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5年12月9日,北平市各大、中学校的学生冲出校门,向新华门内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请愿: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组织抗日联军共同抗日.继而举行游行示威,这就是“一二·九运动”的开端.运动延续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抗日战争爆发为止.我那时正就读清华大学,有幸参加了这场爱国运动,是请愿游行队伍中的一员.至今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现将学生运动某些片段情况回忆如下,聊作纪念.  相似文献   

2.
拒绝淡漠     
清晨,学生们开始陆陆续续走进校门。走在这支色彩鲜艳的队伍中,看着学生们开心的笑脸,我的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刚刚因为家庭琐事产生的烦恼不觉都抛在了脑后。“老师好!”“老师早!”耳边不时传来一声声清脆的问候,伴随着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这些孩子,走路都是连蹦带跳的,他们的  相似文献   

3.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从前有一座城市,城外有一条护城河。一天,城门失了火,一条鱼在水面上看见了,对它的同伴喊:“城门着火了,咱们快逃吧!”别的鱼却笑话他:“你这胆小鬼!城门离护城河这么远,你何必大惊小怪呢?要跑,你自己跑去!”  相似文献   

4.
杨虎城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民主将领,他和张学良联合发动的西安事变,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有功于国家民族”,被周恩来誉为“千古功臣”。一杨虎城倡导抗日,反对内战,联合红军,促进“三位一体”的形成,支持西北抗日救亡运动,为西安事变的爆发准备了条件。杨虎城“是国民党将领中首先倡导对日抗战的”爱国军人①。1933年,杨虎城大力援助冀察绥抗日同盟军,并将所部四十二师开赴华北参加抗战。杨虎城不仅主张抗日,而且  相似文献   

5.
洪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一次讲演》。他要求学生能像闻一多那样慷慨激昂地讲演。一名学生站起来。放开嗓门,表情激愤地读开了:“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来后……”洪老师连连点头:“读得很好!很好!不过,还可以放开些。放开了,还可以读得更好。闻先生在讲演时,不是激动得捶了桌子吗?像李公朴这样的爱国民主人士竟然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卑劣无耻的暗杀,他怎能不气愤,不仇恨反动派?你如果也有这种愤怒的感情,你也会捶桌子的!”  相似文献   

6.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创建于一九一三年,是具有光荣历史的省重点中学。它位于梅江河畔,背枕东山,面临周溪,环境异常优美。在近四分之三的世纪里,东中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和特色:首先,具有革命的光荣传统。1913年春,以叶剑英为首的一批进步学生,为反对守旧反动的“官立学堂”,同进步教师一起冲出校门,在爱国诗人黄遵宪讲过学的“东山书院”,创建了“私立东山中学”。就在学生自治会会长叶剑英倡导下,开始形成了“勇、俭、爱、诚”的校风。1926年春,周恩来和叶剑英领导的黄埔学生军东征到达梅县时所发展党员中就有东中学生。同年三月,邓颖超同志  相似文献   

7.
从前,有一个聪明人叫做金圣叹。金圣叹年轻的时候参加了高考。那一年的作文题目是“西施来了”(西子来也)。金圣叹写道:“开了东边的城门,西子不来;开了南边的城门,西子不来;开了北边的城门,西子不来;开了西边的城门,西子来喽!我好高兴哦!”主考官觉得这样很不好,就在考卷上写评语道: “西施来咯,秀才走咯。”金圣叹没有考中。  相似文献   

8.
扁担上睡人     
从前,有弟兄俩。每天靠出卖苦力,帮人家挑担送货谋生。一天,他俩从城里送货去郊外,回来时已是晚上,城门早已关闭。看守城门的官,在城楼上正吃得酒醉饭饱,准备入睡了。两兄弟在城门外连连叫喊,请求开门。城门官却充耳不闻,不理不睬,两兄弟知道,要是不送几两银子,他是绝对不会开门的。可是,哪来的银子呢?于是他俩急中生智,想出一条妙计,兄弟俩高声说话了。兄:“老弟,今晚看样子是进不了城,回不了家,只好在这里过夜了。”弟:“难道就睡在地上吗?”兄:“不!睡在这条扁担上。”弟:“怎么睡法?”兄:“我和你并排睡,你睡在里边,我睡在外边。”弟:“…  相似文献   

9.
柏林之围     
巴黎被围的第一天,我去到他家。我记得,那天我很激动,心里惶恐不安。当时,巴黎所有的城门都已关闭,敌人兵临城下,国界已经缩小到郊区,人人都感到恐慌。我进去的时候,这个老好人正坐在自己的床上,兴高采烈地对我说:“嘿!围城总算开始了!”  相似文献   

10.
五月的鲜花     
五月的鲜花》1935年创作于北平(今北京)。当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坚持不抵抗政策,致使华北继东北之后也陷入日寇、汉奸的奴役之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2月9日,北平爱国学生在党的领导下,顶着刺骨的寒风,冒着生命的危险,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大示威,掀起了伟大的“一二·九”运动。正在北平东北大学法学院任训育导师的阎述诗也加入了爱国学生的斗争行列,目睹了爱国学生的壮举和反动军警的暴行。当他看到光未然所作的五月的鲜花》时,那悲愤、激昂的词语强烈地扣动了他的心弦,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就这样,一首感人肺腑的歌曲诞生了!  相似文献   

11.
抗战期间,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政府,消极抗日,多次与日方暗中“和谈”,妄图求得妥协,并转而消灭中国共产党。但由于复杂的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制约,终使“和谈”未果。其主要原因,一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全国人民和国民党内部冯玉祥等爱国将领的坚决反对;二是英美在华利益受到威胁,同盟国内部反对与日媾和;三是苏联为免除东西两线作战,也反对蒋介石与日妥协。鉴于以上多种原因,终使蒋介石与日妥协的企图成为梦想。  相似文献   

12.
爱国志士、民主先锋——邹韬奋“爱国志土,民主先锋”。这是朱德同志为著名的政治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邹韬奋的题词。邹韬奋原名邹恩润,余江县沙塘村人,一八九五年出生于福州,一九二一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一九二六年,接编《生活周刊》,以刊物作为阵地,同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作斗争。他积极参加人民的抗日救国运动,坚决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热烈主张抗敌御侮;他积极募捐,并在沪西创设“生活伤兵  相似文献   

13.
一1990年7月6日,在日本兵库县神户高冢高中,发生了一起学校校门挤死学生的恶性事件,这一事件在日本教育界乃至整个日本社会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事件发生的经过是这样的。7月6日早晨八点半,该校高一女生石田僚子急匆匆赶到学校门口的时候,几名教师按照学校为整顿学生迟到而作出的规定,正在动手关闭校门。为了不被马上快要关闭的校门关在校外,石田和另外一些学生拚命向校门里跑,在同一时刻,负责值勤的该校教师细井敏彦,在未确认安全与否的情况下就站在校门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日,北平爆发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学生运动,反对日本侵略,拯救民族危亡的强烈呼声风驰电掣般波及全国,也传到了许昌古城。灞陵中学、县立男子师范等校的青年学生和倍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广大烟农、工人一起,在许昌地下党的组织领导下,随于十二月二十五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并向国民党当局许昌行政  相似文献   

15.
2004年3月初.中央电视台1套节目播放电视连续剧《同舟共济》,演到民盟主席张澜对国民党特务暗杀爱国民主人士李公仆、闻一多的卑劣行径义愤填膺、慷慨陈词强烈要求惩办凶手时,字幕出现“严惩不怠”,看了叫人吃惊!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文,爱国若命”!是他的自述。他四十年奋斗的历程证明这一自述决无虚夸。爱国,是孙中山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他放弃个人舒适的生活环境,冒着生命危险,聚集同志,前赴后继,反对清朝政府,反对帝制,反对袁世凯、段祺瑞、曹锟、吴佩孚的北洋军阀统治,历尽艰辛,都是为着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中华民族探索一条达到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的解放之路。正是由于这种追求,他在晚年能够接受  相似文献   

17.
同学们,说起“爱国”两字,你想到了谁?是“精忠报国”的岳飞?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还是饿死不食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翻开历史长卷,爱国的名人志士数也数不清,也许你会说“爱国”这词好像离我们学生很遥远,不!大家可否知道,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  相似文献   

18.
徐敏 《宣武教育》2004,(10):41-43
我们班学生背地里叫我“小徐”,这是学生毕业时告诉我的。因为我长相“显小”,如果坐在学生中间几乎看不出我是老师。早晨进校门时,值周生很少对我说“老师好!”,大概他们把我当作学生了。  相似文献   

19.
王成 《生活教育》2012,(3):49-50
“老师早!” 清晨,我进入校门,刚踏上教学楼楼梯,几个学生一溜小跑追上来,大声向我问早,我连忙回应:“同学们早!”孩烈门立刻笑开了,围着我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相似文献   

20.
于漪课堂《最后一次的讲演》教学片段师:(板书)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这是闻一多《红烛诗序》中的几句诗.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从一名新月派的诗人,成为研究旧经典的学者,最后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走了一条爱国知识分子为国作贡献的道路.为了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发动内战,遭到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将“脂膏”流向人间.他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死时仅48岁,真是“千古文章未尽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