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村组合并背景下组合竞选制的张力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组合并一定程度地改变了村委会选举的政治生态。不同村委会选举模式的适应性和承受力不尽相同。相比较而言,村委会"组合竞选制"更具张力弹性。为了适应村委会选举生态的改变,村委会组合竞选制在提名、候选人的审查、组合等环节和程序上需要进行调适和改进。  相似文献   

2.
美国总统的产生要经过候选人提名、候选人竞选、选举总统选举人、选举人投票选出总统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乡村选举是乡村社会中既有的多重力量互动的过程,包括政府组织的运作、党组织的意图、村干部的人情关系、村民的偏好等要素都影响着乡村选举的产生、变化和结果。乡村选举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候选人的产生,候选人的海选推举、票决、提名到最终确定牵涉了前述的多重力量的互动,候选人就是在这个复杂互动的网络中产生出来的。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了乡村选举的政治性内涵。  相似文献   

4.
我国对候选人规定高于一般选举人的资格条件,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宪法所规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分离、相统一原则的适用范围为县乡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对村委会成员候选人规定高于村委会选举一般选民的资格条件并不违宪。在法规中对村委会成员候选人规定高于村委会选举一般选民的资格条件,不仅不与民主和村民自治的原则相矛盾,而且是使农村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县乡人大与村委会不同,对县乡人大代表候选人和村委会成员候选人的要求也应不同。现行省级法规大多只是从积极的肯定的方面规定了村委会成员的资格条件,指标不具体,缺乏硬约束,无法或不太好进行资格审查,应着重从消极的否定的方面规定村委会成员候选人的限制性资格条件。  相似文献   

5.
村委会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但与村委会选举制度相关的行动者不仅包括村民,还包括基层政府和候选人。各方对村委会选举持有复杂多样的心理,包括支持、畏难、担心、无奈、功利、冷漠、实现自我价值以及追逐权力等。分析各方的心理有助于全面认识村委会选举的现状,有助于完善村委会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6.
论提名制度     
提名,即享有提名权者在选举时依照法律规定对国家代表机关代表候选人和其他需经选举产生的国家公职人员的候选人的提出和推荐,或者在组建其他国家机关时对其领导人人选的提出和推荐。对提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从个人角度看,它是提名者行使权利的一种法律行为;从国家角度看,它是组织国家机关的一种国家活动。统治阶级  相似文献   

7.
我国代表选举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选举制度弊端较多,在候选人的提名和确定,直接选举的范围,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等方面都存在制度上的不足。重视选民或代表提名推荐的代表候选人,引入竞选制度,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增加专职代表的名额,建立选举诉讼制度是当前完善我国代表选举制度可以采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1989年,安徽省岳西县莲云乡腾云村首次采用组合竞选制选举村委会主任,打破了上级提名、村民举手通过的形式,实现了腾云村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民主政治。20年间,腾云村共历经七届村委会,其中五届采取的是组合竞选制模式产生的领导班子。然而,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采取的是“海选”模式。组合竞选制在经过几次实践后.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能全面推广,与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9.
在村民委员会竞争性选举中,"贿选"现象愈演愈烈。农村选举中存在的"贿选"问题,妨碍了农村优秀人才的选拔,败坏了农村社会风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农村民主进程,已成为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一大障碍。"贿选"问题倘若处理不当,极易形成危害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村委会"贿选"主要有地域差异性、形式多样性、主体团队性、手段隐蔽性等特征,文章通过分析"贿选"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治理"贿选"的对策,认为从法律界定、理顺乡镇府与村委会关系、规范村委会民主选举程序等方面采取措施可以有效遏制"贿选"现象的蔓延。  相似文献   

10.
选举制度和代表制度作为我国人大制度的基本制度,需要随着民主的发展不断健全和完善,包括代表候选人申请、提名制度,保障选举的自由,扩大直选范围,代表结构和构成的完善,代表专职化以及代表竞选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