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色厉内荏”意思是神色严厉,内心软弱(荏:软弱).形容人外表强硬而内心怯弱.语出《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穿窬:钻洞爬墙)之盗也与?”后以“色厉内荏”四字成文.例如汉·王充《论衡·非韩》:“奸人外善内恶,色厉内荏.”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九十五回:“后来藩台走了小路子,向他随员当中去打听消息,才知道他是个色厉内荏之流,外面虽是雷厉风行,装模作样,其实说到他的内情,只要有钱送给他,便万事全体的了.”叶圣陶《英文教授》:“他跑遍租界的各处,观察了帝国主义爪牙的色厉内荏的窘态.”王火《战争和人》(二)卷四:“童霜威不禁惊讶地想:唉,人的内心真是复杂!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汉奸魔王,看来也是色厉内荏,怕的是因果报应呢.”  相似文献   

2.
“巧舌如簧”意思是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善于花言巧语.原作“巧言如簧”.语出《诗经·小雅·巧言》:“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大意是:欺诈的大话,出自谗人之口,花言巧语,真是厚颜无耻.例如《后汉书·陈蕃传》:“夫谗人似实,巧言如簧,使听之者惑,视之者昏.”《旧唐书·张仲方传》:“谄泪在脸,遇便则流;巧言如簧,应机必发.”后多作“巧舌如簧”.例如唐·刘兼《戒是非》诗:“巧舌如簧总莫听,是非多自爱憎生.”柯灵《谁在撒谎》:“世间有一种人,一生巧舌如簧,专说谎话,到头来一句真话就全盘推翻了它们.”  相似文献   

3.
“苦口婆心”形容好心好意地再三恳切劝导.语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十六回:“这种人若不得个贤父兄、良师友,苦口婆心地成全他,可惜那至性奇才,终归名隳身败.”例如梁启超《护国之役回顾谈》:“我和龙济光苦口婆心地谈了十几点钟.”梁实秋《雅合小品·偏方》:“又有一位熟识的朋友……听说我患糖尿病,便苦口婆心地劝我煎玉蜀黍须,代茶饮,七七四十九天,就会霍然而愈.”巴金《谈自己的创作·小序》:“中外古今的文学巨匠常常苦口婆心地劝告人,尽可能少写废话,要写得短,写得深,写得精.”  相似文献   

4.
清《四库全书总目·别集类二○》云:“泰字志同,别号所安,长沙茶陵人,延祜二年进士,除龙泉县主簿。”清顾嗣立《元诗选·己集》亦云:“泰字志同,长沙茶陵人……官龙泉簿,以吟咏自怡。”其中,“除龙泉县主簿”、“官龙泉簿”有误。  相似文献   

5.
“安之若素”意思是身处逆境、遭受挫折或遇到反常现象,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语本《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例如清·陈确《书蔡伯蜚便面》:“苟吾心之天定,则贫贱患难,疾病死丧,皆安之若素矣.”清·钱大听《候选州判李君墓表》:“遗产尽废,衣食或不给,而太孺人安之若素.”陶菊隐《记者生活三十年》四章:“汉口天气炎热……起居很不舒适,他却安之若素.”刘斯奋《白门柳》一部七章:“不少亲友以至婢仆私下里都为陈夫人愤愤不平.倒是陈夫人逆来顺受,安之若素,从未提出过抗议.”  相似文献   

6.
“噤若寒蝉”比喻不敢说话“噤若寒蝉”,意思是像深秋的蝉,一声不响,比喻不敢说话(禁:闭口不作声).语本《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后世多作“噤若寒蝉”.例如清·赢宗季女《六月霜》:“而吾乡士大夫,顾噤若寒蝉,仆窃深以为耻.”茅盾《我走过的道路》:“学衡派’在新文学工作者的反击下,也就噤若寒蝉,不久即告彻底垮台了.”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三十八章:“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拼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却噤若寒蝉,面面相觑.”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六章:“这种雷厉风行的手段,也许可以收到效果,使工人在暴力下噤若寒蝉.”  相似文献   

7.
“拍手称快”意思是拍着手喊痛快,形容看到某些事情有了称心如意的结局,从内心感到痛快.语见明·凌漾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说起他死得可怜,无不垂涕,又见恶姑奸夫俱死,又无不拍手称快.”例如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五十五回:“像这样剥削来的钱,叫他这样失去,还不知多少人拍手称快呢!”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十二:“三个民兵回到刘家峧,一说区上把兴旺金旺二人押起来,又派助理员来调查他们的罪恶,真是人人拍手称快.”巴金《随想录》一三七:“到十九日,这三名犯人真的给送往刑场枪决了.于是大家拍手称快,说是‘大得人心,大快民意’.”<中作者单位一>=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  相似文献   

8.
“生意盎然”意思是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盎然:洋溢的样子).通常用来形容自然景物.语见宋·真德秀《大学衍义》卷五:“即天之春,生意盎然而物物欣悦也.”例如清·吴昌硕《荷花寄井南诗序》:“雪个画荷,泼墨瓯许着纸上,以秃笔扫花,生意盎然,但少香耳.”茹志鹃《阿舒》:“天暖了,人们还没来得及脱去棉袄,树上已抽出新条,花开了,地面上绿茸茸一片,生意盎然.”袁鹰《新气息从何而来?》:“这三出话剧,有一股强烈的农村生活的新气息迎面扑来,使人感到生意盎然,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9.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6,(15):57-57
“风流云散”意思是像风一样流动,像云一样飘散。比喻原来聚在一起的人零落离散。语出汉·王粲《赠蔡子笃》诗:“悠悠世路,乱离多阻。济岱江行,邈焉异处。风流云散,一别如雨。”例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四十八回:“自从虞博士去了,这些贤人君子,风流云散。”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一〇六回“:众姐妹风流云散,一日少似一日。”汪曾祺《落魄》:“开饭馆的江西人、湖南人、山东人、河北人全都风流云散,不知所终。”柯灵《鱼书》:“偶然在风晨月夕,想起那些风流云散的故旧,便不禁引起一缕深沉的寂寞。”  相似文献   

10.
“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无所不包(包罗:包容;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语见《皇帝宅经》卷上:“所以包罗万象,举一千从,运变无形而能化物,大矣哉阴阳之理也.” 例如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四十七回:“末二句收到落梅,层次井井,包罗万象,无一毫遗漏,所以为难.”郭绍虞《从文法语法之争到文法语法之分》:“刘勰的《文心雕龙》,确是一部伟大的的著作,包罗万象,继往开来,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它特殊的贡献.”马南邮《燕山夜话·欢迎杂家》:“以儒家正统的孔子和孟子的传世之作为例,其内容难道不也是杂七杂八地包罗万象的吗?”  相似文献   

11.
“防患未然”意思是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语本《周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例如宋·周必大《王仲行尚书札子》:“然抑兼人而举其偏,防患未然,最为政之要务.”明·马文升《添风宪以抚流民疏》:“臣闻防患于未然者易,除患于已然者难.”李劫人《大波》三部七章:“为了秉承大人意旨,防患未然起见,所有来信,全予销毁,无一字漏出.”钱锺书《围城》六:“师生恋爱是有伤师道尊严的,万万要不得,为防患未然起见,未结婚的先生不得做女学生的导师.”  相似文献   

12.
“老马识途”意思是老马能认路,比喻阅历多、经验丰富的人熟悉情况,可以起到引导作用.语本《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日:‘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语见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二十一回:“管仲进日:‘臣闻老马识途,无终与山戎连界,其马多从漠北而来,可使虎儿斑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往而随之,宜可得路也.’桓公依其言……遂出谷口.”  相似文献   

13.
“反唇相讥”不等于反驳 “反唇相讥”原作“反唇相稽”,意思是受到指责后,反过来质问对方.语出《汉书·贾谊传》:“妇姑(儿媳和婆婆)不相说(同‘悦’),则反唇而相稽.”颜师古注引应劭日:“稽,计也,相与计较也.”例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又将年余,段中风不起,诸侄益肆,牛马什物,竞自取之.连诟斥之,辄反唇相稽.”后来变为“反唇相讥”.把“稽”(计较、责难)换成“讥”,整个成语的意思也由同对方争辩变成讥讽对方.  相似文献   

14.
(接上期)清杜安诗字淑苌,号蓉镜,宁河人,乾隆举人,官至广东高州知府。瓣香楼古人以拈香一瓣,表示对他人的敬仰,称瓣香。宋曹彦约《昌谷集·谭仁季以二诗见遗走笔次韵》:“诗才清不羡沧浪,曾向欧、曾接瓣香。”又师承某人,也叫瓣香某人。宋陈师道师承曾巩(南丰),故其《后山诗注·观兖文忠家六一堂图书》云:“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按,李云楣(字采仙,道光举人,国子监助教)有室名瓣香庐,其义与此同。清沈峄(1742年-1791年)字东岩,号简庵,天津人,乾隆举人,著有《虚白斋诗抄》。虚白斋《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释文》:“司…  相似文献   

15.
《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汉·孔安国传:“我视汝情如观火.”唐·孔颖达疏:“言见之分明如见火也.”后来在“若观火”前面加一个“洞”字,用“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明白透彻.例如清·张泰来《江西诗社宗派图录·吕本中》:“公所作《宋论》四十篇,审时度势,洞若观火.”鲁迅《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以过去和现在的铁铸一般的事实来测将来,洞若观火.”陈忠实《白鹿原》二章:“凡人永远也看不透眼前一步的世事,而圣人对纷纭的世事洞若观火.”  相似文献   

16.
“无地自容”意思是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羞惭、尴尬到极点.语见《敦煌变文集·唐太宗人冥记》:“皇帝闻此语,无地自容.”例如宋·司马光《言奉养上殿第三札子》:“臣惶恐惭慷,无地自容,夙夜循省,进退维谷.”清·曹雪芹著、高鹗补《红楼梦》一○七回:“老太太这么大年纪,儿孙们没点孝顺,承蒙老祖宗这样恩典,叫儿孙们更无地自容了.”老舍《鼓书艺人》:“宝庆羞得无地自容.”李国文《那年故事》:“(她)说到这里,声音低得简直听不出来,那无地自容的窘态,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中作者单位一>=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  相似文献   

17.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7,(21):76-77
“妙手回春”形容医生医术高明,能使危重病人恢复健康(回春:使春天返回,比喻使重获生机).语见清·汪嫈《葆儿学医,诗以勉之》:“儿既学医,先宜保身……慎重以往,妙手回春.”例如晚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二十回:“药铺门里门外,足足挂着二三十块匾额……什么‘妙手回春’,什么‘是乃仁术’,匾上的字句,一时也记不清楚.”巴金《谈<新生>及其他》:“总之,我绝不是冲锋陷阵、斩将搴旗的战士,也不是对症下药、妙手回春的医生.”姚雪垠《李自成》二卷十四章:“我原先只知道你是金疮圣手,没想到对各种杂病,无名肿痛,也可以妙手回春!”  相似文献   

18.
在平时读报中,经常发现“下里巴人”被作为“人”来使用,或者说当做“乡下人”来使用.实际上,“下里巴人”并不是“人”. “下里巴人”这个成语,源于《文选·宋玉〈对楚王问〉》:“有之……客有于郢中者,其始日《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唐代李周翰注:“《下里》《巴人》,下曲名也.”  相似文献   

19.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7,(30):81-82
“不容分说”意思是不容许对方分辩(分说:分辩).语见《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后边两个赶到跟前,见了小娘子与那后生,不容分说,一家扯了一个,说道:‘你们干得好事!却走往那里去?’”例如明·吴承恩《西游记》二十一回:“行者依言,按落云头,不容分说,掣铁棒把他洞门打破,叫道:‘妖怪,还我师父来也!’”清·曹雪芹《红楼梦》十七回:“说着,一个上来解荷包,那一个就解扇囊,不容分说,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姚雪垠《李自成》三卷四十五章:“衙役们带着火签、传票,挂着腰刀,拿着水火棍、铁链、手铐,下乡抓人,如狼似虎.一到红帅家中,不容分说,见人就打,见锅碗就砸,声声要抓红帅的爹爹.”徐贵祥《历史的天空》六章:“说完,不容分说,便把朱恽轩摁在堂屋上方正中的太师椅上,扑通一声跪下去,纳头便拜.”  相似文献   

20.
“狭路相逢”指在狭窄的道路上凑巧相遇,无法退避.语本古乐府《相逢行》:“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例如宋·苏轼《艾子杂说》;“车、驼之为物甚大,且多夜行,忽狭路相逢,则难于回避.”元·无名氏《争报恩》楔子:“我一向闻得宋江一伙,只杀滥官污吏,并不杀孝子节妇……不如做个计较,放了他回去,狭路相逢,安知没有报恩之处.”后多指仇人或对手相遇,难以相容.例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二十二回:“刘岱引一队残军,夺路而走,正撞见张飞,狭路相逢,急难回避,交马只一合,早被张飞生擒过去.”清·钱彩《说岳全传》六十六回:“岳飞与孤家有杀父之仇,今日狭路相逢,要报昔日武场之恨.”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一章:“梁队长,今天狭路相逢,可是碰巧的,我们可不是专找你的麻烦,依我说,双方都有公事,咱们两方便好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