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蒋诏宇 《兰台世界》2014,(10):101-102
契丹民族统一北方草原建立辽王朝之后,曾经发展、活跃于北方地区四百余年,历史变迁中契丹人在保留着自己传统文化的同时,还不断学习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各种优秀文化与先进技术,使契丹民族得以不断强大。  相似文献   

2.
契丹民族统一北方草原建立辽王朝之后,曾经发展、活跃于北方地区四百余年,历史变迁中契丹人在保留着自己传统文化的同时,还不断学习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各种优秀文化与先进技术,使契丹民族得以不断强大。  相似文献   

3.
契丹人受佛家思想影响较深,由辽人金后继续发扬辽朝笃信佛教的传统,契丹人对佛家思想的参悟,促进了佛教在金代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契丹辽王朝的政治生活中活跃着一支重要的汉官队伍,其中辽初的汉官群体尤具特色。这群在特定历史时期投身于契丹统治集团的汉官,其身份背景及仕宦历程有着鲜明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契丹辽朝建立之初的政权特点。  相似文献   

5.
公元10至13世纪,草原游牧民族契丹、女真相继崛起在中国北方,先后以武力打败后晋、灭掉北宋,建立起辽、金两个封建政权。辽自公元907年太祖耶律阿保机登位至公元1125年亡于金朝,共历219年。金自1115年完颜阿骨打收国元年至1234年末帝完颜承麟投...  相似文献   

6.
契丹之称,最早始于《魏书·契丹传》。唐天复三年(903)耶律阿保机被拜为于越,掌握部落的所有军政大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王朝,后改称辽,从此开始契丹族庞大帝国的统治历史。在契丹民族的历史上对古城沈州建立做出贡献的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和辽太宗耶律德光。首先,辽太祖是沈州古城建造的奠基人。建私城是契丹民族的特有社会现象,在契丹没有建国之前,契丹人通过战争掠取私奴和关内流人的投附,在他们统治的区域内让私奴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形成村落,聚村为城,这些地区便成为了契丹贵族的私城,称为头下城,是军城,这样每个城都属于某个…  相似文献   

7.
<正>契丹属东胡系统,鲜卑的一支,自四世纪中叶从鲜卑分离出来,世代游牧于潢水(今西拉木伦河)和土河(今老哈河)流域,唐初形成了不很稳固的部落联盟。辽代是由契丹人建立的由多民族组成的王朝,以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为中心,一度占据北抵克鲁伦河流域和大兴安岭一线,东临日本海,西到阿尔泰山附近,南达河北高碑店白沟一线的广大地区。自906年阿保机称帝,至1125年为金所灭,辽朝共历二百余年,大体上与中原的五代和宋朝相当,形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辽代契丹境内的语言和文字使用情况,总结了辽代契丹境内语言和文字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分析了契丹文消亡的主要原因,以期为人们研究辽代契丹境内语言和文字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9.
方东杰  曲赫 《兰台世界》2013,(11):116-117
文章介绍了辽代契丹境内的语言和文字使用情况,总结了辽代契丹境内语言和文字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分析了契丹文消亡的主要原因,以期为人们研究辽代契丹境内语言和文字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
907年耶律阿保机代遥辇氏为契丹主,并八部为一国,916年称帝(即辽太祖),国号契丹。两年后建都皇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938年改国号为辽,以皇都为上京。983年辽圣宗复国号为契丹,1066年兴宗复称辽.至1125年天祚帝为金兵所擒,辽亡。  相似文献   

11.
907年耶律阿保机代遥辇氏为契丹主,并八部为一国,916年称帝(即辽太祖),国号契丹.两年后建都皇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938年改国号为辽,以皇都为上京.983年辽圣宗复国号为契丹,1066年兴宗复称辽,至1125年天祚帝为金兵所擒,辽亡.  相似文献   

12.
烟台大学刘国宾先生所撰《渤海诗文辑校》一书,于1999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渤海学研究中突出的成果,读后令人喜悦、振奋,可谓“集腋成裘,后来居上”。 渤海民族的主体粟末 ,其先民肃慎与中原之联系,可以追溯到虞舜时代。周代以后,肃慎氏由今之鲁、豫、冀一带逐步迁移到我国东北白山黑水广阔的地域。公元698年,粟末 首领建渤海国,传世十一世十五王二百二十九年,始终是唐王朝的重要属国,公元926年为契丹阿保机所灭。自契丹灭渤海,又南迁其民,复经金灭辽、元灭金等历次劫难,渤海国之文献,可谓焚荡殆尽…  相似文献   

13.
契丹语言文字研究是阿尔泰语言学、契丹史和辽史的一项重要课题,自20世纪70年代中国学者在契丹小字释读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契丹文字研究一直长盛不衰。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契丹小字的成功解读极大地推动了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进展,另一方面则得益于近20年来契丹文字石刻资料的大量出土。  相似文献   

14.
生女真是辽朝的藩属部族,文献中对辽与生女真之间的边界情况记载不多,难以观察其动态变化过程。从契丹风格的篦纹陶器及辽代陶瓷器等典型辽代遗存的出土分布出发,结合“二普”资料以及最新的城址调查结果,可以发现辽代遗存在松嫩平原地区的分布具有清晰的边界。辽代中期,以呼兰河、阿什河、卡岔河、大黑山一线为界,由兰西山湾城子、肇源望海屯古城、德惠朝阳双城子构成了“山湾—双城子”防线,疑即黄龙府所辖、辽末失载的安远、清、雍三州。辽代晚期,北以拉林河与北流松花江之间的地带为界,东以雾开河一线为界,由农安古城、广元店古城、伯都古城构成了“农安—广元店—伯都”防线。辽的边界从扩张到收缩的过程侧面反映了生女真势力的逐渐壮大,为解读辽灭金兴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北朝时,奚族的畜牧业即已初具规模,经过隋、唐、五代的发展,至契丹——辽,臻于繁盛。奚族的物质习俗(衣食住行、交往贸易、婚姻等方面)与其畜牧业生产密切相关。学术界对奚族的畜牧业及其相关物质习俗专注较少,专题论文尚未经见,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辽代是由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中的契丹族在东北建立的王朝。辽建国后,加快了南下扩张的进程,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契丹人受到先进的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渐在学校教育中确立了儒学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7.
建立过219年辽王朝的契丹民族,自明朝以来突然在历史记载中消失了。他们到哪里去了呢?这一直是一个令史学家困惑的历史之谜。  相似文献   

18.
辽代是由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中的契丹族在东北建立的王朝。辽建国后,加快了南下扩张的进程,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契丹人受到先进的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渐在学校教育中确立了儒学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9.
辽代大丈人萧韩家奴(976—1047),字休坚,契丹涅刺部人。这位辽河水哺育下的贵胄子弟,没有养就好勇斗狠的骁捷之气,而是潜心档案.文献,成了巾纶巨手,学术大匠。萧韩家奴在研读档案文献的过程中,契丹文、汉文皆有很高造诣。因为这点,于辽圣宗统和二十八年……  相似文献   

20.
辽是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汇合使辽代契丹人的婚姻制度及由此而形成的家庭成员关系带有鲜明的时代、民族与地域特色。在汉族社会中,人们为了延续祖先香火,两性之间的婚配原则上都是以男性子孙继承宗庙而使血统不断。这种目的的婚姻在契丹社会中也是存在的。但契丹人的婚姻目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