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昕 《小学时代》2008,(11):36-36
我的博客名叫"昕昕的天空",是我很喜欢的小家。从二年级开始,作文就是我的最怕。我不会写、不敢写,却又不得不写。在外地上班的爸爸又不能每天都辅导我,所以他经常给我推荐小朋友的博客,从"佳玉宝贝""到"淘气小妞",从"钰儿"到"快乐小丫"……我看到许多和自己同龄小姑娘的作文,他们总能把自己身边的事写进作文,写得还很好看。于是,我也学习试着把自己身边的事写好。到三年级时,我的作文水平就有了明显的提高。四年级时,我央求爸爸给我注册了这个博客。  相似文献   

2.
博客开张,自写我主张!从2007年3月开始,本刊正式推出"我的博客"专栏。说出你思想的主张,亮出你文字的锋芒,就在"我的博客"! 曾在六七年前,我喜欢上了写文章,之所以只称为文章,是因为我觉得它们还不足以成为作品,每次尝试,我都会觉得这篇一定是我写得最好的,可是不久之后就认为下一篇才是最好的。正是这样的尝试,使我有了不少自娱自乐的收藏,也坚持着写文章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暑假里,老师在网上做了一个班级博客--"小溪流",里面有我们班上很多同学的好文章,还有老师给我们推荐的背诵材料……我们又多了一个学习的平台和交流的空间.我也想办一个自己的博客,在里面写日记,交朋友,学习知识……于是,我在妈妈的指导下开始申请博客了.  相似文献   

4.
初识风来云往,是在教育在线的博客里。她在博客里写了好几篇读《新教育》的感受,我从那些文字中感受到她的认真和勤奋。循着她的足迹来到新浪博客,果真看到一个认认真真、实实在在的小学教师。她认认真真地工作,实实在在地记录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每一次交流、与家长的每一次对话、每一个问题的处理……从那些自自然然、毫无矫饰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工作和生活的原生态。喜欢她如清风一般的质朴和清爽,还有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所以推荐给您,真诚地希望您也喜欢。  相似文献   

5.
韩秀霜 《辽宁教育》2009,(10):26-28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博客日益成为人们发布信息、对话交流的一个重要媒介,博客跨越时空的优势使其在教育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跟教育生活相关的博客我们称之为"教育博客".基于教育细节与教学案例反思为主的博客行为能够促进教师的学业成长,如今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而博客的同样突出的另一功能--交流反馈功能,更是给家校沟通涂上了绚丽的色彩,可以在家校协同教育方面绘出美丽的画卷.  相似文献   

6.
我问     
“博客圈”的内容可不可以投稿啊!也不是我自己的博客.是我看到别人的一些很好看的博文。还有我希望“博客圈”除了刊登一些文章以外.还能在最后给我们留些比如“精彩博客链接”。把更多好的博客推荐给我们。另外.能不能增加一个“国外知识大全”栏目.我想更多了解国外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读书偶得     
崔鹤同 《生活教育》2011,(11):58-59
最近一段时间在读周国平先生写的《周国平论教育》,很是喜欢。之所以喜欢是因为欣赏他简洁的文字中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更欣赏他文章中透露出对生活的从容和淡定。联系去年儿子给我推荐的《周国平论人生》一书,常常放在案头反复翻阅,看来,我  相似文献   

8.
张小安 《今日教育》2009,(11):56-57
最近我接到今日教育杂志社的约稿,让我给中小学教师推荐一本书,我欣然答应下来。虽然我已经够忙的了;但这件事是我感兴趣又乐意做的。我经常给我的学生们推荐课外读物,通常喜欢向他们推  相似文献   

9.
一、激发兴趣,传授技能 1.兴趣是原动力.要想让学生喜欢博客,激发兴趣是关键.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爱上博客,我将一些优秀的学生博客展示给全班同学看,激发他们也想拥有博客的愿望. 2.技能是生产力.从三年级起,学生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经过一年的学习,同学们已能进行简单的文字输入.在此基础上,我邀请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为全班学生建立了博客.单凭简单的文字输入能力,显然离管理博客还有距离.因此,我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教室示范管理步骤,比如,如何打开扬州教育博客网,怎样登陆博客等.然后,教给学生"日志管理"的简单技能:"发表日志""修改日志""插入图片"等,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还让他们学习"模板选择""添加背景音乐""图片管理"等.  相似文献   

10.
时下,教育博客如电波闪击着众多教师的心与眼。然而,有一段时间,我对上网却持有疑虑甚至不屑的态度。也许是因为,经常在报上读到一些网民网络成瘾的报道,心里渐渐产生了排斥的情绪。我对于在网络中的阅读与写作,曾经有过这样的观点:心浮气躁,哗众取宠,急功近利,缺乏思想。然而,几年前的一次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却让我开始改变对网络的看法。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有一位叫张文质的老师,鼎力向我们推介了一种全新的教研方式——教育博客。他说,教育博客可以开启教研及交流的无限开阔的平台;点击广阔的网络世界,我们完全可以自由地探索精彩的教育人生!张老师的话言之凿凿,极富鼓动性,让我触动很大。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请一位老师帮我在课堂教学网中申请了一个博客。他三下两下29就替我在“新思考教育网”上安了个家。没想到博客的操作程序如此简便,我一看就懂得如何申请及如何登陆了,心中窃喜!很快,我把自己以前写的一些关于教育教学的感悟发布在博客上去了,等待着别人来评头论足。果然,不出几天,各路新朋旧友还有一些未曾谋面的老师就在文章下面给我留了言——阿香:喜欢读你的文章。上次你的成长故事“逝水无痕”,就赚取了我很多眼泪。侠歌:教育写作应该是写着并成长着,写着并...  相似文献   

11.
我是从写教育随笔走上教科研之路的。这些年来,写了不少文章,其中一半左右是教育随笔,大概有200来篇,结集出版过两本随笔专著(与陈明华老师合著),颇受读者的欢迎。我一直在坚持写教育随笔,除了因为读者喜欢之外,还在于这种文章的  相似文献   

12.
读书偶得     
曹爱东 《生活教育》2011,(21):58-59
最近一段时间在读周国平先生写的《周国平论教育》,很是喜欢。之所以喜欢是因为欣赏他简洁的文字中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更欣赏他文章中透露出对生活的从容和淡定。联系去年儿子给我推荐的《周国平论人生》一书,常常放在案头反复翻阅,看来,我  相似文献   

13.
我喜欢写些胡思乱想的东西发到博客上。我的一个好朋友曾经这样说我:怪!开始我也没觉得,后来才发现,其实我的性格很多变,所以总是让人觉得如堕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我有个绰号,叫做"豆芽",这是"奶牛"同学给我起的。"奶牛"  相似文献   

14.
正"名人吗,都‘博客’。"这是春节晚会上一句经典台词。我尽管不是名人,但在我62个学生眼中也算得上是个"名人"。既然是"名人",哪能落伍不写博客呢?我在2006年3月8日正式开博,并向全班同学开放。一时间班上开博的学生前赴后继,每日写博客、给博客留言似乎成了我们的"自主作业"。这事还引起了《大连晚报》和开发区报等媒体的关注,连我自己也没想到这小小博客竟有如此魅力。记得在"开博"动员大会上,我曾和学生说:"在网上留下自己的童言,这是对自己童年最好的纪念。"我还亲自写了一篇范文:"敝人为师九载  相似文献   

15.
我喜欢周国平先生的作品已有20多年,一直欣赏他简洁的文字中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更欣赏他文章中透露出对生活的从容和淡定。最近几年,我不仅经常浏览周先生的博客,而且将《周国平文集》这套书摆放在自己案头,时常反复翻阅,细细品读领悟,并且摘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名家谈教育"中的一本,将周先生最近几年与教育有关的文章汇编而成。也许是喜欢周先生作品的原因,在大夏书系所有书籍中,我对这本书情有独钟。关于阅读,周先生在书中认为读书要阅读经典,千万不要跟着媒体跑,把时间浪费在流行读物上,不读对不起人家,读了败坏了精神胃口。他引用歌德曾经做过的一个实验:半年不读报纸,  相似文献   

16.
给我加油哟     
在朋友的鼓励下,我关闭了个人网站,开了博客,也开始"织围脖",每天自然也就会直接和一些网友打交道。来我博客浏览的人不少,有小学生,有业余作家,还有一些中小学老师,当然,大多是我以前教过的大学生和研究生。陆安南常来我的博客,于是,我也去她的博客看看,原来,她是云南的小学生,作文写得不错呀。这里推荐她一组作文,给大家欣赏一下,当然也可以提提意见,谈谈你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之友》2012,(8):56-57
如果你有话想说:我是一名初中生,我觉得我们在身上放一点零花钱很正常。我还觉得零花钱既然是给我零用的,就应该由我自己支配。所以我不喜欢妈妈总问我:"钱花哪儿了?""怎么就没了?"我妈妈每个星期给我一百块,这看起来挺多,但用起来不觉得。我每天要吃早点,买零食,买新出的杂志和漫画书,偶尔还要和几个哥们上馆子"嘬一顿"。我身边的同学比我有钱的多的是,他们的爸妈几乎每天都会给他们  相似文献   

18.
我的声音     
最近语文老师在班上给我们推荐了《读与写》这本杂志,还当堂读了《十一月的凡高》这篇文章,作者对凡高的事迹、画风,甚至是心情似乎都了然于胸,至少我是很喜欢的。老师给我们推荐《读与写》,我们也希望借助这一平台让我们自己创作的文字跃然纸上,我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育博客是一种博客式的个人网站,是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与学生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博客(blog)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超越传统时空局限,促进师生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记录教师与学生个人成长轨迹。巧用教育博客,通过游戏中激趣、阅读中感知、积累写话素材、以仿写为起步,不仅可以让二年级的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还能使他们乐于表达,有效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0.
《师道》2013,(5):43
【团队介绍】微教育行动,一个刚刚创建半年的团队,却又是一个希冀自己"速朽"的团队。一个有着特定而复杂背景的团队,开始了着力于"五微"的生活——微规模,微聚会,微纲领,微幸福,微祈愿。我们收获了微团的友情,我们有了专注的微意识,我们展开了新鲜的微生活。借用队员的话说,走在心桥之上,要义仅此一字:微。嗨,微起来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