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指导人们追求一种最好的生活方式,达到人生的和谐、完美的最高境界,培养集道德、智慧、美感诸品质于一身的公民。雅典和谐教育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背景密不可分的。它极大地影响了欧洲教育,是后世西方和谐教育理论的历史源头。  相似文献   

2.
论"以学生为中心"的"和谐教育"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教育”是使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关键在于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该文在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进行历史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从“教”“学”活动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人才素质和谐、教育环境和谐四个方面推进我国“和谐教育”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所谓“和谐”,即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延伸到课堂,主要是指课堂里学生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如教学中,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艺术,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等等,都是和谐课堂的重要体现。近年来,贵溪市实验小学,乘着课改的春风,用“构建和谐课堂、张扬学生个性”的育人思想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从而使学校迈入和谐发展的快车道。对“和谐课堂”的理解,贵溪市实验小学的教师们认为:学生进课堂以前和出课堂的时候有了变化,是一节扎实而有效率的课,这样的课堂应是“和谐的课堂”;课堂上不完全是预设的,在教学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是一节丰实的课,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只要是一心为孩子、为学生上课,而不是上给其他听课的人听的,是一节平时都能上的家常课,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课堂上虽有缺憾但又努力完善着,是一节真实的课,这样的课堂也是“和谐的课堂”……  相似文献   

4.
话题:建设和谐科组(上)导语:这是本栏目创办以来,读者投稿最踊跃的话题。显然,对于科组建设,大家都有话要说。科组,是教师须臾不可离的工作小环境。科组气候影响着教师敏锐的神经。健康的科组氛围,让教师工作愉悦;而不健康的弄虚作假的科组作风,无疑将干扰教师对自己肩负的教育使命的理解,影响他们走进课堂的心情。因此,建设和谐科组就成为大多数教师的共识和强烈企盼。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开启了高校建设的新思路.构建和谐校园,可以充分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精髓.百"和"人为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和"是尊重学者个性、营造宽容环境的管理理念;是坚持真理,尊重差异的学术品质;是乐于共享,善于合作的工作态度;是因材施教、德术兼备的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6.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和谐指事物发展处于协调、均衡、有序的状态。构建和谐从传统的中国文化来讲,就是构建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对于如何发展理想社会的逐步深入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当加强对和谐思维方式的研究和应用,但首先要正确揭示“辩证思维“与“和谐思维“的关系.不能把“和谐思维“与“辩证思维“对立起来;与“和谐思维“相对应的应当是“对立思维“、“斗争哲学“;但“对立思维“与“和谐思维“的对立并不简单地表现在“重视斗争“还是“重视同一“这个层面上,和谐思维决不是“和谐为主,斗争为辅“;对和谐思维的本质和特征,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和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同时也是一种审美理想.反映在文学艺术中就是一种和谐美,和谐美是人与自然、社会、人与人以及自身的动态的和谐关系,它在今天仍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校长的权力分为"硬权力"和"软权力",即奖赏权、强制权和法定权为校长的"硬权力",感召力和专长权为校长的"软权力"。校长权力是集"硬权力"和"软权力"于一身的。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命题。“和谐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事业的内在要求。“和谐教育”的根基在于构建人性化的教育组织和制度,其中,特别需要再发现“非正式组织”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它对人的和谐发展固有的奠基功能,并以此改造、丰富和完善现有学校组织,把学校建成富有人性、充满和谐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1.
"和合"与"和谐"辨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来看,和与合不仅不完全同义,而且还有内在抵牾之处;和合容易导致对和或和谐思想的严重误解,不能说和合学是对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正确理解和科学继承。和合与和谐之间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和合起来的结果并不都是和谐。以和合为核心概念而建立起来的繁复的和合学体系是不牢靠的,很难指望它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科研型"的高中语文教师和"自主型"的高中学生的和谐结合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必然趋势。这和谐结合是符合时代的教育教学理念的精神,是这两者知识层级、能力层级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3.
近来,打开媒体,出现在我们眼前最多的词莫过于“和谐”了,大到国家要构建和谐社会,小到学校要创建和谐校园。看来,弘扬“以和为贵”的儒家文化在维系着中华文明走过生生不息的两千多年之后的今天,仍有它的积极意义和现实意义。由此,我联想到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联想到了语文学科  相似文献   

14.
杨福和 《集宁师专学报》2007,29(1):39-41,44
本文试从个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等三个方面对和谐社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想当一名优秀的珠算教师,非练就一身过硬的功夫不可.深厚的珠算教学功底,犹如高楼大厦坚实的地基,又似参天大树深扎于地下的粗壮根须.珠算教师的功夫可分为"硬功"和"内功"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层面的角度讲,和谐意味着人际关系和谐;从个体的角度讲,和谐意味着身心关系的和谐;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来说,和谐就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一个和谐社会,虽然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协调、个人内心世界的调整,但最根本的在于人与人的和谐.创建和谐校园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和境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7.
小猫"淘淘"     
我有一只小猫,叫"淘淘". 我的淘淘很可爱,一身雪白的毛,大大的眼睛里总藏着胆怯.它长着一个小巧灵敏的鼻子,整天东嗅嗅西闻闻;小小的爪子老也不闲着,这挠挠那抓抓;耳朵也是软绵绵的,摸起来真舒服.淘淘缩起身子来就像一团雪.  相似文献   

18.
学生经常将“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这三个概念混淆起来 ,在做题时作错误判断。在教学过程中 ,我采取以下三个教学步骤后 ,学生的出错率就明显下降了。1 帮助学生详细分析概念的含义1.1 保护色 动物具有相似于栖息环境 (可理解为“背景” ,即绘画、摄影作品中衬托主体的背后景物 )的色彩的体色。它的客观效果是使其它的动物较难发现自己 ,但在动物离开该栖息环境或环境色彩出现改变时 ,该体色的保护作用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产生反效果。例如 ,雪兔在冬季的一身白色处在雪地这一背景中是保护色 ,起保护作用 ,但遇上降雪延迟 ,一身白色更易…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的贾母形象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见的睿智通达的老祖母的形象。在她的身上,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内容,其中最突出的是传统“和”文化。依据文本,从贾母自身的和谐、与人的和谐、与自然的和谐等几方面探索中国“和”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天人合一"思想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二是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天人合一"思想对于保护西部生态环境的启示有重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整体观念;树立生态伦理学观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