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小语教学应当注意捕捉课文的动情点,在读悟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与作者、人物同悲欢,共爱恨,以求在心潮澎湃、情感共鸣、物我交融中强化情感的渗透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注入,引发学生情感,增强情感体验,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呢? 一、创设情境,引发情感冲动 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感丰富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人特定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引发情感冲动。如《草原》这篇课文,写了草原特有的秀丽美景及生活在草原上的内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反映了汉蒙人民的友谊。上课伊始,我采用“很想旅…  相似文献   

2.
一、活动目标1 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 ,了解草原的物产和风情 ,激发学生热爱草原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2 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表达能力 ,自主创造能力和群体合作能力。二、活动准备1 录像《草原》、《李鹏年掠影》 ,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2 录音《紧急播报》3 学生收集关于草原的资料图片 ,描写草原的优美词句及诗文等。三、活动过程(一)导入前几天 ,我们学习了《草原》一文 ,初步领略了草原的美丽风光 ,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今天 ,我们要再次走进草原(板 :走进草原) ,在进一…  相似文献   

3.
《静默草原》格调细腻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性,是一篇情美兼具的散文,下面是我们讲读这篇散文时所做的教学设计,简述如下,供教学参考。一、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草原之美草原,作为伟大的自然景观,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或许不以为然,没有什么可新奇的,但  相似文献   

4.
草原是蒙古族人民的生存之根。在草原上,蒙古人民所从事的劳动和生活方式与五畜,自然草原及气候构成和谐的生态系统。人是文化的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文化的中介表达,从某种角度看那达慕(乃日nai ri)就有这样的特殊作用。这个特殊作用的表现主要通过那达慕的内容(敖包祭祀和那达慕的表演)体现,祭祀和那达慕表演的目的就是那达慕文化的体现,即蒙古族爱护草原、珍惜生命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  相似文献   

5.
因为要上对外展示课 ,学校组织语文老师进行了集体备课 ,内容是老舍先生的《草原》。讨论时 ,对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定位产生了分歧 ,并进行了争论。一方的观点认为情感态度目标应该定位为“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 ,感受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理由是“蒙汉情深”应该是文本的价值取向 :“……不管说的是什么 ,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会心的是什么?“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课文的结尾引以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另一方的观点认为 ,本课情感态度目标应该定位为“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蒙族人特有的…  相似文献   

6.
《草原》一课,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课文主要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热情待客的情景.教学时,我按作者进入草原后的经历,引导学生将课文分两大部分进行理解.第一部分写草原的景,第二部分写草原的人.在分析课文的时候,我考虑到学生没有去过草原,有的学生虽然通过电影、电视见过草原,但对草原的认识理解不深.针对这一点,我充分利用幻灯片、录音等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了草原特有的情境之中.一、利用幻灯、录音使学生进入情境面对学生的实际,备课时,我转录了抒发热爱草原情感的录音带,绘制了一系列美丽大草原的幻  相似文献   

7.
赵丹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1):98-10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少有作家像端木蕻良那样深爱着土地。在《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等土地系列小说中,他热情地歌颂故乡的黑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朴实坚强的人民。他小说中的土地、草原、大江等土地系列意象是他土地情结的自然呈现,渗透着他对故乡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但形成他土地情结的更深层原因则是他潜意识中与土地的那种割不断的血肉联系,是“地母”原型作用于心理经验的情感外露。  相似文献   

8.
《草原》一文是老舍先生的佳作,字里行间漾溢着对内蒙古草原美丽景色和淳朴民情的赞美,体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友好互助的深厚情谊。每读此文我都被深深地感染,更加热爱自己生活的这片热土,更激发了我珍爱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情感。这样一篇妙文佳品,要想指导学生学好却有一定的难度。这原因有三:一是学生生活在离草原较远的都市,没有机会亲眼观赏;二是即使到了草原也很难见到30年前未被人破坏的原始景观;三是就算找到了文中描述的那么一块好地方,学生缺乏老舍先生那热爱大自然最真挚的情感,也难以体验到草原美景。怎样才能领略到内蒙…  相似文献   

9.
回族作家李万成的草原背景小说是其草原情结的一种情感宣泄.在对立叙述中表现草原地带独特的地域文化风貌,揭示坦荡而粗放的风俗民情,彰显蒙古儿女自然磊落的情怀,蕴含着作者对这方土地深沉的眷念之情.对立叙述的深层美学意蕴体现在对悲剧美和崇高美的定格上;深层文学意蕴则主要表现在文本的气力充沛和浓郁的“草原味”两个方面.立足草原文化的底蕴,他能否开辟新的叙述境界还需读者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0.
一、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小语第十一册《草原》一文的教学,我根据课文内容做成课件。当美丽的草原在屏幕上出现时,学生看着这美丽的画面,伴随着优美的乐曲,进入到一种美妙奇丽的境界中。同时,抽动投影片,巧妙地把远迎客人、骏马奔驰和热情款待、载歌载舞的场面,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这时根据设计的问题,激发兴趣,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草原的特点。让学生小组讨论,我适当点拨,归纳草原的可爱美丽、人情风俗。最后,让学生看课文,领略作者初到草原,看见草原天地之优美,人民之热情,体会作者心中的愉快。让学生和作者一起陶醉在这…  相似文献   

11.
敖德斯尔和斯琴高娃合著的长篇小说《骑兵之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以激情优美的笔调,情趣隽永的艺术风格,成功地塑造了哈达巴图、义德尔等多彩多姿的英雄性格,墨彩交融地描绘了草原人民解放斗争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草原骑兵之歌。同作者的别具色香的短篇佳作一样,具有思想和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一、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情感因素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我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处理好含与露的关系。所“谓含”是指文中那些看来似乎浅显易懂、平淡无味,实则含意深刻、情味甚浓的内容,它需教师把握全文,理出全文的线索,着眼于部分与全文的关系,从而探究出文章内在的含义。“露”则指文中明明白白写着的,情感明露之处。教师善于通过对“露”的感知,去挖掘、理解内含的情感,从而达到以情悟道的教育效果。《草原》一文“写迎客”“、相见“”、款待“”、联欢”的盛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  相似文献   

13.
富有诗情画意的文章是我们每个人都爱读的文章,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就精选了很多这样的文章。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呢?化用清龚自珍的名句,“文章不是无情物,真情流露最动人”,通过层层品读文章语言,挖掘作者运用语言的奥秘,进而去感受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应该不失为明确的教学之道。以《草原》为例。老舍笔下的《草原》层次井然,是一篇富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要靠长期的阅读积累才能形成,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是语文教学的突破口,是语文教学的前提与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所在。一、在听中感知文本情感师:相信同学们读完之后对草原的景和草原的人一定有着很深的印象。(播放《草原晨曲》)景怎么样?人怎么样?师:下面,让我们跟随作者进入美丽、辽阔的大草原,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美丽的大草原图片并配乐)师:同学们喜欢草原吗?  相似文献   

15.
有人曾经说过,对于草原的描述,马头琴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只要有马头琴奏响的地方就有蒙古民族的存在.蒙古族民族乐器马头琴以特有的音色及悠长的连奏技法,淋漓尽致的展现出蒙古族人民朴实生活方式与自然结合的深切情感,这种情感来源于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及世代繁衍生息的历史情愫.本文以蒙古族文化传承为脉络,马头琴...  相似文献   

16.
《魂在草原》用独特的叙述视角,借音乐传说确认了民族身份,从而勾画出哈萨克人的文化精神,即善待生命、情感丰富、敢作敢为、笑对苦难、坚忍不拔。这是哈萨克民族文化之魂。  相似文献   

17.
[设计思路] 《草原》一课,以创新教育为指导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设计责编/吕谦者、参与者。课堂融“画———摆———唱———跳———讲”为一体,感受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教学通过前后呼应的手段,将去草原前的想象画,和去草原后的绘画作对比,学生充实了绘画内容,提高了绘画想象与创造能力,使学生感悟到绿草如茵的草原美丽景色。[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情感。学生分四个大组呈圆弧形就坐,互动学习。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草原》,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牧歌》。生:优美动听的音乐…  相似文献   

18.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草原吗?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草原》,(边说边板书课题,接着出示草原、羊群的彩图。然后边指彩图边对学生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草原美丽的风光,了解草原人民的风土人情。 2.全班自由朗读课文后,思考以下问题: (1)草原的景色怎样?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相似文献   

19.
草原是张承志文学生涯的诱因和温床,是他创作的摇篮。张承志的草原系列小说始终洋溢着对草原母亲、草原人民的爱。因成功地运用和借鉴了优美的民歌,其草原系列小说别有一番真挚、感伤而又深邃的韵味和扣人心弦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解读伟大建党精神,应拓宽情感研究视野。伟大建党精神的情感维度,内在于人的思想发展中,外显于社会实践发展中,包含求真求实之情、担当奉献之情、爱国主义之情、心系百姓的人民立场。情感的内涵与外显同时激发着情感功能,包含情感的表达方式、情感的社会效果以及形成的情感文化。情感维度研究,既可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的补充,亦可为中国精神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