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人在多年声乐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学习总结前辈和同仁的先进教学经验、新的教育理念.根据自己长期教育教学实践,在师范声乐教学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有的放矢的教学措施,并把赏识教育贯穿在声乐教学之中,使声乐教学更成功.  相似文献   

2.
本人在多年声乐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学习总结前辈和同仁的先进教学经验、新的教育理念。根据自己长期教育教学实践,在师范声乐教学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有的放矢的教学措施,并把赏识教育贯穿在声乐教学之中,使声乐教学更成功。  相似文献   

3.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21世纪,学校艺术教育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而高职声乐教学在学校艺术教育更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声乐教学在高职艺术教育教学中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它既是我国艺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高职声乐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在高职的音乐教学中要将传统的声乐教学贯穿始终,不断地将其深化,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音乐热情,让学生体会声乐的精华之处,还可以提升其对于音乐学习的自豪感、归属感。本文主要讲述如何在高职声乐领域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以及如何让改进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进而不断的深化声乐教学。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音乐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声乐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学习一门课程的时候,往往是以情感为基础的,因此要想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就需要不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本文针对声乐教学过程中情感培养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有利于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更好的对音乐作品进行了解。  相似文献   

5.
声乐教学是院校音乐学科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声乐艺术认知的深入,声乐教学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备受社会公众的关注。近年来,音乐艺术不断向多元方向发展,人们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也趋向于多元,这对院校声乐教育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多元演唱能力,也要求学生具备更多个性特征以及创意创新性思维,来促进我国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声乐教学中分组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因此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声乐教学中分组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分组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中存在着越来越多的弊端,它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在声乐学习中各方面的需求,因此在高校的声乐教育过程中,要不断的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一步改革声乐教学的模式,把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高校的声乐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声乐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象,使教学方式更加创新和多样,进一步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高等教育声乐教学要相适应时代的发展,也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可以说,创新是推进声乐教学的驱动力,因此,在教育发展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仅能够熟练的掌握声乐基础知识,还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能力和水平的普遍提升。  相似文献   

9.
集体教学是铃木教育体系“母亲参与”中的另一特色,是铃木教育体系中用来进行情感激励的重要途径之一。虽然铃木教育体系是针对器乐技术教育而言,但笔者认为这种教学形式同样适用于声乐技术教育。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声乐教学是一个教师、一个学生、一架琴那种一对一的教学形式,而今天的声乐教学改革的重点已经放在了集体课、小组课和个别课形式上。这样声乐教师就得及时调整思路,在声乐集体课、小组课的教学中进行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摸索出一条既适合教师又适合学生学习声乐的教、学之…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高职教育也随之不断得到发展,高职院校想要获得更多的声乐人才,很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开展有关声乐的教学项目。从当前的高职声乐教学的教学形式着眼,声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审美和创作能力的培养,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需要的得到个人性化的发展,因此高职声乐教学当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共性问题,当前高职声乐教学需要处理好共性和个性问题,促进声乐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声乐教学和其他艺术门类的教学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任.声乐教学是美育的一部分,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教师应根据声乐教学的规律,把审美教育融入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声乐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审美的能力和提高审美标准,使美育在声乐教学中渗透.  相似文献   

12.
声乐教学是一门集艺术性、知识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教育活动.声乐教学的特殊性使得声乐教学语言在声乐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声乐教学中教师教学用语的重要性、科学性、规范性,以友形象性、口语化等特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从而较好地掌握知识,不断提高演唱水平.  相似文献   

13.
张玉龙 《快乐阅读》2011,(11):95-96
中小学音乐课中,声乐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唱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教育学生,以音乐的美感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如何才能上好声乐课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4.
声乐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不断探讨的一门艺术,它看似简单,人人都会唱,人人都会教,然而要真正使声乐教学达到高效、高质,使歌手精、专、透,却并不简单。目前声乐教学中,大家共同努力想要达到一种理想的教育状态,即实效教育。这种教学模式追求高的教学质量、讲求高的课堂效率。实效教育是指声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声乐知识,培养表达、表演能力,让学生掌握教学中实效知识量的程度,达到实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实效教学对于声乐教  相似文献   

15.
声乐是情感的艺术,所以在声乐教学的开展实践中,情感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没有情感的声乐教学是缺少灵魂的。因此,在声乐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声乐教学工作者要注重声乐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循序渐进的进行情感的渗透,加强和提高学生对声乐教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因子,形成学习声乐的内在驱动力。不断的加强学生的声乐情感表现力,提高声乐教学的效果。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声乐教学实践,对声乐教学的情感渗透进行简要的分析,从而在将来的声乐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渗透情感内涵,增强学生声乐演唱二度艺术创作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完善与发展,高等教育也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声乐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模式很少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所以学生在理论学习后很难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为有效提高学生在声乐学习方面的能力,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更多的结合实践,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不断地进步。本文以高校声乐教学为中心,就现阶段高校实践运行的声乐教学模式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加深,审美教育逐渐为人们所关注.高校声乐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声乐教学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声乐技能,更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而在声乐教学中.若想体现声乐教学的价值,则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高校进行声乐教学必须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在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8.
李娜 《现代企业教育》2014,(24):573-573
声乐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将审美教育渗透到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加强审美教育在声乐教学中的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本文将主要围绕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艺术教育得到了高度的关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拥有了新的发展空间。近几年,高职声乐教学成为了艺术教育的主流内容,不仅培养了较多的人才,同时艺术研究成就非常突出。目前,高职声乐教学的重点在于更好的完善“共性与个性”,既要保证群体教学的质量,又不耽误学生优势的发挥,从而实现高职声乐教学水平的较大提升。文章针对高职声乐教学中的共性与个性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法相对单一,教学模式相对固定,其教学形式因招生学校培养计划、地方经济状况以及师资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声乐教学的改革也因不同招生学校学生培养模式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一些师生比不足的教学单位,声乐教学改革就会侧重于教法的创新和应用。"循环式"声乐教学模式构建研究是基于师生比严重不足而进行的声乐教学改革研究。"循环式"声乐教学模式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现代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跟踪"式培养,并激发学生主动积极、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形成开放的声乐教学课堂,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同时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探究声乐教学新方法,促进声乐教学高效课堂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