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组织宣布“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下称“代表作”);28日。在中国化部办公大楼内举行了证书颁发仪式。联合国教科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向孙家正部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化厅吕家传颁发了“代表作”证书。这个崇高的荣誉同时也将保护“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神圣使命赋予了我们。  相似文献   

2.
2010年6月12日,是我国第5个文化遗产日。为体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的丰富性并展示“非遗”数字化保护与研究的方式及其成果,突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在信息化时代与新技术的结合与应用,日前,以展示“非遗”数字化成果为主题的《感受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展。  相似文献   

3.
2010年11月16日,"中医针灸"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称"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4.
中国素有“十年磨一剑”的古训,而以此比喻中国向联合国教科组织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下称代表作)的情况,是十分准确的。十年磨剑,要有恒心和耐力。我把申报“代表作”比作十年磨剑,主要是此意思。另一层意思是。十年磨出的是一把为国争光的宝剑。我们申报“代表作”的工作如同磨剑,付出很多辛苦,但终于为祖国争得荣誉。截至目前,中国拥有代表作的总数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5.
锣钲音乐,越南人又称之为“西原锣钲音乐”,2005年11月25日被联合国教科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化遗产代表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公元2001年5月18日.对于中国昆剧来说是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命名.不仅大大提高了昆剧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开拓了昆剧生存活动的空间,而且向昆剧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昆剧.已经不仅仅属于中华民族.而属于全人类.今天的昆剧.已经不仅仅属于过去.更属于未来。  相似文献   

7.
《中外文化交流》2014,(8):73-78
2013年12月4日,联合图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铝录,也是中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中国是目前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从风泊鸾飘的中国书法,到复杂精细的宣纸制作技艺,再到韵味醇厚的京剧……对于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作,你了解多少?  相似文献   

8.
10月22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局和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办事处主办,上海市徐汇区文化馆承办的以弘扬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乐声悠扬·民间天籁”——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民间音乐展演在上海举行。这是继2007年长三角非物质戏曲展演、长三角非物质文化民俗展演后,苏浙沪三地又一次联手举办的大型展演活动。演出突破传统的表演方式,  相似文献   

9.
信息传真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申遗”成功去年11月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在北京向中国文化孙家正部长颁发中国入选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的证书。此番入选的是“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而“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中国首次与外国就同一非物质遗产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并通过的项目。据悉,“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包括“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和“哈密木…  相似文献   

10.
新年第一天,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人类学与民俗研究中心主办、近30所高校协办的第二届“青年文化遗产日”在北京大学举办。以“支持中国民间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为主题的本届活动,参与者来自有关专家、学者、记者、在校大学生等近百人,其内容有中央美院非物质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的题为《认知文化的人民性》的演讲;中国民间剪纸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片《正在消失的母亲河》的放映;大学生签名仪式和剪纸表演等。去年同一天,首届“青年文化遗产日”是在王府井步行街举办的,其主题是“中国非…  相似文献   

11.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74-275
5月18日是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10周年纪念日。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文物局、黄浦区人民政府主办,黄浦区文化局、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昆剧团、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承办,上海三山会馆管理处协办的“水磨传馨——海上昆曲文化展”在上海三山会馆开幕。该展是上海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昆曲文物文献展,  相似文献   

12.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62-262
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于6月1日起施行。这是继《文物保护法》颁布近30年来,中国文化领域又一部重要法律,在文化建设立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共6章45条,包括了总则、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代表性项目名录、传承与传播、法律责任等5个方面,明确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13.
由中共嘉定区徐行镇党委、徐行镇人民政府主办的“徐行草编展”于6月14日~7月15日在嘉定竹刻博物馆展出。“徐行草编”是嘉定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继嘉定竹刻之后被列入第2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为了进一步扩大“徐行草编”的社会知名度,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作用,因此展览在“中国文化遗产日”当天举行开幕式。展览内容丰富,展出了由各类黄草编织的展品近150件,集中反映了徐行草编工艺的发展概貌。  相似文献   

14.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称“非遗”)日益成为时代强音和全民共识之际,我们即将迎来我国的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为此,本刊专访了文化部周和平副部长。  相似文献   

15.
昆曲     
吴新雷 《寻根》2003,(1):77-83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首批19个“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或译为“人类精神文化遗产杰作”)的名单,我国的昆曲艺术名列榜首,消息传来,戏剧界人心振奋!那末,昆曲为何能成为举世公认的文化瑰宝呢?它的历史源流和艺术特征是怎么样的呢?昆腔、昆曲、昆剧的历史渊源昆曲发生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据明魏良辅《南词引正》记载,昆山的千墩是昆腔起源于民间的实证之地,而元末千墩人顾坚是最早的见证人和原创歌手。又据周元在《泾林续记》中披露,明太祖洪武…  相似文献   

16.
《中外文化交流》2014,(10):15-15
2014年8月20日,文化部第一次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向记者介绍了近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弦乐器,古琴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享有"国乐明珠"的美誉。古琴的文化价值已被世界公认,2003年成为继昆曲之后中国第二项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今,古琴的收藏价值得以升华提炼,中国古琴的拍卖行情迅速升温,在2010春拍中,中国嘉德、北京永乐、北京保利和北京匡时共推出16床古琴,总成交率93.75%。  相似文献   

18.
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数十年来,这一节日让更多的民众了解并走进博物馆。今年5月18日,以“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为主题的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在各国展开。  相似文献   

19.
王蔚波 《寻根》2011,(3):60-71
河南省淮阳县的太昊伏羲祭典,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世代相承的一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民俗活动,是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昆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认.名列世界第一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榜首,非常有利于中国人民重新认识昆剧,有利于昆剧进一步争取国家和社会的保护、支持。最近文化部推出的十年规划,就是保护、支持的新举措。这个蓝图.要靠方方面面的努力才能实现。对于昆剧来说.联合国的承认只是“借东风”而已,最要紧的还是靠自身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不断深入地征服人民,征服社会。所以,这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昆剧界的责任。对此,我有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