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边塞诗的繁荣,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主要有三点:强盛的唐帝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提供了积极的社会心理,唐诗的整体繁荣和边塞诗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文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唐王朝统治中国的三百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同邻近的部族不断发生战争。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就产生了唐代边塞诗。由于边塞诗的作者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而唐代的边塞诗也就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今天,我们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这个问题,对于了解唐王朝发展的历史、探讨作家的创作与时代的关系、全面认识这些战争对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无疑是有意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在研究民族之间的战争时,把任何事件都要放在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加以分析研究。研究唐代对外战争和唐代边塞诗,尤其应该注意这一点。任何偏见都将导致我们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死胡同,从而给某些居心叵测的霸权主义者或者妄图分裂中华民族的人以可乘之机。本文试图联系初唐时期的对外战争,谈谈初唐边  相似文献   

3.
岑参是唐代最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六年的边塞生活,丰富了他边塞诗的创作题材;浪漫的诗风,使他的边塞诗达到了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由于对塞外风光有着亲身的体验和观察,他写下了一首首展示边塞独特风光的诗篇,天山雪、沙漠风、火焰山等在他的笔下呈现出异样的风采;他把景物描写和军营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用环境的险恶衬托边塞将士的英勇无畏,歌颂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他写与朋友的送别也别具一格,在惜别之中更多的浪漫的想象和殷切的鼓励;身为异乡人,他还写了许多思乡之作,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亲人浓浓的相思之情。  相似文献   

4.
以往的研究者多认为唐代边塞诗以唐与边疆民族之间的军事斗争为题材,主要描写沙海雪山惊心动魄的战斗,揭示民族对立、将士悬殊等矛盾,反映慷慨从军、歼灭敌寇、保卫边疆的爱国精神,歌颂舍身为国、勇武敢战的英雄气概,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由此多肯定边塞诗歌颂了爱国主义,甚至有人认为是宣扬了黩武主义,进而把边塞诗歌说成是战争文学。笔者认为这类看法至少是不全面的,它容易使人误以为唐代各民族之间充满征战过伐。实际上,唐代各民族之间经常和睦相处。边塞诗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映各民族和睦融洽的关系。这方面的诗篇长期被人们忽视,研究甚少,本文对此初步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六朝时期顾恺之的“传神”论和谢赫的“六法”论为仕女画艺术风格的演变提供了学理支持,并开启了新的文艺美学走势。唐代画家以精湛的技艺践行了六朝人的审美理想,同时也为诗歌人物形象的传神描写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唐代诗人将仕女画的“骨法用笔”、线条勾勒和敷彩设色等艺术技巧施之于诗歌女性形象描写中,从而刻画出“气韵生动”的女性形象。唐代诗歌与绘画艺术上的互通、互渗不仅体现在高超精妙的技巧上,更体现在深层次的艺术精神上。  相似文献   

6.
唐代任侠风气构成了一种重要的文学—文化现象,任侠风气所包含的文人士大夫的文化心理通过其任侠、咏侠活动,已成为他们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任侠精神中表现出的对于勇武豪爽、建功立业、自由享乐等人生理想的追求,参与了文人人格理想、生活理想和审美理想的构建。他们将侠或任侠精神作为一种审美意象,寄托自己的理想,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形成颇具时代文化精神的审美情趣,表现出初盛唐任侠风气与诗歌创作的密切关系,并由此带来了唐人咏侠诗潮的高涨和边塞诗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7.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唐代女子参与的主要体育活动(球类、百戏、户外休闲、游戏娱乐等)进行梳理,探析唐代女子体育多元化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特征,及对唐代女性的影响。认为,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极大的促进了唐代女子体育的兴盛。唐代女性体育活动繁盛,呈现出多元化兴起的局面,其所创造出的丰富体育文化硕果,是唐时期妇女长期从事体育实践智慧的结晶,是留给我们珍贵的体育文化遗产。因此,对唐代女子体育探究,有助于对我国体育史的研究提供参考,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边塞诗有广义狭义之分,而梁陈边塞诗基本属于边塞诗的广义范畴。魏晋北朝时期是边塞诗由定性走向成熟的时期,梁陈时期作家大量创作边塞诗,逐渐形成了具有南朝特色的边塞诗六大特点,并为后世边塞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地域特征、历史演进、民族交往诸方面论述了“秦州边塞”之说;评析了杜甫秦州边塞诗的思想内容,论述了诗作沉而悲、郁而愤、悲而慨的风格美特点及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山水诗的流变溯源及唐代山水诗繁荣的社会生活基础,重点剖析了唐代山水诗再现自然美、发掘生活美、赋予哲理美等典型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唐代女性文化圈内 ,女冠诗人占擅一代诗坛风骚的现象 ,构成了唐代文化的一个奇特景观。唐代女冠诗人现象的产生 ,与唐代推崇道教的社会风尚和开放兼容的文化背景有关。与其他朝代的才女相比 ,唐代女冠诗人集女冠、名媛、诗人于一身 ,具有独特的风貌特征。  相似文献   

12.
西北乐舞以独特的文化艺术镜头,对唐代乐舞、乐府和诗歌的传播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仅丰富了唐诗的题材和表现风格,拓展了唐诗创作的领域,更重要的是使唐代反映西北民族关系的乐舞诗包含了民族因素的审美文化,深刻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3.
赵文哲是清代乾隆朝著名诗人,“吴中七子”之一。在大小金川战役中,壮烈殉国,年仅49岁。赵文哲早年虽服赝王士旗,但又兼取唐宋各大家,显示出较为宏通的诗学眼光。其人生的最后几年,随清军远征西南边塞,金戈铁马,诗歌日益变化新奇。赵文哲随军出征时所作《鲰隅集〉,以山水边塞诗为主。这些诗既对西南雄奇荒幻的山水进行描绘,同时又襄挟着乡关之思、羁旅之感和对身世遭遇的嗟叹。赵文哲的山水边塞诗扩大了古代山水边塞诗的表现领域,是清代山水诗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14.
唐代传奇《河间传》中塑造了荡妇河间妇。本文通过对其形象特征和作者创作意图的分析发现,其中的男性中心意识表现得非常明显;以男性中心话语为视角,从社会风气和伦理道德两方面反观唐代社会对于女性的规范,从而探究当时的社会性别关系及体现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服饰文化的大领域中,中国女性服饰与西方以表现人体为美的服饰观念不同,中国女性在服饰上更加喜欢创造一种含而不露的美。这种创造具有极大的装饰性、整体性和轻柔飘逸的美学效果。本文以中国古代女性的社会生活实践及其积淀而成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心理结构为切入点,对中国女性服饰美及其特征进行了历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崔颢早年以奇逸俊爽乐府歌行为主,在结构上千变万化,丰富了这一题材的创作手法。他的女性题材也丰富多样,表现手法、篇幅长短,灵活随心。后期忽变常体,作了不少边塞诗,善于刻画边疆,描写紧张的情节与场面,以及异地民俗风情。他的诗不多,而歌行大篇却不少,且多叙事歌行,对元白长庆体有一定的影响。他的近体山水诗清壮俊逸,《黄鹤楼》炳耀盛唐,脍炙人口。他是盛唐诗人创作惟一可分为前后两期的诗人。  相似文献   

17.
唐代妇女与体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妇女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社会群体,她们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展示自我风采。其参与体育运动人数之众、项目之多、水平之高,都是其它时代的妇女所无法比拟的。唐代妇女体育运动之所以发达,与大唐帝国的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礼教束缚稍弱以及女性地位较高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8.
音乐欣赏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础 ,音乐欣赏可以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 ,丰富幼儿的欣赏经验 ,发展音乐才能 ,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幼儿音乐欣赏活动只有从感受、体会音乐本身的审美特征入手 ,遵循审美教育的规律 ,才能使幼儿在艺术之美的感染、熏陶中成长和发展。组织幼儿音乐欣赏活动 ,要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感知力 ;注重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 ;注重在发展幼儿的审美感知和记忆的基础上 ,凭借表象经过加工重新组合出的一种新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建筑(包括园林建筑)艺术善于运用象征性表现手法,赋予建筑以无限的意韵。象征是意象的基本表现特征。意象作为中国艺术创作自觉的审美取向,在建筑艺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创构建筑艺术审美意象的绝妙原理。在中国园林艺术中,多采用借景、造景、分景等,通过剪裁山水,提炼林泉,并运用移天缩地和收天纳地等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丰富的景色,以追求风花雪月,招之即来,虽有人作,宛若天开之境界。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审美活动中,"美人"一直是审美对象的主体,蕴含了丰富的审美内涵,折射出不同的时代对女性不同的审美要求,"美人"不仅作为审美对象,还作为一种审美条件,形成一种审美境界,并成为艺术家的一种审美理想,寄托了艺术家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