敌后武装力量出现彼消此长的结果.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两党对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意识反映不同,出现国民党初期抗战的无序失控和共产党的循序不紊;两党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目的不同,这影响到两党抗战态度和国共关系;两党在游击战术原则的应用上存在极大差距,共产党灵活多变,国民党则滑向了阵地战;两党对其根据地政权、经济、民众工作等各项建设重视程度不同,成效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日寇入侵之时,就表明了坚决抗日的决心,并派人深入敌后开展工作,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同时也组建了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本文主要阐述了东北抗日游击队的建立、东北各地抗日游击队及其游击战争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爆发后,针对日本帝国速战速决的企图,我党采取了持久抗战的军事战略,适时地把国内战争后期的正规战争转变为抗日游击战争.然而,抗日游击战争并不是一开始就遍地开花,而是经历了由华北到华中、华南,由山地到平原逐步展开的发展过程.这一转变不仅最大限度地保存和发展了自己,驱逐和消灭了敌人,而且也挫败了国民党削弱、消灭我党我军的企图,稳定了全国的战局,为坚持长期抗战和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