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南传播》2014,(2):2-6
<正>海峡两岸38家电台春节"温暖相约"为听众送祝福由两岸电台参与制作的《2014海峡两岸广播春节联播》,将从除夕开始至正月十五在台湾的26家电台和大陆的12家电台播出,在马年正月和两岸听众"温暖相约"。"台湾的各位听友,新春快乐!我是东南广播公司的主持人……""各位大陆的听众朋友,  相似文献   

2.
记者采访厦门广播电视集团总裁周旻的第二天,即2008年7月4日,祖国大陆与台湾周末包机直航开通。此时,记者与厦门广电集团的两位同行正坐在开往厦门市环岛路的车里,收听厦门新闻广播《996新闻航班》的直播报道:“今天清晨7点15分,厦航两岸周末包机从厦门机场启航,经过一个多小时到达台湾松内机场,是60年来第一家周末直航到达台湾的大陆民航班机。……”  相似文献   

3.
林兴华 《东南传播》2014,(2):I0001-I0001
<正>万马奔腾,两岸呈祥。东南广播牵手两岸电台共同制作的《第八届海峡两岸广播春节联播》,从除夕至正月十五在台湾26家电台、大陆12家电台和"海峡号"客滚轮播出,为两岸听众送上浓浓的新春祝福,拉开了马年两岸广播谋体交流合作的欢乐大幕。  相似文献   

4.
7月4日,是两岸交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两岸周末包机首航,大陆居民赴台游首发团约760人也搭乘周末包机开始宝岛之行。可以肯定,以此为新的契机,海峡两岸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将会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交流和了解,相辅相成。两岸隔绝了近60年,台湾人民需要详尽、真切地了解大陆,大陆人民也同样需要这样去了解台湾。为此,我们编发一组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7月4日,是两岸交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两岸周末包机首航,大陆居民赴台游首发团约760人也搭乘周末包机开始宝岛之行。可以肯定,以此为新的契机,海峡两岸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将会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交流和了解,相辅相成。两岸隔绝了近60年,台湾人民需要详尽、真切地了解大陆,大陆人民也同样需要这样去了解台湾。为此,我们编发一组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台湾电影大师侯孝贤的"悲情三部曲"--<悲情城市>、<戏梦人生>和<好男好女>--充分贯彻台湾新电影所追求的写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美学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两岸融合的历史期待,它的成功也昭示着两岸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7.
<正>福建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台湾80%的同胞祖籍在福建,两岸交流交往十分密切。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春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2006年以来,东南广播公司连续十三年策划  相似文献   

8.
1月29日8时许,国航CA1087号班机由北京起飞前往台北,它不仅宣告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正式启动,更是56年来从祖国大陆首架飞往台湾的大陆民航客机。之后的20多天里,以两岸“共同参与、多点开放、直接对飞、双向载客”的方式进行的台商春节包机活动共有12家航空公司参与,飞行48个往返班次,飞行地点为北京、上海、广州、台北、高雄,运送台胞旅客达10773人次。两岸民航客机首度实现双向对飞,这无疑是两岸民航业交流、两岸民间交流的新进展,更是引发两岸同胞热望两岸空中直航的燃点。因此吸引了海峡两岸媒体和港澳、海外各主要媒体的关注。仅首航的现场报道,就有海内外110家媒体的300多名记者参加。通过媒体的报道,两岸同胞再度体验到割舍不断的手足情谊。国际舆论也看到了两岸中国人对更加直接交流、更加便捷往来的热切企盼。在强手如林的新闻大战中,海峡两岸的广播电台充分发挥广播快、灵活和现场感强等优势,对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报道,使海峡两岸听众了解祖国大陆以人为本、关心和爱护台湾同胞权益,真正从台湾同胞实际利益出发,实实在在做事的精神,了解广大台湾同胞从春节包机中获得的实际利益,了解海峡两岸人民希望直接通航的愿望本期的特别策划记录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之声广播电台、浦江之声广播电台和台湾媒体对台商春节包机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2003年农历春节的台商包机,是台湾民航客机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循正常途径飞抵祖国大陆。伊拉克战争期间,祖国大陆又向台湾航空业者伸出援助之手,允许其欧洲航班飞越大陆领空。面对两岸航空业界的良性互动,台湾航空业者本希望借此进一步发展合作关系,以重振本不景气的岛内航空业。  相似文献   

10.
虽然<北京娱乐信报>的申奥特刊已经准备了两个星期,但要出"号外"却是在7月13日下午4:30才开始讨论的.当时,特刊正在忙乱中进行着准备,社科部主任尹宝军觉得如果第二天早上才出报的话,将极有可能丧失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0月23日,<南方日报>创刊60周年.在新中国成立60年庆典的热烈氛围中,在60周年社庆当天,<南方日报>启动自2002年以来的第七次改版,并发表社论<新的世界新的南方>,正应了"六十年一轮回"的传统.但这决不是简单轮回,而是在新起点上传承创新的再出发.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如何担当好"今天的历史的记录者"这一角色,如何定格举国欢庆的历史时刻,是对全国媒体的又一次检验.在这场较量中,从持续了近半年的<国家>特刊到国庆节当天的<向前>特刊,北京晚报为读者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为历史留下了一份可资借鉴的记录,真正彰显了北京市民首选家庭报的风范.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60周年.这一天,作为市委机关报的<唐山劳动日报>表现不俗.对开60个版的<纪念唐山解放60周年经典特刊>(以下简称<经典特刊>),声势浩大,广告收入过百万元,令同城的<燕赵都市报·冀东版>和<唐山晚报>黯然失色,值得玩昧.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北京晚报推出了<国家>特刊.这份特刊可以分为<国家·策>、<国家·志>、<国家·传>、<国家·赋>四大报道板块.<国家·策>在四大板块中是居于领衔位置的.仅从标题不难看出,"如何对待资本主义--建国前夕面临重大抉择","社会主义的鸭子应该更好吃好","中国改革为什么会发生","改革目标模式摸索了十四年"……这一板块的内容,以全局的视野俯瞰了共和国60年走过的风云变化,讨论了事关国家命运、前途和方向的20个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保全 《当代传播》2008,(1):100-101
新华社2006年7月1日播发的<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一等奖.青藏铁路建成这一题材有多家新闻媒体的众多记者采写,惟独这篇消息拔得头彩,实属难得可贵.这篇佳作有以下特色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声音     
<正>2016年12月6日,两岸新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新华社社长蔡名照在论坛上发表致辞:本次论坛所探讨的"新经济"内涵非常广泛,分享"新经济"机遇不仅是大企业的"专利",中小微企业同样可以大有作为。希望两岸企业家在创新发展和产业变革中加强交流与合作,推进两岸企业合作创新、共拓市场,不断厚植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新华网与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将共同发起"台湾青年大陆互联网+梦想之旅"公益  相似文献   

17.
<北京晚报>分别于10月12日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和10月17日飞船顺利返回之际,以各16个彩版的规模推出了<神行太空>和<神六史记>两份特刊.还藉此第一次成功完成了滚动出报的大胆尝试.与其他特刊相比,<北京晚报>的最大特色在于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古朴,最具代表性元素来包装最尖端的载人航天科技,从而使这两份特刊在众多特刊之中显得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18.
中共广东省宣传部、广东省委文化厅于1997年9月发出了<关于开展"百书育英才"读书活动的通知>,并先后在<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刊登了弘扬时代主旋律,表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精选读物200部的书目.这一读书活动,得到了南山区委的迅速响应,区委宣传部于1997年10月向区属有关单位发出<关于开展"百书育英才"活动>的通知,并亲自担任此次活动的主办单位,具体活动的实施由南山图书馆承办,南山报社协办.11月3日,<南山报>在头版刊登<南山区"百书育英才"活动倡议书>及<关于开展"百书育英才"活动征文的通知>,一份详尽的"百书育英才"活动计划书亦在南山图书馆出台,南山区"百书育英才"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9.
由党报品牌在区域市场的确立、衍生、整合、扩张构成的四级品牌链,使<南方日报>的品牌影响力不仅在珠三角区域市场实现了从扩张到整含的良性循环,更逐步将这种秒向力辐射到全国.而新司链、营销链和品牌链,三者又共同组成了牢固的"金字塔"结构体系,组成<南方日报>在区域市场扩张的链式矩阵.<南方日报>在区域市场链式扩张之路,利又使自身在珠三角区域市场获得了阶倒生成果,更为全国彭在区域市场增强品牌剔向力探索出一条希望之路.  相似文献   

20.
对于<经济参考报>来说,2004年5月31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正如总编辑王海征在这期头版<致读者>一文开篇所说的:<经济参考报>创刊近23年,我们用得最多的词汇是"改革"和"市场".今天向读者特别推荐周一特刊"每周要读",也正是<经济考报>通过报道改革走向市场化发展道路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