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文章探讨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承和发展,回顾近80年的历程、特点和存在问题。文章也探讨了海外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情况,认为在深入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过程中,了解这些情况十分必要。文章认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在世界的崛起和影响日巨,将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新机遇期,把握新机遇期应处理好的各种问题,是其更好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佚名 《高中生》2011,(16):33
很多中外媒体报道中国年轻人时,经常一开头就说:"中国有4亿多年轻人。这些年轻人……"然后就用一大堆形容词或某个人的经历来描述所有年轻人。这样的文章实在是误导人,下次大家读到有关中国年轻人的文章时,可别忘了以下几点。这些媒体谈论的到底是中国的一小部分富裕的年轻人还是其他年轻人?倘若有人读到的文章是写中国年轻人的消费力,或者讲这些年轻人"从小到大没吃过苦",那么他千万要记得每个国家都有  相似文献   

3.
文章立论于学术生态理论,探讨中国教育学派缺位的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提出筹建学派的期望.文章认为,学术原创性不足是中国教育学派缺位的主要原因.此外,文章建议改变以专著论英雄的观念,大力提升论文的价值,突出大师的学派特征,大力促进中国教育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浅谈中西思维差异对英文写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生的英语文章带有“中国腔”,引起外国人的误解,其原因是受中西思维差异的影响。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式,文章直奔主题,注重形式,强调全文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螺旋式的,文章讲究达意,不是直接切入主题,而从不同侧面加以论述。中国学生只有掌握西方思维模式,培养英语思维,才能写出高水平的英语作文。  相似文献   

5.
1.第1段“对于中国的牛,我有特别的尊敬感情”在文章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2.第4段中加点词语“恩惠”在文章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3.请概括“中国牛”的品质。A.用文章的原话归纳中国牛的品质:______。B.用鲁迅先生的精辟论述归纳中国牛的品质:____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6.
过渡段是文章段落的桥梁和纽带。它能使文章结构完整,逻辑严密。过渡段有多种形式,试举几例:一、连贯式“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别了,我爱的中国》)这是作者在离别祖国时的感受,是眷恋,是期望,是奋进;它一咏三叹,贯串于文章的过渡段,成了全文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篇大文章。写好这篇大文章关键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进行科学和具体的分析,并且结合新时代特点,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来加以利用和转化。  相似文献   

8.
教育即生活     
不少报纸杂志上都曾刊登过这样的文章:西方的孩子的自立能力是如何强,而中国的孩子是怎样娇生惯养;西方的孩子是如何勤工俭学,而中国的孩子是怎样奢侈浪费;西方的孩子是如何诚实守信,而中国的孩子是怎样信口雌黄……当然,这样的文章看过会让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脸上无光,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9.
2015年10月31日上午,中国文章学研究会第30届学术研讨会在常熟理工学院隆重举行。会议论文主要分多元视野下的古代文章学研究、现代文章学研究提供的新思考与新动向两大板块,与会学者共同回顾了中国文章学的研究历程,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商讨热点、难点问题,就中国文章学研究诸领域及中国文章学学科建设、中国文章学与当代文化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过去论者甚少,有的文章只提及而没有展开论述,本文是初次试步。文章阐述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一中华民族文学风格的内涵及其民族艺术形式(以鲁迅为例);论述了毛泽东诗词是“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典范作品;同时指出创作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文艺作品,是完成新时期文艺使命并走向世界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香港的中国语文类刊物有四种:《中国语文通讯》、《普通话》、《语文建设通讯》和《词库建设通讯》。前三种是登载中国语言文字方面文章的理论性刊物;末一种主要刊登外来概念词和跟外语有关的某些中国概念词的理论文章,有时也登汉语词汇方面其他有研究价值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在这篇大文章中,毛泽东的贡献是基础性的。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为它确定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精彩的篇章。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题目下,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实践发展的主题是一以贯之的,理论创新的思路也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3.
平衡改革令中国成为亚洲中心美国《商业周刊》9月发表了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巴罗题为《中国改革缓慢但平稳》的文章,指出中国正日益成为亚洲的经济和政治中心。文章认为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逐步放宽对农业和地方企业的中央控制,吸引外国投资,并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文章还指出,中国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它对经济和政治改革采取渐进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14.
宋代文章评点中蕴涵着丰富的文章学内容,是中国文章学的宝贵的学术资源。但迄今为止,学界少有专门、系统梳理宋代文章评点本的成果,本文对宋代文章评点本进行力求系统的梳理、考录,以期呈现宋代文章评点文献全貌。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出发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海鹏研究员我想谈谈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近几年来,一些文章发表了一些意见,与以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说法有较大的差距。有些文章认为辛亥革命之前的中国是封建社会,辛亥革命以后...  相似文献   

16.
“反言”(或称“反言见意”)笔法,是指文章在特定的语境下,不以正面肯定的方式表达思想或情感,而是以说反话的方式予以暗示的一种隐微笔法.“反言”是古代文章批评家从文章作品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概念,它精炼地概括了中国古代文章创作中的一个悠久而又独特的笔法.“反言”笔法与中国史学传统中的“春秋书法”有着紧密联系,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人崇尚迂回的言说方式.“反言”笔法有助于文章产生陌生化、含蓄化和反讽的艺术效果,有利于增强文章耐人寻味的韵致.明确“反言”笔法的理论内涵、文化渊源及其蕴含的审美原则,有利于准确把握文章的言外之意,对于深入细致的文本分析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反言”理应成为中国古代文章批评话语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17.
黄晓菲 《考试周刊》2008,(18):37-38
中国是文章的泱泱大国,文章从先秦发展到现代经历了不同的变迁.本文从文章的始于年代开始,按朝代对文章的发展演变历程进行梳理,对各朝代文章所呈现出的不同形态、状态及特征作了简要的整理,以期有助于对文章、文章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历史命运的问题。文章首先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并指出探究任何社会问题都应有历史感;接着文章论述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关系,认为既然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那么马克思主义就应该是活生生的发展着的理论体系;最后文章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批判了所谓“互补论”,指出它企图取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指导地位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中国共产党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化身。除此之外,文章还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分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等问题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明日报》11月4日发表题为《红色巨龙》的文章说,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在世界上占第一位,到2025年将超过美国30%-40%。文章连续发问:俄罗斯的民主派还一口咬定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历史性竞争中一败涂地吗?为什么共产党中国能够做到的事情俄罗斯却做不到?中国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俄罗斯是否可以学习它的经验呢?在详尽地比较了中国和俄罗斯各自做了些什么之后,文章指出,许多前苏联领导人都说,错过了选择中国改革方案的机会。而中国谋略的关键是:中共中央是团结的,它一成不变地存在于每个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