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是声乐演唱的基础,音色美是衡量声乐演唱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是营造声乐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而又丰富的音色是传达声乐作品内容、风格以及情感的桥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在声乐艺术中形成了独特的音色美学。本文对音色的概念及内涵进行了介绍,并深入分析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2.
声乐技巧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发声、咬字、音色、气息的把握、内容的表达等等,是歌者表现歌曲的基础。我们只有做到各个方面协调统一,再加上丰富的情绪,才能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这里我以美声唱法为例,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声乐技巧在歌唱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要深刻彻底的贯彻声乐艺术中的"声情并茂"、"以情感人"的艺术审美思想,就必须深刻理解和领会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做为一个歌者,就是要深刻揭示和完整再现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歌者感情的投入,不仅是自己平素的真实情感,而且是对远远超出个人生活局限的更为广阔和深邃的情感体验。本文通过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以及声乐表现中的情感处理等话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要深刻彻底的贯彻声乐艺术中的"声情并茂"、"以情感人"的艺术审美思想,就必须深刻理解和领会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做为一个歌者,就是要深刻揭示和完整再现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歌者感情的投入,不仅是自己平素的真实情感,而且是对远远超出个人生活局限的更为广阔和深邃的情感体验。本文通过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以及声乐表现中的情感处理等话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声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与特征,通过人声来塑造听觉艺术,以此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声乐艺术更富有鲜明的表演性.声乐艺术的"二度创作"将"一度创作"作为依据,歌者通过歌声将内在的情感与意境展示出来,并将有声的歌唱转化为艺术想象.声乐艺术中的二度创作尊重原作,歌者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的精神在于其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对于声乐艺术来说,风格是一个歌者在自身的音色、音质、气息、共鸣、语言、力度、情感和艺术处理等多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个性。对于我们众多音乐表演者来说掌握作品的风格是很重要的,它是在更高层次上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剖析以及对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的总体把握,更好地表现出作品的原貌。  相似文献   

7.
声乐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体验,是一项集合了外在表现与内在情感的综合性艺术.唯有充分调动起人们的情感共振,在表演者和观众之间架构起和谐的沟通关系,声乐艺术才能更加协调地融合声与情,将其艺术境界推向更高的层次.鉴于此,在表现声乐艺术时,我们需要正视并挖掘声乐表演的审美特质,充分认知声乐艺术之"美"以及如何表现这些"美".本文从声乐艺术审美构成以及表现渠道的角度,阐述了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之路.  相似文献   

8.
歌唱是舞台上的艺术,语言是生活中的艺术。在音色旋律、节奏、伴奏等各方面的制约下,歌者要有优美动听的音色,伸缩自如的音量控制,这就要求歌者掌握二者语言发音状态的不同,气息的运用要科学化。要做到演唱时候的字正腔圆,就要懂得达到字正所需要的基本四音素和声调、气息与口腔状态的协调统一。优美动人的旋律,质感有技巧的音高,感人心扉的动人声乐作品,来自于这些要素的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9.
"凡音之起,由人心声也",古语一言便道出声乐与人心千丝万缕的联系。声乐演绎是歌者的灵魂情感与听众之间的交融,是歌者与音乐一齐开拓的奇妙旅程。那样一种用生命力传达的情感在声乐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将情感带入时空隧道融进每一个音符,贯穿于每一段旋律,穿透层层阻隔直达心底。本文将具体探讨情感演绎在声乐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在声乐作品的二度艺术创作实践中,演唱者需要对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和角色特征进行全面的解析,进而形成深刻的情感认知,支配自身丰富的演唱诠释.通过科学的运用演唱技巧,生动的音色变化,展现出声乐作品内蕴的情感特征.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从全面的理解声乐作品形成深厚的情感认知、利用丰富的演唱技巧赋予深刻的情感力量、灵活的调整演唱音色展示生动的情感色彩等层面,对声乐作品演唱中情感的渗透和融合进行了深度探究,以加强声乐作品丰富的情感色彩呈现.  相似文献   

11.
声乐艺术的情感因素是建立在明确的艺术形象之上的,是一种具体的情感反映。歌者演唱的情感体验应建立在正确把握作品的基础之上、每一位演唱者必须谨遵美妙的声音应该建立在对作品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处理上这一原则,只有做到对作品理性的认知和深刻理解,才能达到“情融于声,声依于情”的效果,从而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艺术魅力和风格来。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根植于中国的土壤,它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伴随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而形成的,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欣赏习惯和审美意识。数千年来,它形成了多种声乐艺术品种,积累了浩翰的曲目,创造了独特的演唱技法,形成了中国式的演唱形式与风格特点,并造就了无数深受人民爱戴的歌唱家,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理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相信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将以其不朽的美学价值丰富着世界声乐艺术的宝库。一、中国民族声乐的音色美实践证明,一种特定的音色代表~种特定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3.
表演者将声乐艺术作品进行再创造,需要自身的艺术表现力为基础,其中,再创造者必须要具备基本的艺术修养和声乐演唱的咬字吐字等技巧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才能将声乐艺术作品表现得生动、丰满,从而达到对声乐艺术作品的正确、完美的诠释,给听众带来艺术美的熏陶。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还需要具备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个性,只有个性的艺术才能受到大众的喜爱。本文就从艺术心理活动、情感投入、艺术风格和个性方面进行声乐艺术再创造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声乐演唱是一门集多种因素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声乐演唱中,要理解声乐作品,掌握作品的风格韵味,同时还要合理想象,确定情感基调,才能获得最佳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5.
声乐欣赏是音乐欣赏中的重要内容。欣赏声乐作品有两部分内容,就是对音乐和歌词的双重欣赏,重要部分还有对歌者声音的控制、处理,情绪的表达,感情的运用等等。歌者不但要完美地阐释音乐的旋律美,更应该把对歌词的理解融进音乐中,达到一种完美的融合,这样歌曲才有生命,才有活力。利用审美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审美观念,在欣赏声乐中能够自觉感受旋律性美、歌词韵律美、自然美、咬字吐字美、声音美、情感美、表现美等。  相似文献   

16.
声乐是我国较为重要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通过歌者来传达丰富的情感,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演唱者不仅需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还应通过作品表达出来,能够使声乐表演表现出丰富的生命力,以此体现出声乐表演艺术的二度创作。此外,表演者在进行二度创作过程中不但要尊重原作,而且在较大程度上还应融入自身情感,对原作赋予新的生命力。本文首先对声乐表演艺术二度创作进行有效的概述,再对其原则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后对声乐表演艺术要求实施合理探究,为我国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提供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7.
声乐艺术是情感的表达,是人们情感的体现和抒发,在声乐表演活动中歌唱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给艺术增添了无穷魅力。情感表达对音乐很重要,为能更精准更好的诠释和表达声乐意境,声乐演唱艺术中的情感可通过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表演者要技巧与文化素养并重,才能将作品的内在情感在演唱的过程中充分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8.
声乐艺术表演中的情感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情感要通过艺术实践去体验,歌唱者通过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将作曲家的情感进行诠释,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探求更多的情感的客观因素。联觉对应关系规律的研究为情感转换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让声乐演唱中的技术与音乐相互渗透。情感表达需要歌者自身去创造,用真正的"音乐语言"去探寻情感,让声乐作品的在演唱的过程中更自然的传递给听众,并带去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9.
在声乐艺术中,情感表现的真实感是演唱者的艺术生命。完美的情感表现,不仅准确地表现歌曲的思想感情,同时更能够用自己的演唱情感表现给歌曲增添更丰富、更多采的情感美。声乐艺术的情感,是歌唱者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体验的情感,并使这种情感通过歌声表达出来,同时使观众也体会到这种情感。艺术表现的目的就是传达思想、表达情感。因此,真实的、生动的、丰富的情感表现为声乐艺术注入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王振宇 《文教资料》2011,(21):91-92
在声乐艺术学习中,歌者具有良好的心理与美感意识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增强歌者学习声乐的信心和表演的欲望;而美感意识对于声乐艺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同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会直接影响歌者的演唱风格,从而收到不同的演出效果。良好的心理素质会使歌者的个人美感意识得到更完善的表现,而歌者丰富的美感意识又会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