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建设进程逐步加快,法制新闻业已成为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在法制新闻以它的知识性和可读性吸引读的同时,引发的新闻官司也日益增加,这不仅造成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矛盾,也给新闻宣传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自觉学好法律知识,努力增强法律意识,尽力避免新闻官司,是摆在新闻工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法制新闻业已成为现代新闻报道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以它的可读性、趣味性、知识性吸引了众多的读者。但是,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法律知识的增多,新闻报道中引发的法律纠纷也H趋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闻业的发展,造成了新闻媒体与媒体受众之间的矛盾。因此,法制新闻报道自身也有诸多法律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及新闻监督的深化,近几年来,出现了很多打新闻官司的问题,这就提出了法律如何保障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新闻如何依法宣传报道搞好舆论监督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新闻舆论监督的深化,自1987年《民法通则》实施以来,在新闻与法律关系方面出现了新闻官司的问题,也就是法律如何保障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新闻如何依法宣传报道的问题。这是在新形势下新闻界和司法界面临的新课题,并日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新闻媒介和新闻报道者被推上被告席的现象日渐增多。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全国法院系统受理的名誉侵权案件中,仅因报刊文章引起的新闻诉讼案就占到了20%以上。从法律的角度去审视,这些引起新闻侵权纠纷案的新闻报道本身或多或少都存有一些问题。因此,探讨新闻侵权纠纷的产生及如何避免,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引发侵权纠纷的新闻报道称之为“官司”新闻,把新闻报道引起的纠纷诉讼称之为“新闻官司”。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因新闻侵权而引发的新闻官司急剧增多 ,其中以涉及名誉权的最为多见。这一方面说明人们对维护自身名誉、尊严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 ,同时也因新闻官司的大量发生而带来一系列问题 ,引起新闻界和法律界有关人士的思考。一、新闻官司的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新闻官司令涉案者深受其苦 ,众多新闻媒体和记者唯恐避之不及。但是 ,我们不能因此否定新闻官司的正面影响 ,看不到由新闻官司表现出的社会发展中进步的方面。1、新闻官司总体上体现了社会公平原则。我国的媒体属国有性质大多与党政机关有密切的联系。在涉及侵权的有关法律实施之前 ,…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涉及新闻侵权方面的官司日渐增多,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全国法院受理的名誉权案件中,因为报刊章引起的新闻诉讼案件占20%以上,这些新闻官司,从法律的角度看,其新闻报道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在新闻与新闻侵权之间构筑一道“防火墙”,预防新闻报道“走火伤人”。成了我们广大新闻工作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文明的进步,法治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监督手段,新闻舆论监督在我国政治与法治建设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闻舆论监督以其特殊的社会功能,在推动立法、监督执法、促进司法改革、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等方面,对我国的法治建设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近年来,有关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事件也日益增多“,新闻官司”时常出现。这一系列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新闻自由应当遵循什么样的活动规范,新闻舆论监督应当在一个什么样的框架内进行。这些,必然就涉及到新闻舆论监…  相似文献   

9.
摄影图片在新闻媒体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成为现代新闻报道的重点。现代社会由于新闻事件的复杂性和民众法律意识的增强,摄影图片如何在新闻媒体中规避官司,防范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闻侵权官司逐年增多。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已审理此类案件数千起。昔日的"无冕之王",今日常常被推上被告席。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新闻工作者要避免被新闻官司纠缠,就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防止新闻侵权事件的发生。要防止新闻侵权,就要知道什么是新闻侵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说明:"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因为对某些新闻报道有异议而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为追究新闻媒介或报道者法律责任而发生的新闻诉讼已不鲜见。新闻纠纷已经成为困扰新闻单位的一个重要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新闻侵权诉讼增多,不能简单地说它是坏事或是好事。 从法律的角度看,它反映了人们法律意识在增强,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观念在增强。在名誉和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想到求助于法律,向法院投诉,特别是民法通则实施以来,对于侵害名誉权的处理有法可依了,于是有关此类民事纠纷的投诉增多了。同时,数量较多的投诉未被法院受理的事实,也说明了一些人法…  相似文献   

12.
开展舆论监督,针砭社会时弊,维护民主法制,这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新闻工作的职责,又是党和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一些新闻工作在行使这项神圣的权利时,有的竞吃上了新闻官司,甚至还以败诉告终。如今,新闻官司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依法治国观念的深入人心,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包括以新闻单位为主要采编校印分送的秘密出版物——内参,被自然人、法人控告新闻侵害名誉权的官司也渐次增多。那么,内参是否可以构成新闻侵害名誉权呢?这个问题已被法学界重视,并引起相当范围的争论,主要有以下三种意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围绕新闻报道引发的公民、法人状告新闻媒体的侵权诉讼层出不穷,这一方面说明公民的法律观念,维权意识在逐渐增强,另一方面也表明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确存在不规范之处.防止新闻官司对当事人和新闻媒体均具有重要意义.避免新闻官司应从新闻媒体自身抓起.本文从甘肃纸媒体的几起新闻官司分析新闻侵权的产生原因及如何规避和应对新闻官司.  相似文献   

15.
郭骥 《新闻记者》2004,(12):42-43
自1985年上海出现建国以来第一起新闻侵权官司("二十年疯女之谜")后,新闻侵权官司就逐年增多。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已审理此类案件1000多起,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常常被推上被告席。而作为法制报道,由于其报道争议、矛盾居多,就更加容易卷入新闻侵权官司。因此,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要避免被推上被告席,就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防止新闻侵权。  相似文献   

16.
如今,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常常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自己的名声,看到对自己不利的报道,便要走上法庭,与新闻单位对簿公堂。这种法律意识的普遍增强既给我们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时甚至使我们的工作热情受到打击。因此,我们应该理智地对待新闻官司.变压力为动力,变“坏事”为好事。  相似文献   

17.
新闻侵权是指新闻报道主体违反新闻法规和其他法律规范,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发表过程中,以故意捏造事实或过失报道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内容不当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从而侵害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格权,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尽管这几年,随着记者和编辑法律意识的增强,记者故意捏造事实的事件鲜有发生,但由于疏忽,...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国由新闻报道引起的侵权诉讼(即通常所说的“新闻官司”)呈增多的趋势。据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统计,1991年元月至1995年12月,武汉市区两级法院共受理新闻侵权案件33件,已审结的案件中,原告胜诉的占73.7%,新闻单位胜诉的只占26.3%。显然,新闻单位在新闻官司中的胜率是比较低的。因此,研究新闻官司的成因,采取对策减少和规避新闻官司,成为报纸工作中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新闻官司增多的社会背景:法制建设有了较大发展而又仍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9.
眼下,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正是在这种大的背景条件下,近年来新闻官司也出现了上升趋势。当前,新闻工作者成为被告而对簿公堂,许多是由于出现新闻侵权而引起的。如何防止新闻侵权,避免新闻官司,就成为当前新闻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想防止新闻侵权,避免新闻官司,  相似文献   

20.
自1987年上海出现建国以来第一起新闻官司后,新闻官司逐年增多,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已审理了1000多起。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新闻工作者要避免打官司,就要增强法律意识,防止新闻侵权。 要不侵权,就要知道什么是新闻侵权。《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名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