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二胡是蒲州梆子文场传统乐器中"四大件"(板胡、二胡、笛子、三弦)的组成部分之一,虽与主奏乐器板胡在音乐伴奏的地位上不能相提并论,但在拉弦类乐器中最终能成为板胡之外的唯一一件辅助乐器,历史上后来居上取而代替了原先重要的拉弦乐器二股弦,自身必然是具备了该剧种音乐旋律所要求的各种音色效果等先天优秀条件的。而且,做为板胡的拉弦类辅助伴奏乐器,除辅助板胡完成戏曲的主要音乐任务外,有时也按照剧情的需要承担了领奏  相似文献   

2.
张朝为中国当代青年作曲家,他创作了许多具有中国风格的音乐作品。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由民歌改编而成的,张朝以原作旋律为主体,利用多种变奏手法,使作品更加具有民族气息和浪漫情感。本文将从曲式分析、演奏风格和技巧处理三方面对作品进行演奏分析,为音乐演奏者与学习者提供理论借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演奏作品。  相似文献   

3.
中国钢琴作品《皮黄》是由当代作曲家张朝所创作,在2007年"帕拉天奴杯"首届中国音乐(钢琴作品)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此创作也是当代中国钢琴音乐中结合并运用京剧素材取得较高艺术水平和极具影响力的作品。本文从《皮黄》的音乐内容,创作特色,及在演奏中容易忽视的细节方面进行分析,意在分析钢琴曲《皮黄》在创作中对于京剧素材的运用、中国乐器的模仿以及对中国民族化风格的表达方式,并从中探讨在实际演奏的诸多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亮 《考试周刊》2010,(41):32-33
扬琴是外来的击弦乐器.它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后.随着说唱音乐的发展和地方戏曲的兴起,特别是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积极吸取民间音乐中的精华.不断和民间音乐相互融合。扬琴在曲艺等伴奏中广泛被使用,尤其是在秦腔伴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扬琴从合奏中逐步演变成独奏乐器,形成了多个具有地方性特点的流派.成为具有中国音乐风格、语境和色彩的民族乐器。  相似文献   

5.
由于戏曲音乐的不断改革、创新,其乐队编制也相应地有所发展、扩大,不仅使用具有本剧种特色的各种民乐,而且还引进了西洋管弦乐和电声乐器,这无疑是件锦上添花的好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却忽视了戏曲乐队伴奏的风格和特点,总想把西洋管弦乐伴奏方法(配器及演奏)硬搬于戏曲乐队,其结果每每事与愿违,使戏曲音乐的总体美受到一定的损失。为此,我想就戏曲乐队伴奏的风格和特点问题谈谈一孔之见,供戏曲音乐界的创作者、演奏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板胡,中国民族传统弓弦乐器的一种,音色嘹亮、辨识度高多在戏曲中出现。《贺喜》是于汉先生创作的一部优秀的板胡作品。这首乐曲主要描绘了农民在节日中欢庆的场景,曲风热情高亢,被众多人喜爱。本文将作品分为四个部分逐一阐述,希望能从对乐曲分析中加深了解作品。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这块辽阔的土地上,各地方的戏曲和各个地方的乐器伴奏因地域、乡土、人情不同,演奏风格、流派也就不同。种类繁多,样式各异,演奏风格又别具一格,有它自己的民族特色,"调弦"在海南琼剧唱腔伴奏也有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扬琴是外来的击弦乐器,它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后,随着说唱音乐的发展和地方戏曲的兴起,特别是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积极吸取民间音乐中的精华,不断和民间音乐相互融合.扬琴在曲艺等伴奏中广泛被使用,尤其是在秦腔伴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扬琴从合奏中逐步演变成独奏乐器,形成了多个具有地方性特点的流派,成为具有中国音乐风格、语境和色彩的民族乐器.  相似文献   

9.
钢琴是一种外来乐器,钢琴音乐在中国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以前,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结果,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更是推动我国钢琴艺术不断发展的原动力。本文从钢琴音乐的不同创作阶段对钢琴作品的中国风格进行探析,以其为钢琴音乐的创作提供新的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丝竹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代“六乐”就用瑟、琴伴奏,汉魏时期的“相和歌”用管弦乐伴奏,到魏晋时期的伴奏乐器已有笙、笛、篪、节、琴、瑟、筝、阮等八种。隋唐时期之后,丝竹音乐不仅为戏曲、说唱和歌舞伴奏,同时丝竹音乐合奏的形式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纷纭涌现,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丝竹音乐。丝竹音乐中的演奏乐器以丝弦和竹管为主,乐队组合富有地域性,每件旋律乐器都能尽力发挥自己的特点表现音乐风格。丝竹音乐的地方色彩浓郁,各乐种大多有能体现地方特色的主奏乐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族音乐艺术博大精深,发展绵长,是人们艺术智慧的结晶.在流行音乐作品中融入民族化音乐元素,是推动流行音乐发展的重要之举.民族诗词歌赋、民族歌曲旋律、民族戏曲元素、民族器乐伴奏在流行音乐创作过程中的应用,对激发流行音乐作品的创造力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赋予了流行音乐作品更加深刻的时代内涵,增添了流行音乐作品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戏曲元素对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戏曲音乐"当中的"字正腔圆"、"依字行腔"、"声情并茂"等方面以及板眼、节奏型等元素丰富了民族声乐作品的发展,我们将含戏曲元素并结合了戏曲唱腔的声乐作品统称为"戏歌"。桂剧戏歌《咏梅》的创作极大地推动了桂剧的进步与发展,也为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本文将以桂剧戏歌《咏梅》为例,从作品简介、作品分析和表演设计等三方面浅谈桂剧唱腔在民族唱法中的融合与运用。  相似文献   

13.
戏曲艺术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地位。我国作曲家将戏曲元素运用到小提琴作品中,创作出大量的即体现了中国传统戏曲风格又展示出小提琴音乐特质的作品。这些形式独特的作品,拓展了小提琴演奏技术,为演奏者二度创作提供了更宽广的艺术平台。本文将从小提琴作品的创作历史、小提琴演奏与戏曲艺术融合等方面分析戏曲元素在中国小提琴作品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板胡是中国北方传统戏曲等艺术形式的主要伴奏乐器,其音色淳厚、坚实激昂,富有极强的穿透力,在拉弦乐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板胡在音色与表现力等方面与高亢明亮、富有激情的豫剧相契合,在豫剧表演中起着为豫剧表演补足戏剧曲调,为其音准节奏保驾护航、丰富豫剧声腔韵味、烘托豫剧剧情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七色镜     
扬琴又名蝴蝶琴等。约明末传入中国,成为中国民间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的重要伴奏乐器。  相似文献   

16.
传统戏曲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地位,蕴含着民族传统音乐的精髓。钢琴作为传入乐器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有意识的与传统戏曲元素相融合,二者的融合不断挖掘优秀的传统音乐元素,创作出更过具有中国民族精神、气质的钢琴品,不仅推动了中国钢琴民族化道路的发展,还推动了中国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二胡在蒲剧文场"四大件"之中,虽然是作为主奏乐器板胡之下的伴奏乐器,但有时候根据音乐的需要仍承担着领奏部分。本文对蒲剧二胡滑音演奏的基本规律,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归纳总结,进而希望获得实际二度创作时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鲜明的音乐效果。  相似文献   

18.
建国至今,阮独奏作品的创作经过了改革探索初期、繁荣创作期、多元化创作期三个阶段,逐步从伴奏乐器成为独奏乐器。本文以建国后的阮独奏作品创作为主要阐述对象,对其发展及特点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9.
传统戏曲对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国传统戏曲主要是通过人来扮演角色,包含了舞蹈、文学、武术、音乐等各种元素。传统民族戏曲、民间音乐是我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基础,歌剧戏曲化风格也成为我国民族歌剧发展的主要特色之一。传统戏曲不仅是从音乐风格影响我国民族歌剧,还包括了剧本演绎、演员表演、舞美设计等歌剧整体风格上的戏曲化,这也为我国民族歌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以传统戏曲唱腔中的板式、地方唱腔特点以及舞台假定性对中国民族歌剧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探索未来我国民族歌剧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金英 《华章》2011,(29)
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在浪漫主义晚期才传入中国.也就是说,当西方钢琴音乐发展到鼎盛时期,中国才接触到这一乐器.因此,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不及西方优秀作品.但是,中国作曲家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以本民族的音乐语言作为创作的母语,进行了中国风格音乐创作的研究和实践,创作出了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时代风貌的钢琴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