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遗失物是所有人或合法占有人丧失占有的有主财产。其构成要件包括:遗失人丧失了财产之占有,遗失人丧失占有须非出于本意,非被不法侵害人占有之财产,须非埋藏物,须为有主财产。  相似文献   

2.
所有权客体价值化之极端即为货币,囿于货币的高度替代性和消耗性,为了维护交易秩序,"占有即所有"是对货币价值占有中主体的权利义务做了强制性配置。丧失的货币一旦被替代或者消费,货币占有丧失人就无从追索原货币,因此当事人只能请求不当得利或者侵权请求权。如此并不能完全地保护货币占有丧失人的利益,为此可以借鉴英美法衡平规则的适用,赋予受损人对代位物的追及权或优先权。由此,丧失的货币就可以被作为拟制信托的财产,而货币占有人就是受托人,货币占有丧失人就是受益人,同时对于所丧失的金钱代位物,原货币占有丧失人也享有法定的优先权,可以选择适用。  相似文献   

3.
动产因其具有可移动性和位置的可变换性,加之占有人之过失,就会导致遗失之风险.那么当物遗失后,如何保护原权利人之权利,发挥物之价值,实现对物之有效利用,维护经济交往的正常有序进行?仅仅规定拾得人的一系列强制性义务是不够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应是通过正确的确立拾得人的切实可行的权利和义务,以此来刺激拾得人尽快确定物之所属,以实现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4.
论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作为当代民法上一项重要制度,是在日尔曼法"以手护手"原则的基础上又吸纳了罗马法取得时效制度,从而得以产生发展起来.该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依据在于,动产占有的公信力和交易秩序整体保护高于个人权利保护的法律理念.善意取得的法律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受让人取得财产是出于善意;转让人必须为无权处分财产的人;取得的财产必须是依法可以流通的动产;取得的方式须通过交易,有偿获得;无权处分人对于其非法转让财产的占有,须基于原所有人的意思.善意取得的后果,是原所有人丧失了对动产的一切权利,善意受让人成为动产新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正义的性质和正义的起源是连为一体的,互为说明的,正义是什么?正义从何而来?休谟认为正义不是人类最初就有的自然之德,而是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人们设计的人为之德;正义起源于人的自私性,起地人泊无限与物供给的有限之矛盾冲突,正义是们为稳定财产占有而达成的一种限制人自利之危害的社会协议或契约。  相似文献   

6.
押财产享有所有权即扣押的财产属于其合法的收入,或者是其工资、薪水,或者是其劳动所得,或者是其继承的遗产,或者是其接受馈赠所得,只要有证据证明扣押的财产存有这些情形之一的,就应当认定属于被追诉人的合法财产。被追诉人有合理根据占有、管理的财产,即被追诉人虽然对财产不  相似文献   

7.
古代的罗马法学、近代的自然法学派都企图用“先占”说在法学的范围之内解释占有从事实向权利的转化,但都没有使问题真正得到解决。萨维尼的历史法学派提出“他主占有”说,是对“先占”说的否定。它虽不能揭开财产产生之谜,但却开始走出了狭小的法学领地。马克思认为,占有首先是经济学概念,其次才是法学概念。他把人在特定社会形式中的生产性劳动作为考察问题的出发点,通过“生产性占有”这一概念去解释占有从事实到权利的生成问题,从而科学地阐明了财产的起源与性质。这是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管子》是一部治国理财的经典著作,里面蕴含着丰富的财产思想,其中有许多财产思想非常先进和合理,对我们这个时代都不乏借鉴意义,值得探究。《管子》对财产进行了分类,主要有土地、各种生产生活资料以及货币。这些财产的来源是人的劳动,包括生产劳动和商业经营。财产维系着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对财产的占有欲望是人的天性。《管子》主张对社会财产要合理分配,要“藏富于民”,民富国才强。财产不仅是物质资料,它还有一定的伦理向度,和人的道德伦理密切相关,是道德的物质基础和保证,财产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人的生存以及人的更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民法中的“占有”是指占有人时于物有事实上的管领力.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存在本权说、占有说和修正说,其中,最为妥当的是平稳占有说.基于以上理解,财产犯罪中的“非法占有”是指行为人运用不法侵害手段严重违反法秩序,违背他人意志,破坏其对财物的“平稳的支配关系”,强行建立对财物的“新的支配关系”.  相似文献   

10.
无本之木必将枯萎,因为它丢失了本的营养;无本之源必定干涸,因为它丧失了本的联系;无"本"的课堂教学设计必然失败,因为它遗失了"本"的特点、"本"的精彩。  相似文献   

11.
散文是一种相对自由的文体,很多经验和感受是作家在写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融入了个人的审美体会,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其中的奥妙难以化成简单的教条来传授?然而,教学虽“不能使人巧”,却“能与人规矩”,“怎样写散文”是可教可学的。本文从散文写作实践出发,重点解析散文的构思、赋形、选技,探寻散文的写作路径。  相似文献   

12.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财产继承法规更加完善,对妇女财产权的规定更为详备,基于女性的特殊身份,其财产权利呈现出多重性的特点,其中在室女的财产权较前扩大,除与兄弟分析家产外,亦可继承户绝财产的全部或绝大部分,同时又可借助嫁资而获得部分财产继承权。  相似文献   

13.
违法性认识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违法性认识,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否违反刑法规范的认识。违法性认识在犯罪故意中应占据何种地位,中外刑法学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既然违法性认识和社会危害性认识都反映了行为人的反规范意识,体现了犯罪故意的本质特征,行为人只要具有其一,就应认为具有犯罪故意。  相似文献   

14.
从现行民事立法分析,遗失物属于特定主体享有所有权的有主物,但是由于遗失这一法律事件的发生,所有人依法行使物上请求权的同时应向拾得者支付相应费用,拾得者在承担归还义务的同时也享有费用请求权,还可以基于失主的承诺获取报酬。在夸后的立法中,笔者认为应该确立拾得者的报酬请求权和附条件的取得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15.
遗失物归属是遗失物拾得制度的核心内容。关于遗失物归属有不同的立法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采取拾得人不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要求我国民事立法在遗失物归属制度上,应确立拾得人可以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但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履行了法定义务;非为不法行为;法定期间届满;失主不主张权利。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公司法理论中,股东仅仅对公司负有依法出资或缴纳股款的义务,股东相互之间并不存在任何法律上的义务。然而,公司发展的历史证明:支配股东侵害公司、中小股东及债权人利益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建立确认支配股东诚信义务的根据,对完善现代公司法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介绍各个时期民法占有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各种占有概念的分析与比较,指出传统上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占有以强调对财产的保护为出发点、以确定财产的归属为归宿来研究占有问题,对占有进行理解。而现代民法日益重视财产利用,现代占有的实质是:强调对财产更好地合法利用。因此,应该从如何利用这一角度出发,赋予占有以全新概念,进加强对现代民法占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李奕 《铜仁学院学报》2005,7(3):41-43,56
民法典中是否纳入知识产权的内容一直为学界所争论,本文从知识产权的本质、民法典逻辑体系的系统化和科学化,以及知识经济的内在需要等方面的考量出发,认为应当将知识产权的内容纳入到民法典中,并就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立法体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网络虚拟财产民法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网络虚拟财产权是一种准物权。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人应为玩家。在当前缺乏相关法律规制网络虚拟财产转让的情况下,网络虚拟财产转让可以准用我国《物权法》有关物权变动和公示的规定。如果玩家违反服务合同约定,游戏服务商有权停止玩家游戏账号的使用。游戏服务商在停止玩家账号使用前应当预先通知玩家。游戏服务商负有保障玩家网络虚拟财产安全的义务。在第三人窃取玩家网络虚拟财产且玩家无法确定侵害第三人的情形,游戏服务商是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尚书新义》为其变法的理论支柱,但久已亡佚,程元敏《三经新义辑考汇评(一)——〈尚书〉》一书辑录王氏《书》说554条,然遗漏东阳陈大猷《书集传》一书。《书集传》引王安石书说259条,42条同于诸家所引,58条可与诸家所引相互参正,其中159条不为历代《尚书》家引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