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诰命”系明朝政府对其官员家属的封赠文件。喜欢看戏的人,大都对戏里的“诰命夫人”印象深刻,因为凡遇“诰命夫人”出场,必地位尊贵,大小官吏恭敬异常。旧朝中国传统,妇女的最高理想,就是博得“诰命”加身。  相似文献   

2.
明代"诰命"     
"诰命"系明朝政府对其官员家属的封赠文件.喜欢看戏的人,大都对戏里的"诰命夫人"印象深刻,因为凡遇"诰命夫人"出场,必地位尊贵,大小官吏恭敬异常.旧朝中国传统,妇女的最高理想,就是博得"诰命"加身.  相似文献   

3.
《湖北档案》2010,(1):F0003-F0003
清康熙四十二年,吴豹任湖广彝陵镇(今宜昌市城区)左营游击将军,因戍守有功受到嘉奖。诰命自右至左,依次为深灰、中黄、米黄、浅灰四色,织有提花云纹、升降状双龙及“奉天诰命”字样。  相似文献   

4.
程大鲲 《兰台世界》2004,(11):38-38
诰命、敕命是中国古代皇帝颁发的一种文书,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武官员受封,由朝廷授予文书,名之为“告身”,即相当于现代官员的委任书。清朝规定:覃恩封赠五品以上官员及世爵承袭罔替者,发给诰命。敕封外藩(指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边远地区的蒙古族、维吾尔族贵族),覃恩封赠六品以下官员及世爵有袭次者,发给敕命。  相似文献   

5.
张家胜  王磊 《湖北档案》2007,(10):44-46
在“文革”期间,发生一桩诡谲怪诞的所谓“梅花党”案件。传言“梅花党”为美国中央情报局下属的一个秘密组织,而刘少奇夫人王光美与李宗仁夫人郭德洁等人都是它的重要成员。当年,有关“梅花党”的故事曾经广为流传.一些子虚乌有的“情节”还被写进手抄本小说《一双绣花鞋》中。江青等人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大肆追查“梅花党”制造了大量骇人听闻的冤案。  相似文献   

6.
绿茵场上。对方门前。队友的一个妙传,把球送到了你的面前。机不可失,你抬起脚来凌空一记抽射。球,进了。一片欢呼,一片喝彩……新闻场上,会有这种“凌空抽射”吗?有。那是一种间接采访。请看下面一例。1979年9月,河南省代表团带着一出豫剧《唐知县审诰命》进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唐知县审诰命》用官丑的行当和喜剧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独特的七品县令唐成的形象。饰演唐成的演员牛得草把这个人物外部形象的“丑”和内在品质的美演得活灵活现,深受观,”0”众的喜爱。戏中知县高堂上悬挂的字幅“当官不…  相似文献   

7.
这幅清末诰命夫人便服坐像是用无光纸印制,暗部已反银,硬纸板装裱,拍摄年代不详,纸板上印有"山西祁县·天光照像馆"的字号.照片背后打有1509的编号,疑是早期某收藏单位藏品编号.  相似文献   

8.
秀夫 《新闻世界》2007,(11):37-37
福田康夫当选为日本首相后,其妻贵代子(63岁)成为新的第一夫人。贵代子在日本是著名的“和服美人”,性格开朗,喜欢社交.经常穿着和服出现在丈夫的办公室。2002年曾代行第一夫人职责.接待美国第一夫人劳拉。[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在兴安盟档案馆保存的清代档案中,形成时间最早的有顺治五年(1648年)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224年间,各位皇帝赐封原科尔沁右翼后旗镇国公及其后代和夫人的《奉天诰命》。镇国公,系清朝宗室爵位之一。清代宗室爵位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二等,其中镇国公为五等。  相似文献   

10.
邝安全 《大观周刊》2012,(29):34-35
息夫人田其美貌被楚文王劫掠,做出了"未言”这一独特而合符生活逻辑的选择,本文追溯其“未言”原委,解释“未言”之意.总结诗文中对其“未言”之评说,通过实证、客观辨析还原一个绝美且重情、柔弱敢抗争的息夫人形象。  相似文献   

11.
春 节期间 ,电视台正在一天数集地重播连续剧《康熙王朝》。我看了几集就不想看了 :康熙皇帝要封一个知县的太太为“一品诰命夫人” ,清代的知县仅为正七品 ;康熙的祖母皇太后口口声声自称“孝庄太后” ,“孝庄”系太后死后的谥号 ,怎么在生时就能预知 ?还有一位知县王大人 ,在皇帝接见时因为要保持恭敬严肃的态度 ,憋尿三个小时 ,忍无可忍 ,总算获得皇上的恩准而在宫殿角落方便 ,不料因憋的时间过长而昏厥。……平心而论 ,《康熙王朝》在同类连续剧中 ,拍得还算比较严肃的。近年来 ,清代剧的拍摄可谓不少 ,如那轰动一时的《还珠格格》、《…  相似文献   

12.
《浙江档案》2004,(5):42-42
“夫人”一词,古今都能用,问题是用的场合有讲究。“夫人”是尊称,只能用于他人,不能用于自己。即只能说“您的夫人”、“他的大人”,不能说“我的夫人”。这是几千年的老规矩,老传统。古代,只有封爵是公侯伯的妻子和一品、二品大员的妻子,才有资格被封赠为“夫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大员在对外场合就自称其妻子为夫人。清末梁章钜写的《称谓录》一书“对人自称妻”下面共列有六种称呼:“内、内子、内人、室人、荆妇、山妻”,唯独没有“夫人”一词;而在称人之妻下面则列有“夫人”一词。要想从规范的文字作品中找到“对自己的妻子”可…  相似文献   

13.
明红 《档案天地》2006,(1):18-19
很少人知道.作家魏巍曾专门发表过一首献给夫人的诗——《塞外晚歌》:“如果战友允许,我要寄一支歌,给一个淳朴的乡村的女儿……谁叫我在织布机旁将你碰见/谁叫那琐碎的日子在我们身边留恋……”这是专为夫人吟歌的一腔衷情。魏老说:在家里,她是“最可爱的人”。  相似文献   

14.
有幸参加家乡举办的纪念孟良崮战役胜利60周年活动,又一次登上家乡的名山孟良崮。登山的还有张灵甫夫人王玉龄女士,张灵甫的儿子张道宇及几位台湾朋友,参加同一个活动.角度稍有些不同,但愿望相同.这就是活动的宗旨“民族昌盛.共祈和平”。王女士捎来一幅内容与宗旨相一致的墨宝:“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5.
绿茵场上。对方门前。队友的一个妙传,把球送到了你的面前。机不可失,你抬起脚来凌空一记抽射。球,进了!一片欢呼,一片喝彩……新闻场上,有这种“凌空抽射”吗?有。那是一种间接采访。1979年9月,河南省代表团带着一出豫剧《唐知县审诰命》进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唐知县审诰命》用官丑的行当和喜剧  相似文献   

16.
通辽市科左后旗档案馆收藏着三件有关清朝皇族与蒙古科尔沁部联姻的册封诰命。由于目前在内蒙古自治区现存于世直接反映满蒙联姻关系的清代原始档案寥若晨星,所以这三件诰命即显得弥足珍贵。通辽市档案馆曾于2005年将这三件册封诰命中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因此很有必要对其形成时的历史背景和涉及的相关史实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7.
<正>近期,龙陵县档案馆经多次到龙陵县镇安镇居民杨立深家中走访和协商,将其家中收藏的明朝洪武诰命圣旨一份收集进馆保存。此前保山市馆藏年限最早的档案是保山市档案馆馆藏明代弘治贰年(1489)纸质契约档案,这次征集到的诰命圣旨将全市馆藏档案时间提前了96年。这份诰命圣旨,为五彩提花锦缎,上面绣有金色盘龙纹饰,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色彩明艳。该诰命为卷轴装,卷长235厘  相似文献   

18.
路透社记者就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夫人访问北京动物园一事发的一则消息,融描写、动化及引语等众多新闻表现技巧于一体,是新闻形象化写作的典型作品,被我国许多探讨新闻写作的书籍所引用并奉为精品。它为什么好?当我们承认它时,是因为我们已经以受众的身份被它深深吸引:我们似乎“看”到北京动物园兴奋热烈的场面,孩子们拥挤着,首相夫人笑容可掬,对中国国宝熊猫饶有兴趣;我们似乎还“听”到孩子们的叽叽喳喳,以及首相夫人和卓琳女士对“欢欢”饱含溺爱的言语。当我们随着新闻中的描述在头脑中浮现这一切时,我们如临其境,一…  相似文献   

19.
古代社会“夫人”之称以冠父姓为主,“夫人”冠夫姓始见于汉代,在唐代之前较为少见,有可能是古籍流传过程中产生的讹误,或者是特殊语境导致的。从唐宋开始,“夫人”冠夫姓才有了一些使用,之后逐渐增多,至清代使用较为广泛。婚姻家庭制度的变化,制约女性的权力从以父权为主转向以夫权为主,女性居于书写系统的弱势地位,是“夫人”姓氏变化的主要原因。考察“夫人”的姓氏流变,有助于文献校勘。  相似文献   

20.
“新闻特写”照片──《饥渴难忍》赏析张敬云摄影中的“特写照片”,首创于英国早期女摄影家朱莉娅·玛格丽特·卡梅伦夫人拍摄的《约翰·哈雪尔爵士》(1867年),即“大头特写”。这幅照片被认为是摄影史上最杰出的肖像作品。这位当时已是48岁的中年夫人,为了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