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博大精深的东巴文化,包括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自沙壁画和蜚声中外的纳西古乐:灿烂的纳西族东巴文化它起源于纳西族的原始社会,以广博浩瀚的内容,形成多姿多彩的风貌。展现了纳西族远古社会的灿烂文明,东巴文化的主要内涵,是用纳西族的古文字记载的。大部分的东巴古籍就是用这种文字书写的。也有少量的书籍是完全用这种文字书写的。东巴文化更令人赞叹和注目的是:这些上万册的古籍,是东巴教的祭司用来在宗教祭祀仪仪式上读或唱诵的,但它却是纳西族漫长的社会历程中形成的精神文明的积淀.是纳西族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意识形态的集纳,被称之为纳西族的百科全书。如何利用这些宝贵的馆藏地方文献资源为丽江这一国际旅游胜地的经济建设服务,这是丽江图书馆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和璇 《兰台世界》2007,(1S):15-16
东巴档案是我国西南的纳西族从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采撷的各样的片段,它积淀了博大精深的纳西民族化。东巴档案是“中国档案献遗产工程”48件之一.2003年,纳西东巴古籍又入选由联合国教科组织1992年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的“世界记忆名录”。东巴档案除了为人们熟知的东巴经书古籍之外,还有各种画卷、石刻等。化产业是旅游业的灵魂,丽江紧抓大地震以后恢复重建以及1997年申报世界化遗产成功的机遇,制造了旅游业一个突飞猛进、享誉全球的神话,化产业自然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东巴档案积淀的东巴化以积极姿态活跃于旅游市场。由于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内容与版本的唯一性等特点,其价值是可以扩大和发展的。东巴档案特殊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加上旅游热潮对化底蕴的呼唤,其价值扩展更是得到催化,呈必然之态。本拟从东巴档案在旅游热潮中的价值扩展入手,找到平衡点,以期实现档案价值的深层次优化扩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湖北档案》2006,(3):F0003-F0003
该献共20000余卷,保存在丽江东巴件研究所。东巴古籍是纳西族原始宗教祭司即东巴使用的宗教典籍,有近一千种古籍,它们分别应用于东巴教各种仪式。东巴教是自发地产生于纳西族先民原始社会阶段,并流传至今的原始宗教。根据东巴教仪式类别,东巴古籍可相应分作:a、祈福类。b、禳灾类。c、丧葬类。  相似文献   

4.
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是纳西族东巴教祭司用东巴文和格巴文书写下来的东巴教经典,俗称东巴经.目前保存于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的东巴古籍文献共20000余卷,产生年代无考.主要记载的是东巴教祭司在祭祀仪式中诵唱的经文,是纳西族东巴教祭祀和占卜活动中使用的经典、书画和民间记事文书.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由云南省档案局和云南省丽江地区...  相似文献   

5.
惑受纳西     
之道 《大观周刊》2006,(40):103-103
一提起纳西,人们自然会想到古老的东巴艺术。它是一种宗教文化,同时也是民俗活动,民间舞一直是东巴舞赖以植根的土壤。而“东巴文”是一种古老的图画象形文字,这种纳西族先民用来记录东巴教经文的独特文字,是世界上惟一活着的图画象形文。在丽江,不管客栈还是商店,招牌都很特别,上面的文字除了汉字、英文,往往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符号,这些符号就是东巴象形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保留完整的象形文字,所以被称作“活着的象形文字”。人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去看、去猜这些文字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该文献共20000余卷,保存在丽江东巴文件研究所。东巴古籍是纳西族原始宗教祭司即东巴使用的宗教典籍,有近一千种古籍,它们分别应用于东巴教各种仪式。东巴教是自发地产生于纳西族先民原始社会阶段,并流传至今的原始宗教。根据东巴教仪式类别,东巴古籍可相应分作:a.祈福类。b.禳灾类。c.丧葬类。d.占卜类。e.其他(相关杂书)。记写古籍的东巴文为图画象形文字,字型结构比甲骨文原始,有两千多个字符,其源甚古,从文字发展形态看是处于早期的古文字。纳西族的东巴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的图画象形文字。东巴古籍用纳西族东巴自制土纸做成,纸质坚…  相似文献   

7.
彭辉 《中国新闻周刊》2011,(12):I0016-I0018
他们不仅保护并使用着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还兼容并蓄,让孔子的儒家思想在这方热土深深扎根 “去读书吧”,这是纳西语“天雨流芳”译成汉语的表白。纳西人把“天雨流芳”刻在纳西族木氏土司府第二道门“木牌坊”的上方。这真是一个美好的词汇,让人们感到古老而迷人的东巴文字,连同东巴文化一起,会像散发着芳香的天雨一样,永远沐泽着那些尊重传统、追求文明的民族。  相似文献   

8.
2017年12月7日,“丽江纳西族一百五十卷东巴经手抄本捐赠收藏仪式”在我馆举行。  相似文献   

9.
胡大海 《新闻世界》2011,(5):246-248
东巴文化是纳西古代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成于唐宋时期,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教、东巴服饰等等。本文着重从东巴文字和东巴经两个方面,论述东巴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播概况。通过比较分析东巴文化在丽江和日本传播的异同,从而得出其在当代社会和媒体运用中所产生的良好效应,并点出其可能潜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纳西族东巴文化深受现代文明及现代性的冲击,急需寻求传统与现代两者之间的平衡,本文阐述了东巴档案的现代性表现形式,分析东巴档案现代性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东巴档案现代性应对机制,为东巴档案的保存提供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1.
论文研究纳西族东巴经历史档案的产生形成、种类构成、分布保存情况,并探讨东巴经历史档案的珍贵历史研究和现实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丽江地区现存东巴文献遗产对于研究纳西族历史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然而保管在各个部门的东巴文献面临着种种困境。本文探讨了东巴文献保管中出现困境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对策,为东巴文献遗产的永久保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论文研究纳西族东巴经档案文献流失海外的历史与现状,并结合档案文献与古籍、文物的关系,从多视角探讨东巴经档案文献流失海外的保护抢救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东巴档案与丽江旅游的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毅  张会超 《兰台世界》2006,(14):12-14
丽江旅游再创辉煌需要发挥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功能,而东巴档案作为东巴文化的产物,在丽江旅游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丽江旅游则促进了东巴档案的开发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丽江这个美丽得令人炫目的山城,两位老人住在一个小小的研究所里,从事着将其本民族用象形文字记载的宗教古籍翻译成汉语的工作。除他们之外,能完全破译这种古老文字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两位老人是纳西族遗世独存的东巴即祭师。纳西族世代居住在位处中国西南的丽江及其周围山区,有自己的泛灵论的宗教信仰和文字,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在两位老人正在将尚存于世的古籍整理成书,以免其失传。一些研究者认为。迟至十九世纪晚期,接受过专门训练的东巴尚有至少一  相似文献   

16.
东巴档案是我国西南的纳西族从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采撷的各样的片段,它积淀了博大精深的纳西民族文化.东巴档案是"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48件之一2003年,纳西东巴古籍又入选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2年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的"世界记忆名录".东巴档案除了为人们熟知的东巴经书古籍之外,还有各种画卷、石刻等.文化产业是旅游业的灵魂,丽江紧抓大地震以后恢复重建以及199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机遇,制造了旅游业一个突飞猛进、享誉全球的神话,文化产业自然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东巴档案积淀的东巴文化以积极姿态活跃于旅游市场.由于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内容与版本的唯一性等特点,其价值是可以扩大和发展的.东巴档案特殊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加上旅游热潮对文化底蕴的呼唤,其价值扩展更是得到催化,呈必然之态.本文拟从东巴档案在旅游热潮中的价值扩展人手,找到平衡点,以期实现档案价值的深层次优化扩展.  相似文献   

17.
2002年3月8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公布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共48件(组)档案文献入围,其中"纳西族东巴古籍"以整体文献群的形式入选. 2003年,"云南省丽江纳西族<东巴经>手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相似文献   

18.
李敏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1):135-138
以学者们编撰的纳西族东巴经书目著作为基础,把书目的发展过程分为滥觞期、发展期和成熟期,提出书目应兼收文字经和口诵经、经书类别编排依东巴教作法仪式为主、著录项目全面详细有特色,实现以书目来总结经书研究成果,由书目来了解东巴经研究的基本格局与发展趋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古籍保护工作中。民族古籍文献是重点之一。文章就如何保护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提出了科学完善的管理服务体系构想。  相似文献   

20.
之道 《大观周刊》2006,(44):81-81
世代生活在丽江的纳西族有着自己悠久而丰富的民间文化。其表现形式主要有神话、传说、故事、长诗、歌谣等,而许多作品除民间口头流传外,还保存在《东巴经》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