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年前他们(本来生活网CEO喻华峰等人)来果园找我们合作,正好我们也想把橙子销到北京等大城市。考虑到现在很多人希望不用去超市就能买到水果,喻华峰说他们搞电子商务的可以直接送货到别人家里,我们就谈成了。第一年卖了200吨橙子,实在太少了,但开头开得好,第二年我们本来答应给他2000吨,但我们这边不够卖,只给了他1400吨,今年能够保证给他1600吨,到明后年可能还会慢慢增加。后来我跟他本人见面很少了,业务方面的事都是子孙辈在跟他们打交道,他们之间联系得多。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在现在果园的基础上扩大3倍种植面积,但是扩大  相似文献   

2.
地市级的广播电台由于地域的限制,影响力跟省级媒体和中央级媒体不可能相提并论,如何增强地方台新闻的影响力,是我们地市级新闻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本人结合工作实践,谈一下如何进一步增强新闻节目的影响力。一、全力打造品牌节目,提高节目质量1.加大现场报道含量例如,我们佳木斯人民广播电台把延续四十多年的传统新闻节目《全市新闻联播》做了进一步调整,节目时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电视谈话节目以星火燎原之势占据了电视节目的半壁江山,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那些时而轻松融洽、时而睿智幽默的谈话节目,总能使观众的情绪起伏跌宕,让人有畅快淋漓之感。认真想来,做好一档成功的电视谈话节目要把握的因素很多,但是笔者发现,主持人的现场把握及引导是最重要的,而现场把握与引导来自主持人有效、得当的倾听。那么,如何培养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有效、得当的倾听呢?认识倾听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都渴望别人能倾听我们说话,当我们的讲话没有人倾听或根本就引不起别人的注意时,我们的内心就会失落,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甚至会引发焦虑情绪。因此,学会倾听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倾听是人与人交流的开始,是言语循环中的第一个环节,它是交流的基础,有  相似文献   

4.
屈指一算,我编快讯节目已三年有余,三年来真是有苦有甜,苦甜参半。我们武进县电台的快讯节目,原先稿件比较少,这里面有诸多客观因素,也有许多主观原因。我首先从主观上做了一些努力:一是改进编辑工作态度。通讯员分布在全县各乡,电话打到城里不容易,我在电话里尽量用和气的语调同他们交谈,即使有时他们发的快讯在全县来说微不足道,我也耐心地记录下来,这样一旦他们到电台来翻看记录本,看到自已的快讯已记录在册,会感到一阵欣慰,同时也会把自己的快讯和别人的快讯作  相似文献   

5.
每晚,你只要看河南台,就会看见潘婷,不是坐在荧屏上向你预报节目,就是铆足了劲儿主持各类晚会或五花八门的竞赛;要不,就跟各色人等聊天,拿着录音话筒往别人嘴下伸,快嘴快舌地提问题;要不然嘻嘻哈哈地混在孩子堆里做游戏…  相似文献   

6.
我从事广播事业的时间较短,从业经验比较少,不过还好,我身边的同事和领导都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许多有关电台主持人的经验。其实就像做节目那样,我希望你跟我一样,读下面的文字,觉得我们是在聊天,而不是在看一篇很枯燥的文章,希望你和我一样,在听到广播的  相似文献   

7.
频道或节目的收视观众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在固定的时段收看固定频道的固定节目,他们能清楚的说出该节目或频道主持人的名字以及每期节目的内容。他们甚至会模仿主持人的穿着打扮以及语言,并经常将节目的内容作为引经据典的依据。这样的一群人,我们称之为该频道或节目的忠诚观众。忠实观众比例的多少对节目收视的稳定和生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声屏世界》2007,(12):39-39
晚上齐成了听广播的习惯,有些好节目会让你感觉比梦还要香甜。想想自己做广播,是上午的两档娱乐节目,就是风格亲切、充满激情的那种;而喜欢的则是晚间节目,关于人生话题类的,聊聊生活的点滴、介绍好书,总而言之越深刻越好,越哲理越好。似乎白天是快乐的,晚上是思考的。白天自己做节目,尽量给别人带来享受,晚间当听众,享受着别人给自己带来的乐趣,这就是“乐在其中”。有的时候,生活当中的我们也是如此——可以溶入其中,也可以跳出来看看,思考后再跳回去。这样的人生是智慧的。  相似文献   

9.
《青年记者》2010,(13):47-49
主持人的话:最近,媒体报道了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在录制一期“反映娱乐记者工作经历和生活现状”的节目时,因内容设置过于追求娱乐效果让娱乐记者反感的事情。平心而论,娱乐记者是记者里面做新闻最辛苦的群体之一,做一些普通新闻,就会被评价说没爆点,报纸杂志不好卖;做些劲爆的,又会引来各方的批评,说挖人隐私等等。我们的这些同行兄弟.他们在工作中有着怎样的酸甜苦辣,他们是怎样评价自己这个群体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少儿节目主持人,面对小观众,我打心里感到——让我们靠得近一点。当我出现在屏幕上,主持每周一期的少儿节目——《金色童年》时,我梦想自己有一天能和中央台的鞠萍一样,做一个不老的“姐姐”。每天,我认真地做着各种准备:背台词、找感觉、梳上漂亮的小辫子、穿上活泼可爱的衣裙……我以为,这一切会使我在孩子们心中成为一名真正的主持人姐姐。可两次采访改变了看法。第一次是到一所幼儿园做节目。走进教室,孩子们热情而又有礼貌地跟我打招呼,可有好多孩子喊出的是“阿姨好”,而不是“姐姐好”,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才认…  相似文献   

11.
继续爬坡     
齐鲁台开播已经整整五年了。五年间的困难、艰辛 ,不足为外人道 ,也不必为外人道。因为 ,办电视台是为了给人看节目 ,而不是为了给人看困难 ;整天把自己的不容易拿出来向别人展览 ,算不上光荣。至于五年来的成绩 ,也不必多提 ,因为过去的成绩并不能为未来证明和保证什么。总把过去的成绩给人看 ,更算不上光荣。几年来 ,我们报道过许多经济巨人在一夜之间垮台的新闻。稍不留神 ,这种新闻就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更何况 ,齐鲁台的抗风险能力还不强 ,更算不上什么巨人。关键是今后我们将要做什么。首先 ,是要将齐鲁台这个平台做得更大。我们要力争…  相似文献   

12.
袁岳 《图书馆杂志》2008,27(5):81-88
袁岳: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每个人都身处其中,尤其是我们中国人.很多人都说中国国情是什么?老外在我们中国做生意,我们会说他们不懂我们的国情,人家就请教你了"你说中国国情到底有些什么啊?"我们会发现国情也不容易说出来,我们到底是什么国情跟人家不一样?事实上在我们中国,国情有两样法宝.  相似文献   

13.
星云大师是个喜欢也擅长和别人交流的人,早在2007年他就和凤凰卫视的大boss刘长乐,在电视上做过一个很长很轰动的对话节目,还出了一本很热很畅销的书叫《包容的智慧》。一年后,81岁高龄的大  相似文献   

14.
刚才贾总监做了一个简短的总结,做为一个频率,八年的时间也不算短,应该可以说是在听众当中扎下了一定的根基,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交通台给我们每个人提供了一个“992节目短信集锦”,这是来自一般基层的听众对我们这个节目,对我们交通频率的点评,也算他们的点评感受,他们一些真情流露,  相似文献   

15.
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社会论坛》节目是一个让广大听众直接参与的热线节目。它固定时间,让听众通过电话就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发表意见,同步播出,这在国内广播界尚不多见。一年多前,刚刚开设这个节目的时候,我们是捏着一把汗的:这个节目用普通话主持,而广东是方言区,电话还未普及,听众打电话来又不是为了点歌、做游戏拿奖品,也不是跟主持人谈心,而是正儿八经地剖析、讨论社会问题,会有听众打电话来吗?如果  相似文献   

16.
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成功。但在别人的成功史中,我们常常发现,这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在创业之初常常被人讥笑“太傻”。 一辆客机在大沙漠里失事,仅有11人幸存。11人中,有大学教授,家庭主妇,政府官员,公司经理,此外,还有一个叫彼得的傻子。他们的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找到水源,否则他们很快会在沙漠里渴死。  相似文献   

17.
宋思霖 《声屏世界》2006,(10):36-36
时至今天,电视谈话节目数量繁多,节目类型也各不相同。本文着重对人际沟通类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定位做一些分析。在这类节目中,主持人是作为一个倾听者、一个组织者的身份出现,调动现场气氛,控制话题的行进方向。主持人首先应该是一个能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在现场,更多的时候是怎么能鼓动起谈话对象、嘉宾和观众,让他们畅所欲言,当营造出这个环境以后,主持人的倾听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所有的谈话者都希望得到尊重。但是在一些谈话类节目中经常会感觉到一些主持人似乎缺点什么,其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在听,他在问第一个问题时,想的是第二个问题该…  相似文献   

18.
封面延伸     
陈志:湖北广电总台电视教育频道主持人。目前正做着的有《健康百分百》、《阳光百家乐》、《阳光标点生活》三档风格迥异的日播节目。形容别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够客观。可是要来形容自己,让陌生或者熟悉的朋友认识真正的我,我真想此处省略多少字来交差。前两天跟远方的姐姐通电话,老姐说:有次你突然对我说:人生来就  相似文献   

19.
声屏博客     
段丽敏:白天很懂夜的黑晚上养成了听广播的习惯,有些好节目会让你感觉比梦还要香甜。想想自己做广播,是上午的两档娱乐节目,就是风格亲切、充满激情的那种;而喜欢的则是晚间节目,关于人生话题类的,聊聊生活的点滴、介绍好书,总而言之越深刻越好,越哲理越好。似乎白天是快乐的,晚上是思考的。白天自己做节目,尽量给别人带来享受,晚间当听  相似文献   

20.
刘宏 《青年记者》2006,(17):17-18
最近,选秀节目在中国十分流行,打开电视,很多频道都在播这样的节目,好像我们进入了选秀时代。当这样的节目成为一种媒介现象时,我们就无法回避,谈论它经常会有两种结果,一是别人认为你是泼冷水,用老掉牙的陈词滥调来诋毁新生事物,比如,批评超女就常常得到这种效果;另外一种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