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阿妹出嫁》是金沙作词、孟勇作曲的声乐作品,旋律优美,节奏明朗。本文通过对《阿妹出嫁》曲式结构的分析,演唱及表演的分析,帮助演唱者更好地进行人物形象的定位,科学地练习演唱,同时分析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对风格的把握问题,以期将民歌声乐作品更完美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军营飞来一只百灵》是民族声乐表演与教学领域中花腔女高音声部代表曲目之一。笔者就这首优秀的声乐作品从艺术特色、演唱方法提出如下见解,希望能够给有歌唱爱好的伙伴提供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辉 《考试周刊》2014,(3):25-26
根据江苏民歌《孟姜女》改编创作而成的艺术歌曲《孟姜女》,是作曲家王志信、词作家刘麟改编的声乐作品,此作品是一首民族风格浓郁、影响极深、流传极广的大型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9期《<拿来主义>与梅兰芳》一文,认为鲁迅先生“对梅兰芳个人的评价显然是有偏颇失妥之处的”,其理由是:“梅兰芳是近代戏曲史  相似文献   

5.
由尚德义作曲、宋斌作词的《七月的草原》是一首具有浓郁新疆民族风格的花腔女高音艺术歌曲,同时也是一首著名的民族声乐作品。《七月的草原》具有十分清晰的画面感,颇具诗意,形象鲜明,在艺术特征上有许多值得研究,在演唱处理上值得考究。  相似文献   

6.
《断桥遗梦》是近年来我国民族声乐作品创作中不可多得的一部优秀声乐作品,也是高等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常选曲目。本论文通过对《断桥遗梦》的作品分析和演唱分析等方面探索和研究此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演唱风格,进一步为高校民族声乐教育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大量民族声乐作品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得到了重视。比如,王志信先生创造的民族声乐作品,他的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的创作特点:第一,选材特别丰富具有很浓厚的民族地方特色;第二,拥有与时俱进的时尚感,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本文通过分析王志信先生的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来源来具体剖析其作品的创作特色,以此来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8.
《小河淌水》是由尹宜公于1947年根据弥渡民歌收集、整理并创作的一首云南民歌,是现代流传比较广泛的民族声乐表演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的代表曲目之一。本文将从歌曲的演唱分析这个方面来阐述,其中将分为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分析两个要点进行详细论述,以便让更多人可以了解和演唱我国优秀的民族作品。  相似文献   

9.
声乐演唱的形式多种多样,演唱优秀的多声部声乐作品,不仅考验演唱者之间的配合,还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段平泰先生的二声部歌曲,将西方复调音乐的创作手法与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相结合,巧妙的构思展现了每部作品独特的魅力。本文选取《江雪》与《夜雨寄北》两首无伴奏二声部作品进行分析与演唱探究,以期对学者提供帮助,在演唱中更好的理解与处理作品。  相似文献   

10.
歌曲《梅兰芳》是作曲家吴小平为纪念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诞辰100周年所创作的,作品做出了探索性的尝试:通过在对西方科学理论创作方法的借鉴同时,渗透了传统京剧戏曲的音乐元素.使该曲充满了浓郁的戏曲韵味和民族特色,顿挫有致的节奏、韵味深邃的唱词、委婉含蓄的旋律,使我们了解到梅兰芳先生丰富多姿和充满正气人生.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民族声乐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京剧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不断涌现,为民族声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受到了广大民族声乐学习者的青睐,是民族声乐学习者展示个性的载体,也是对其综合素质的考验。本文以京剧唱腔《卜算子·咏梅》为例,以民族声乐学习者的身份,结合金铁霖教授所提的对民族声乐者选才、育才的七字标准,对京剧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进行实践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严雅萍 《考试周刊》2012,(88):16-18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枫桥夜泊》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根据唐代诗人张继的七言绝句谱成的作品.将音乐之美与诗词之美完美地融合,使之呈现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主要从声乐演唱技巧的把握、情感的处理及与钢琴伴奏相结合等方面展开对作品演唱风格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民族声乐作品一直在音乐社会生活中占据很大一部分比重,而作为一名专业民族声乐演唱者则更需要对民族声乐作品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本文旨在通过对《心上人像达玛花》这一歌曲的分析来从中得到一些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对于音乐情感表达问题的答案,试图解决一些在演唱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京剧风格之民族声乐作品的产生不仅对京剧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对民族声乐演唱的风格多样化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京剧风格之民族声乐作品的概述,从宏观上对京剧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进行阐述,并指出该类风格的作品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意义;对民族声乐作品《卜算子·咏梅》从歌词内容、音乐结构、演唱处理以及风格把握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希望能给演唱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以便更好地把握和演唱好此类风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歌曲《寻找楼兰》是著名曲作家王志信和词作家刘麟谱写的一首很具影响力的声乐作品,其音乐语言丰富,具有较强的叙事性、抒情性、歌唱性。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编配融为一体,相互呼应,受到广大声乐歌唱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6.
作品介绍:这是八十年代初产生的一首优秀独唱歌曲,在全国广为传唱、至今不衰。作曲家刘庄(女)、杭州人,1932年生,1957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为中央乐团创作组成员。作有交响音画《梅花三弄》、电影音乐《小兵张嘎》及长笛、大提琴、钢琴等许多器乐,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17.
《山里的女人喊太阳》是一首有着浓郁的土家风味的,非常优秀民族声乐作品,歌曲中简洁的歌词,配上优美富有民族特色的旋律,极其生动形象地把土家族人民特有的民俗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演唱这首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表现歌曲的民族特色,惟妙惟肖地运用方言歌唱,在声音上要以明亮的音色和高亢地唱腔来处理。本文将从艺术魅力和演唱技巧两个方面来探究这首声乐作品,从而更好的达到诠释音乐作品,以及更好地演唱这首作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木兰从军》是以北朝乐歌《木兰诗》为文本依据,由刘麟作词,王志信作曲,以我国中原一带的戏曲、曲艺和民歌音调为旋律素材创编而成的一首叙事性题材的民族声乐作品。作曲和演唱风格结合了北方民间音乐以及河南豫剧特色,旋律对比强烈,情节脉络清晰,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艺术感染力。对演唱者技巧的掌握、情感的表达、肢体语言、人物的内心刻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是诠释作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美声唱法传到中国对我们来说是推动了我国声乐发展的重要环节,我们在美声唱法中探索借鉴发扬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更多的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科学的发声体系。那么在这种科学的发声体系下我们又该怎样更好的演唱中国作品呢,艺术歌曲《问云儿》是一首能体现中国本民族音乐特点和西方艺术歌曲技法完美结合的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本文就以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体系对歌曲《问云儿》的演唱做以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三十年代著名抗战歌曲的创作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花江上》《故乡》《思乡曲》《嘉陵江上》 ,是抗战时期四首著名的声乐作品。我们对这四首“抗战歌曲”从创作背景、思想内容及作品体裁、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比较 ,就能进一步深刻地认识抗日救亡歌曲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