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的权利与国家的权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确处理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十分必要。权力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是权利的集中化表现,法由国家权力予以保障,公民权利在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下得以实现。权力不能完全独立和超越于权利,要由权利来制衡。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决定了国家权力应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权力为目的,切实做到用民主制度制约权力,实现以权利制约权力,达到法治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黑格尔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科学理论。国家是国家权力的主体,社会是公民权利主体的集合,所以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问题构成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核心.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解读马克思主义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国家权力来自于公民权利,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目标。国家权力为公民权利服务,公民权利监督和制约国家权力,国家权力终将回归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高三《思想政治》教学中,同学们对“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孰重孰轻、孰主孰次的问题展开了争论。一些同学认为国家权力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权力决定权利。也有一些同学认为公民权利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权利决定权力。考虑到这个问题很具典型性,  相似文献   

4.
宪政的本质就是有限政府,宪政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公民的权利。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二者永存的矛盾说明公民权利将会受到国家权力的侵犯,为此,必须对国家权力进行限制。我国虽然缺乏宪政与人权保障的传统文化资源,但只要我们继承历史传统中一切具有人民性和民主性的文化精神,必将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5.
地方立法权问题折射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从权力配置观念向双层权力与权利观念的转变,其背后的话语是公民权利。在“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宪政背景下,地方立法制度既维护中央的权威,保障地方的自主性,更符合人民主权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公民权利的自觉化,是指公民对自己权利的自我认识及正确行使的能力状态。要想让这种自觉化变为现实,在外部条件上,必须有完善社会的法治环境,树立法治理念;明确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辩证关系,对主权者身份认同意识重新觉醒;认清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辩证关系,能够帮助公民充分认识到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存在前提;依法享有和维护正当权利是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合法权力;政府对公民维权行为采取鼓励支持态度;创造条件让公民熟悉法定权利,提高法治素质和维权能力。这些外部条件赋予了政府以重要的职责:加大法律执行力度,坚决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扩大人民民主,加强公共行政监督机制;深化政治制度改革,促进服务型政府转型;理论实践相结合,坚决落实公民权利教育。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上讲 ,公民及社会的权利是公共权力的来源 ,公共权力是公民及社会权利的衍生。公共权力应服从、受制于公民权利。由于公共权力的特性 ,往往使其无限膨胀和扩张而成为侵害公民权利的工具 ,要以权利制约权力 ,必须确认公民的应有民主权利 ,扩大公民的现有民主权利 ,而能够达此目的的唯有法治。  相似文献   

8.
国家考试立法不完善,是考试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的重要原因。从宪法之制约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视角看,应强调对国家考试权力与公民考试权利的平等保护。就教育考试方面说,落实完法所隐含的考试权的途径是制定《国家教育考试法》,对考试权的地位、法律责任、权利救济等给予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9.
现代法治国家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以及国家机构内部权力制约机制的设置和良好运行。要实现法治,必须培养和发展社会权力,合理划分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力,寻求法治实现的社会基础,利用法治原则处理好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10.
许晶晶 《考试周刊》2011,(10):234-235
一切国家权力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公民权利,权力是权利的一种特殊形式。公安行政执法权作为国家权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权利的一种特殊的转化形式,两者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既互相依存,又彼此消长。  相似文献   

11.
论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权利具有自主性、目的性、法定性和行为性等特征,表现为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三种结构形态。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遵守公共利益原则、合理限制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国家权力具有强制性、主权性、不平等性、资源控制性和自主性等特征,表现为分散性国家权力、独占性国家权力和制度化国家权力三种结构形式。国家权力运作遵守有限的自主运行原则和法律支配原则。  相似文献   

12.
如何科学界定宪法的含义,是宪法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宪法概念的界定必然要受到一个国家特定历史时期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现状的影响,必然要受到该国特定时期宪政实践需要的影响。因此,要想合理界定我国当前这一历史时期的宪法概念,就必须正确分析我国当前的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现状及我国当前的宪政实践需要。  相似文献   

13.
立法创制权与复决权合称公民直接立法权,具有权利权力的双重属性,是权利权力的复合体。公民直接立法权行使的法律效力与代议立法同质,具有权力属性;公民是否参与直接立法,取决于每个公民的自由选择,具有权利属性。公民直接立法权是权利的原始形态和现代形态,契合了规范个人主义方法论,使每个公民真实感受到自我主体性;可以制衡立法机关的立法,有利于公民权利信任国家权力之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没有救济的权利,公民权只能是光鲜的一纸具文。在刑事诉讼法中既规定有侦查机关调查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的权力装置,也有防止国家刑事侦查权被滥用,防止公民权利被侵害的装置。在现实中,由于对前者的规定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没有建立起侦查权力违法的制裁机制,而后者的权利规定中,不少又只具有原则性、概括性或宣誓意义,当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往往是救济无门,造成了在侦查阶段权利和权力的失衡状态。要扭转这一状况,必须完善侦查权利救济权的立法机制,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救济权。要建构司法中心主义下的侦查权利救济制度和人身保护令制度,确立特殊救济措施——人身保护令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公共危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的情形下,危机管理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和责任,要求在政府的紧急权力与公民的基本权利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以有效应对危机并切实保护社会公众的权利和利益。针对我国目前危机管理中政府紧急权力运行和公民权利保护的特点,应加强危机管理法律体系的建设以协调政府紧急权力与公民基本权利的紧张关系,切实保护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研究和探讨经济权力与权利经济之间的关系,并且准确阐述了国家经济权力在市场经济中的性质,规范的国家经济权力对市场的干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市场中的合法权利,这是市场经济的重要问题,也是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法治的核心问题是权力与权利的合理配置问题,法治要求实现权力间、权力与权利以及权利间的互动平衡。笔者认为,在我国自认制度中存在着若干权力与权利以及权利间的失衡,故显有必要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8.
公民权利和行政权力的关系是行政法领域最主要的一对矛盾,对它的认识构成了行政法理论基础的关键问题。平衡论由于对两者的兼顾获得其理论上的立足点和影响力,但却因其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且难以实现而广受质疑。为解决这一困境,必须回到问题的源头,重新梳理权利与权力的关系。通过对两者的法律地位、来源、出发点和归宿在中国国情下的不同处境的分析比较,我们明确了权利相对于权力的优先和本质地位。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平衡论唯有以权利为本位才能在实践中更易操作,更具现实指导意义,也才能更好地完成其自身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试论高校学生的权力及其权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校学生的权力及其权利并非完全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高校学生的法律权利是指高校学生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有的利益.当他们的法律权利缺失时,并不表明其权力的消失,它可能超越法律权利的规制进一步爆发,甚至转化成非正当权力诉求.高校学生权力的正确行使,对于切实维护学生权利、防止权力失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诉讼权是当事人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或有纠纷时,享有的诉诸于公正、理性的司法权求得救济和纠纷解决的权利。宪政就是利用宪法合理配置公共权力使之为公民权利服务的最高法治状态。而诉讼权是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的中介,只有诉讼权的存在,才能使权利得到救济,同时使权利得以对抗公共权力。我国宪法没有规定公民的诉讼权,部门法的规定则过多地限制了公民的诉讼权,过高的诉讼费用也使公民实际的诉讼权受到极大的限制,这些都是必需改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