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感谢新华社党组给予西藏分社的莫大关怀和至高荣誉,让雪域高原上的分社各族职工备受鼓舞、倍感温暖。在此,我汇报下西藏分社贯彻落实社党组要求,践行"四力"的五点体会。一、越是复杂敏感的环境,越需要提高政治能力。西藏,不仅高寒缺氧,还处在反分裂、反蚕食、反贫困的斗争一线,报道难度大,政治要求高。新华社西藏分社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等重要论述,既注重用"老西藏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以及郭超人等老一辈新华人的事迹育人铸魂,又加强制度建设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丁勇 《中国记者》2020,(1):23-23
非常有幸参加今天的报告会,借此机会向新华社长期以来对西藏宣传思想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作为一个在藏30多年的"老西藏",我想从一个宣传思想战线工作者的角度,给大家谈谈我眼中的新华社西藏分社及记者朋友们。近年来,西藏分社主动将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作为践行"四力"的主战场,既以扎实调研为党中央治边稳藏提供决策参考,也以赤子之心为西藏人民美好生活鼓与呼,是涉藏报道不可替代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成为地方媒体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3.
我在新华社赫尔辛基分社连续工作了近8年,先后担任记者和首席记者,除了向总社发回大量文字稿之外,还向摄影部发回图片3700余张,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自己拍摄的,少量是搜集供稿。总社摄影部国际编辑室的同志说,在国外没有专职摄影记者的分社和小分社中,赫尔辛基分社的摄影报道搞得最出色,发回的图片不仅多,而且质量高,主题也选得好,很实用。赫尔辛基分社是个小分社。同在分社工作、出身摄影之家的夫人杜新,是我工作和生活上的得力助手。她从小受家庭的熏陶,不仅喜爱摄影,而且颇有研究。我在1975年进入新华社工作后也迷上了摄影,…  相似文献   

4.
加快建立科学高效的图片报道机制和合理的操作流程,推动摄影报道向专业化、精品化前进,努力使中国摄影报道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是我国新闻界改革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6月26日至28日,来自华东、华南地区60多家报纸的总编辑、摄影部主任以及中国新闻摄影界部分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了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和人民日报华东分社、华南分社等单位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华东华南地区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祖国西藏,"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团结凝聚人心,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西藏分社精神"激励着一群用生命履行使命的新华社记者,他们将西藏作为践行"四力"要求的"主战场",在缺氧中经磨砺、受锤炼,采写了大量酥油糌粑味、冒热气、接地气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四年多以前,我奉派去华沙担任新华社常驻记者。临行前,总社摄影部通知我参加派出人员摄影训练班。我心里直嘀咕,华沙分社一共只有四人:三名采编人员,一名报务员,那么多的文字报道任务,还有必不可少的资料、会计、开车、生活等各种杂务,现在再增加摄影报道,这又一个“额外负担”,能完成吗? 在结束了四年华沙分社记者的工作回到总社后,我对上述问题所得到的答案是:驻外记者兼搞摄影报  相似文献   

7.
做全媒体记者实在不是有意而为之,因为"全媒体记者"这个头衔适用于新华社绝大多数驻外记者.就我熟悉的非洲而言,每个地区分社通常只有一至两名记者,负责驻在国和兼管国日常新闻报道工作,这包括对内中文报道、使用驻在国官方语言或其他语种的报道、音频、视频报道、摄影报道、体育报道、网络报道和经济信息采集等内容;此外记者还要承担各种源源不断的其他媒体的约稿、直播连线任务等.而除了新闻报道工作外,新华社驻外记者还要扩大社会交往建立必要的当地人脉,管理文字、视频、摄影及营销雇员,同时维持分社正常运转,兼任厨师、司机、技术员等,真正是一个人的日子在海外过起来……  相似文献   

8.
新华社党组确定2019年新闻学术年会的主题为深入践行"四力"。西藏分社五位同志围绕践行"四力"作了生动感人的报告,中国记协张百新同志、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丁勇同志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西藏分社五位同志的报告满怀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挚诚热爱,饱含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体现党中央"喉舌""耳目"的职责担当,从不同角度给我们讲述了践行"四力"的生动故事,充分展现了西藏分社"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团结凝聚人心,海拔高境界更高"的风采,充分体现了"对党忠诚、勿忘人民、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新华精神,为我们上了一堂深入践行"四力"、忠实履行使命的生动党课,听了之后深受感动、深受教育。我为新华社拥有这样一支优秀的队伍感到骄傲!  相似文献   

9.
非常高兴参加新华社践行"四力"报告会暨2019年新闻学术年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记协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获得表彰的新华社西藏分社全体干部职工致以崇高敬意!向长期以来对中国记协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新华社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新华社西藏分社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忠诚履行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积极践行"四力",获得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刚才,听了五位分社记者代表的发言,深受教育和感动。  相似文献   

10.
《新闻实践》2007,(8):I0001-I0001
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浙江省记协新闻摄影工作委员会和浙江边防总队联合推出了历时一周的"浙江记者走边防"采访活动。新华社浙江分社、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钱  相似文献   

11.
西藏以其特殊的自然人文环境,加上近来西藏问题越来越国际化的背景,西藏无疑成为了各种媒体的焦点,也成了摄影家眼中的宝地。背上相机走西藏.成了很多摄影爱好者的一种向往。西藏走进了越来越多的镜头中,特别是新闻摄影,以图像特有的优势,为更多的人打开了一扇得以了解西藏的窗口。  相似文献   

12.
新华社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对外报道正式拉开帷幕,始于去年10月昌都解放的庆典。分社所有记均参与了报道,5月11日,新华社总编室派人随中央外宣办组织的采访团抵藏,进一步加大了对外报道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报道是今年我党宣传思想战线的一项重要工作。新华社摄影部对此十分重视,于5月中旬组成由编辑张维革带队,江西分社宋振平、福建分社张国俊、浙江分社谭进等3名记参加的小分队,赴江西瑞金、兴国、井冈山、南昌等革命圣地进行摄影采访。在为期两周的紧张采访中,小分队4名同志以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革命精神鞭策自己,  相似文献   

14.
1990年9月18日至24日,新华社在乌鲁木齐召开民族报道座谈会。新疆、西藏、内蒙古、宁夏、广西等12个分社的负责人及有关记者共25人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围绕新时期民族报道的重要性、指导思想、侧重点以及新时期民族关系的新特点等问题,作了深入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民族报道思想。还就如何加强民族报道队伍建设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与会者认为,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在当前国际国内新的形势下,加  相似文献   

15.
我叫王沁鸥,2016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新华社西藏分社工作,主要承担体育、政法等领域报道。曾赴羌塘无人区报道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六次前往珠峰采访。2018年获评新华社国内报道、海媒报道和体育报道先进个人。今天,我主要给大家汇报近年我扎根珠峰采访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与写作》2006,(11):35-35
郭超人(1934-2000),湖北武穴人。1956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后,主动要求去西藏,在新华社西藏分社任记者14年,亲历、见证并报道了西藏民主改革、中印边界反击战等诸多历史事件。1960年和1964年,跟随采访中国登山队先后攀登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玛峰,曾登抵海拔6600米的高  相似文献   

17.
伊拉克战争是今年最为重大的国际事件之一。面对这一重大事件,作为一名新华社国内地方分社的摄影记者,如何在远离战争的情况下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参与报道,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1.以近观远,在和平的家园里关注战争传统的战争摄影强调的是"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靠得不够近的缘故。"越近越好成为一条战争摄影的经典教条。但是,以高科技为手段的现代战争,往往发生在漆黑的夜晚,战争双方往往相距几十公里、上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作战。而且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地球村"的形成,战争带来的直接抑或间接的影响,也  相似文献   

18.
2019年12月19日,新华社践行"四力"报告会暨2019年新闻学术年会在北京举行。新华社社长蔡名照讲话,总编辑何平主持会议,副社长张宿堂宣读社党组《关于在全社开展向西藏分社学习深入践行"四力"的决定》。西藏分社代表及中国记协、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负责同志作了发言。本届年会主题为"践行初心使命切实增强四力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与会同志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对照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紧密结合当前传媒业发展趋势,深入研讨,积极为新华社事业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9.
张建华 《新闻三昧》2007,(11):47-48
新闻注重一个"新"字,新闻摄影也不例外.要使新闻摄影报道常新,就必须做到内容新、角度新、形式新,而达到这些目的的重要途径就是摄影速度.新闻摄影的速度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二是快速反应,抢拍抓拍;三是尽快把作品发送到新闻单位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20.
刚刚从新华社伦敦分社摄影记者岗位上任满旧来的赵迎新,脸上依然挂着和三年前一样略带孩子气的笑容,书包里却装着一本沉甸甸的影集,里面有她三年来涉定欧洲五个国家的得意之作。 1989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摄影专业毕业后,她在新华社摄影部新图中心任图片编辑,两三年间,编发了大量当日新闻照片,还间或拍出一些颇有新意的照片,令一天到晚盯着照片琢磨的领导和同事愿意多着几眼。她第一次参加“两会”报道,就初露锋芒,在当年的“两会”新闻摄影评选中获得二等奖。 1992年10目,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的摄影报道是新华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