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邮票史上,红印花原票是"谜一样的邮品" --它原来的使命是作为晚清海关复出口派司制度完税凭证上的背胶印花,但自1896年9月18日在英国印竣并运交上海江海关之后,印量达100万枚的红印花原票却没有一枚当作印花使用过。它具有国名、面值和齿孔, 但它并非邮票,却荣踞清代珍邮"前四宝"之列。有确凿的海关档史资料证明红印花原票共印了100万枚,后来用作加盖暂作洋银邮票只加盖了近65万枚,尚有35万枚  相似文献   

2.
采珠撷玉     
未见介绍过的红印花原票 斯宾克公司于2002年11月24日在香港拍卖邮品,其中有一件带左上角边纸的红印花原票四方连(估价150-180万港元)[《上海集邮》成交价连佣金172.5港元,图见封二],从附图可见,这是一件在全国邮刊上都未介绍过的四方连。据此,可将黄光城在《海关红印花原票流传考图鉴》中统计的53枚增加到57枚,再加2002年10月深圳拍卖的直双连和上海拍卖的单枚,则可确认此票存世总数已达60枚。此前已有一件带左上角边纸的单枚,表明红印花原票至少有两个全张(200枚)曾被分撕和流传。此件左边纸较阔,可见一条长约15mm的直的"对准线"。  相似文献   

3.
陈健 《上海集邮》2010,(2):41-44
万寿初版小字3分暂作半分复盖旧票(图1),销有部分蓝色上海海关日戳,记录不到25枚,旧票仅此1枚,票背上部有少许揭薄,此外保存良好,10万元。 红印花原票(图2),票幅居中,带小部分原胶,估价35-40万元。小2分重墨透印新票,带大部分原胶,背有贴痕,估价1.5--2万元,有加盖字样轻微移位的说明,落槌价18万元。  相似文献   

4.
集邮界每每回忆“文革”浩劫,总会提起一桩令人揪心的事件——集中清点、销毁国家库存邮票,其中包括一大批早期珍罕邮票也被扔进炉火里焚毁,有人称之为“不堪回首的邮票劫难”。被烧毁的珍邮中,首推上海海关移交的清代红印花原票761枚! 1997年台湾《邮史研究》刊出一篇文章(注),提及这批红印花原票的处理经过是:“‘文革’开始后,七十年代初,邮电部被军管,当时一位军代表下令留十枚, 给中国历史博物馆一枚、单枚票一枚、横四连二件,其余全部烧毁,即烧掉七六一枚红印花原票。”  相似文献   

5.
夜郎 《上海集邮》2006,(9):30-31
华邮第一贵票究竟是哪枚?很多邮友首先想到的会是红印花小1元,但明年初将重出江湖的“翡翠姐”很可能会改写这一记录。说起翡翠姐,可能不少新邮友还不知它是何方神圣?这也难怪,翡翠姐完全可以套用一句歌词,“不当大哥好多年”(至今已有35年未曾流通),许多邮友已渐渐淡忘了。这次复出预计将于明年1月由英国拍卖商斯宾克在每年一度的香港拍卖会上推出,据知情人士透露,其估价将在250-350万港元之间,翡翠姐此次复出极有可能刷新华邮拍卖的最高价。  相似文献   

6.
中国早期邮票中被公认最珍贵的是“红印花”加盖小字当1元,在20世纪40年代时统计,存于集邮家手中的仅20枚左右,目前已发现者增至31枚。因其是著名的珍品,居于华邮前四宝之首,一般集邮家难以获得,只能在大型邮展或重要拍卖会上得瞻风采。  相似文献   

7.
陈健 《上海集邮》2012,(8):42-45
香港宾客华邮·2012.4.21香港斯宾客华邮按照公布的计划大约每两个月举行一次拍卖。大龙薄纸1分银销北京海关1878.11.16日戳(图1),是已知销戳日期最早的1分银票,估价40万元(仅列估价为未拍出,下同)。1881.12.31上海寄天津印刷品封皮纸(图2),贴小龙1分银横双连带左过桥边纸销上海中文椭圆戳,另有上海海关日戳和天津海关到达戳,封面有瑞士  相似文献   

8.
红印花原票是“红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红印花张号资料的挖掘上,黄光城具有开拓性的发现。1965年在英国华邮藏家大卫德爵士遗集中发现2件带张号的红印花邮票:大2分上半张50枚带“6500”张号及大4分25枚全格带“2305”张号。  相似文献   

9.
陈健 《上海集邮》2012,(9):43-45
北京诚轩春拍·2012.5.20大龙薄纸1分银全张原胶未贴上品,估价35万元(另加15%佣金,仅列估价为未拍出,下同)。大龙阔边5分银直双连新票原胶未贴上品带右边纸,估价15万元。1884.5.19天津寄北京大龙封(图1),贴大龙厚纸3分银l枚,销天津篆字中文戳和海关日戳,其中收件人姓名被剪去,水原明窗旧藏,9万元。万寿小型黑色无齿子模样票四方连全套印于白洋纸上(图2),未贴上品,存世仅2组。此样票是再版票印制前所制,每种面值已排成全格,但不知何故又与再版票略有不同,50万元。1893.5.19台湾淡水寄法国美术封(图3),由  相似文献   

10.
陈健 《上海集邮》2012,(1):40-45
上海拍卖行2011年春拍·7.10红印花小4分新票中上品,13万元(另加1 5%佣金,本节下同)。当5元新票原胶上品,票幅偏左上,65万元。1884.1.14北京寄美国大龙封(图1),背面贴厚纸3分银1枚销北京海关椭圆中文戳及日戳,到上海补贴日本邮票5钱1枚销上海客邮局日戳,有沿途多枚经转和到达戳,林文琰旧藏,黄建斌《大龙封存世考》原件,13万元。  相似文献   

11.
1897年红花印花加盖小字当1元新票一枚(简称“小壹元”),此票品相端正。原票色泽鲜艳,属正红色,加盖的黑色文字清晰,图案稍偏于左方,纸张洁白,保留绝大部分原胶。足见收藏者长期悉心保存之功,此票为红印花小字1元邮票中最新出现的一枚,黄光城  相似文献   

12.
陈健 《上海集邮》2012,(2):42-45
上海泓盛亚洲国际邮展专场·2011.11.13这次无锡亚洲国际邮展,上海泓盛取得了独家拍卖合作机会,推出了不少精品,总成交金额1372万元。按泓盛惯例,开始部分是邮集类,起步价格不高,性价比不错,几乎全部顺利拍出。红印花大4分四方连带左边纸,原胶未贴中上品,带有轻微透印变体,14万元(另加1 5%佣金,仅列估价为未拍出,本节下同)。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本刊上期介绍了当5元横四连邮票,现继续介绍号称"红印花四宝"或"前四宝"之一的红印花当5元倒盖邮票。 按当5元邮票加盖数量虽在5000枚以上,但至今存世量仅数百枚,其中约有三分之一或更少是倒盖变体,此种倒盖票已知在天津、福州和琼州邮局使用过。  相似文献   

14.
陈健 《上海集邮》2010,(3):43-45
香港华邮第33次·2009.7.24 1879年华洋书信馆封1件,应是孙君毅《清代邮戳志》图片原件(图1),背销"九月十一日"(公历10月25日)及次日同式书信馆方形戳各1枚,估价15-20万元(仅列估价为未拍出,下同)。当时华洋书信馆有北京、天津、上海、牛庄、烟台5处分局,戳上隐约可见天津和北京字样。  相似文献   

15.
读《集邮博览》今年第8期《中国样票(七)红印花样票》一文,内称:红印花原票“印制数量65万枚。目前存世数量30余枚”。这资料稍嫌陈旧。红印花原票印制量,过去从红印花原票发现的65000张号考证,确定的印制量为65万枚。20世纪80年代杜圣余从海关档案中,发现海关驻伦敦办事处  相似文献   

16.
关于红印花小2分倒盖票的加盖数量,笔者曾在本刊2011年第5期上撰文,从红印花原票版式特征的角度来研讨,推断出"小2分倒盖邮票的数量至少有300枚"的结论。最近,笔者在研究小2分"倒兼复"邮票的时候,又有了更进一步的发现和推论。红印花邮票每一全张为100枚,而小2分邮票加盖全格为10×2形制,因此每加盖一个全张需要分为5次才能完成。根据研究,"倒兼复"现象在小2分邮票的加盖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共计20枚(现存  相似文献   

17.
《上海集邮》2006,(11):47-47
第11期“月月有奖渎刊活动”征答1.大清邮政于何年何月何日在江南制造局增设分局? 2.中国嘉德2006春拍中,一枚红印花小1元创出了成交价新高,是多少万元? 3.巴西首套邮票现已成为珍邮的“牛眼”邮票发行于何年何月何日?  相似文献   

18.
在古典华邮中,红印花邮票声誉极高。而在华人中开创红印花邮票研究先河者当属周今觉。1931年12月出版的《邮学月刊》第4卷的"三周年纪念号"(图1,刘广实先生藏品)上曾刊发周今觉《红印花小2分版式之研究》一文。此文乃周今觉看到英国邮学家克礼门(A.B.clements)在《斯科特邮票月刊》上发表的红  相似文献   

19.
陈健 《上海集邮》2011,(1):43-45
香港Interasia第14-17次·2010.7.31-8.1(下) 红印花封有23件,精品不多。1897.9.21汉口寄维也纳封(图1),贴红印花小2分横五连、万寿再版大字长距2分横双连、万寿初版半分直双连,均销汉口大圆戳,合计邮资15分,加贴法客邮25生丁1枚销法客邮9.24日戳,9.25转法国邮船戳,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6月25日,苏黎世公司将在香港文华东方酒店举行今年首次邮品拍卖会。拍品中有柯治军博士珍藏的红印花邮票邮戳及邮史专集;中国及香港早期珍品,其中包括:1886年天津寄德国大龙封(见图),1897年福州寄美国德州封,后者为红印花加盖票混贴美国客邮的实寄封孤品。此外,还有一部珍藏多年的中国、香港及其通商口岸邮政史的专集付拍。苏黎世将在港举行邮品拍卖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