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音乐存在的文化形态除了审美娱乐功能之外,最主要的功能是实用功能。音乐的实用功能通过“听乐省风”表现出来。运用于先秦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经济领域表现为“听乐省风”以指导农业生产;在军事领域表现为“听乐省风”而知战事吉凶;在政治领域表现为“听乐省风”以知民议政。“听乐省风”在各领域的具体实践是先秦音乐特有的文化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2.
一、让幼儿“听”音乐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得好:“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听”的媒体对象即是声音,声音又是大千世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春天,我们带幼儿外出踏青,教师边走边提醒幼儿仔细听大自然中各种声音。蜜蜂的嗡嗡声,小鸟的啾啾声,  相似文献   

3.
勿庸置疑,音乐是一定时间内“听”的艺术。当然,音乐中“听”的内涵是广泛的。有被称为“耳界”第一层次“表闻”的“外部听觉”;也有指能通过“冥听”达到音乐听觉的高级阶段的“内部听觉”。人们常用马克思的“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来形容不会听的结果。相反,知音者,则“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真所谓:不会听的听音,会听的听心。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从事音乐教育这些年来,常听到这样的声音:“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孩子们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付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音乐欣赏难道真的是如此令孩子们生厌?音乐欣赏课“有形”而“无神”,孩子们的心也离音乐越来越远。其实,同样都是“听”,“音乐欣赏”确实比“听音乐”需要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如何“听”,听得“如何”,是音乐欣赏课的目标,所以音乐欣赏课需要引导孩子用心“听”,即用心去感知。  相似文献   

5.
音乐欣赏课是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重视学生“听”的习惯的培养,发展学生“听”音乐的能力;中学音乐教师要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感受音乐、进行情感体验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最能直接表达人的情感。音乐艺术形象通过节奏、旋律为听众的听觉所感受,所以音乐又是听觉艺术。基于音乐的这一基本属性,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突出唱、听、奏的方法无疑是正确和必要的。但是,我们又不能忽视音乐形象的模糊性和想象性的特点。小学生单靠“听”去感受音乐,得到的音乐形象是不够清晰的,仅以“唱、奏”抒发音乐情感也是不够彻底的。所以我认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在让学生“听”音乐的基础上还应让学生“看”音乐、“表现”音乐,多元化地欣赏音乐。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人们感知音乐、欣赏音乐最直接、最常用的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听”的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正确地感知和理解音乐,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从而增强音乐素养和才能。一、常规训练中培养学生听的注意力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是低年级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设计简短而不同的音乐旋律短句代替口头指令,如“请起立”、“请坐下”、“准备活动”、“放松练习”等,用以调节课堂节奏,有效引导学生开展音乐活动。要熟悉这些短小而旋律各异的“指令”,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只有集中注意力才会“不出岔”。…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离开了听则无“音”可言,更无“乐”可谈。音乐必须通过“听”达到审美体验,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听是基础,听是根本,听是技巧,只有用倾听贯穿音乐活动的始终,才不背离学习音乐的初衷。“D o”——给学生一个倾听的音乐空间从本质上讲,音乐是一种纯粹的、超越现实声响和非具象事物的声音艺术。需要倾听,用心倾听,才能体验和感悟音乐的内涵。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有的教师过多地运用一些形象化的语言向学生诠释音乐作品,或者过分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讲解和技能训练,把原本完整的音乐…  相似文献   

9.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它通过教师简明、生动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音乐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能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在民族器乐曲欣赏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五部曲:多“听”——知音乐内涵;多“想”——展音乐翅膀;多“说”——抒音乐真谛;多“唱”——悟音乐情感;多“动”——仿乐器奏法。  相似文献   

11.
“听”与“唱”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从“听”的角度讲,“唱”应该作为一个对音高形成认识的手段;从“唱”的角度讲,“听”应该作为形成音高感觉的有力武器;从人的心理来讲,必须把“听”、“唱”结合起来训练,才能获得音乐心理成熟的整体功能。在视唱练耳的各项训练中都应该遵循听唱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当前网络空间中越来越多的青年采用听红歌的方式来抵抗“emo”情绪,并逐渐形成了“emo时听红歌”的青年亚文化现象。研究发现“emo时听红歌”现象呈现出了多平台交叉的传播轨迹、“星星之火”的传播样态和内容情感积极正向的话语表征;“emo时听红歌”现象的本质是当代青年的情绪自我疗愈,是其对红歌情感价值和精神价值的主动找寻,客观上兼具与消极音乐文化对抗的效果;“emo时听红歌”的功能机理主要源于“磁场论”下的行为自洽、情绪调节下的音乐疗愈和情感体验下的精神鼓舞;“emo时听红歌”圈群面临着组织聚合度不足、群体认同感不足和亚文化产出不足的发展困境。面对“emo时听红歌”现象,应当重视当代青年的情绪需求,不断增强青年对红歌的文化自信,推进红歌文化的守正创新,发挥红色主流音乐文化提升新时代青年精气神的重要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现今小学音乐课堂“不重视倾听音乐”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围绕让孩子学会倾听“音乐的语言”,从“听什么”和“怎样听”这两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谈恋爱经常与音乐扯上关系:初恋要听“初恋无限Fun”、失恋要听“再见亦是朋友”、一个人在街上偶遇旧情人,发哥的“旧情人”便要赶快登场;想更腰心腰肺,可以听张惠妹的“原来你什么都不要”。  相似文献   

15.
稿源采珠     
江苏李冰谈教学中,我采用“听”、“动”、“创”、“评”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效果较好。“听”是素质训练的基础,是探索音乐奥秘的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说,“听”比唱更重要,教学生“会听”音乐,就能用心去体会音乐、感受音乐。“动”是素质训练的强化,是表现音乐形象的手段。在学生自由地聆听了音乐之后,内心一定会充满情感,迫切地想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身体、眼神、表情、四肢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创”是素质训练的目标。一个没有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学生是没有希望的。“创”就是让学生在音乐学习…  相似文献   

16.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它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丰子恺 《新读写》2012,(11):35-35
舒伯特是有名的突发的天才。又是有名的迅速的多作家。《听!听!那云雀》(莎士比亚诗)在159钟间作成。《冬之旅》中有6曲是在一个早晨内作出的。故评家说他的乐曲是“流出来”的;又说他是成了“梦游病”状态而作曲的。《音乐与音乐家辞典》的著者格罗夫说:“听他的音乐的时候,似乎觉得与音乐密切地相接触,与听别人的音乐完全不同。”他的乐曲的作出的状态与别人不同,故乐风也有别人所不能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刘旻 《考试周刊》2011,(62):225-226
聆听是学生接触音乐的第一步,是最基础的,一切音乐教学都从“听”开始,它是了解和学习音乐要素的首要环节。其实,聆听是音乐审美体验的基础,强调“听”的重要性,其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从开始就学会正确地聆听音乐、用音乐的思维感受音乐。  相似文献   

19.
从音乐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在增强.但我们也发现学生缺少意听的能力.作为中学音乐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音乐知识技能,而且要教如何学音乐知识技能.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意听——意听老师的讲课、意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学生的意听非常重要,值得我们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20.
当今音乐世界,充斥于街头巷尾酒吧舞厅的通俗音乐发展势头有增无减,严肃音乐阵地虽越来越小,却也固若金汤。审美观念中,耸立于两类音乐之间的人为“篱笆”坚挺高筑。听美声的闻得通俗唱法就摇头,爱流行曲的一听交响曲就皱眉的片面追求不时可见,严肃音乐崇拜者与通俗音乐迷恋者互被隔“笆”相贬为“孤芳自赏”和“俗不可耐”等说法时有所闻。这便使人想起了一句名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同一艺术大类中如此厚此薄彼,淡漠异己,既不利于音乐文化的整体发展,也无益于自我素养的充实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