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外媒导读     
正图克托亚图克最后的极地村落图克托亚图克是加拿大的西北疆域的极北边地,位于北冰洋以南大约60公里,也是加拿大陆最后一个北极村庄。在那里,生活着加拿大规模最大的鹿群和保留着传统生活方式的因纽维阿勒伊特人,因纽维勒伊人已在荒野中与世隔绝地生活了千百年。而随着因纽维克—图克托亚图克公路的开通,这片冻土荒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第29届奥运会8月8~24日在北京举行。上海共有66名运动员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占中国体育代表团639名运动员总人数的10.38%,排名全国第三,也创下了上海奥运会参赛人数最多的历史纪录。入选奥运阵容的上海运动员共参加19个大项23个分项的比赛。上海健儿在本届奥运会上共收获4.5枚金牌、3枚银牌、10枚铜牌,有38人获得15个大项30个小项的前八名。其中刘子歌、吴敏霞、王励勤、火亮、邹市明5人夺得5个项目的奥运会冠军。  相似文献   

3.
(续上期)多年来,以科尔布特和涅利·金为代表的前苏联选手,凭借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受到人们的青睐。而科马内奇的严肃表情,却遭到舆论的批评。科马内奇说:“其实,我经常微笑,我是个快乐的人,我高兴时就会笑,伤心时就会哭,但在高低杠或平衡木上微笑,并不那么容易。[(\313\371\322\324\243\254)421(\316\322\270\374\317\262)]欢在很好地完成动作后,再开心地微笑。我看过自己在1976年奥运会上的表现,我可是一直都在笑啊。”如果说科马内奇的表情引来非议的话,她的超人天赋则令所有人[(\314\276\267\376\241\243)526.3(\324\332\266\314\266\314…  相似文献   

4.
吴金同 《世界文化》2012,(12):17-19
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虽然都像是站在同一条跑道上,但每个人所做的事又是不同的,因此,生命的意义也便有所不同。——埃里克·利迪尔很多人都是因为第5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烈火战车》而了解埃里克.利迪尔这位奥运冠军的故事,然而1924年巴黎奥运会却仅仅是这位“苏格兰飞人”传奇一生的另一个跑道的起点,“在运动生涯的巅峰,天地在脚下任他奔跑的当儿,却转换跑道,跑向中国”,不同的只是,这段跑道没有人在终点线为其喝彩。  相似文献   

5.
雅典奥运会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古代希腊的文化和现代希腊的风采。雅典奥运会给人的第一启示是,奥运会不仅是金牌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奥运会是全世界超种族、超文化、超等级、超地域的巨大狂欢节,是当代世界规模最大的主题性国际文化活动,是世界各民族文化艺术尽情展示交融互惠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奥运:创意文化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典奥运会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古代希腊的化和现代希腊的风采。雅典奥运会给人的第一启示是,奥运会不仅是金牌的竞争,更是化的“竞争”;化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奥运会是全世界超种族、超化、超等级、超地域的巨大狂欢节,是当代世界规模最大的主题性国际化活动,是世界各民族化艺术尽情展示交融互惠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2008年8月24日,北京奥运会闭幕的当天,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和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何振梁在北京共同向著名画家黄永玉颁发一枚与本届奥运会上的体育竞技无关的金牌——“奥林匹克艺术奖”。这枚四年一度的由国际奥委会向奥运会主办国杰出艺术家颁发的“最高奖项”,  相似文献   

8.
冬奥逸闻录     
半文 《世界文化》2022,(2):57-61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当时一些冰雪运动如滑雪、滑冰、冰球等项目在欧美国家逐渐得到普及和发展.于是,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建议单独举办冬季奥运会.在1908年第4届夏季奥运会上增加了花样滑冰项目,1920年第7届夏季奥运会上又增加了冰球项目,这两个项目的加入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但因天气条件给组织...  相似文献   

9.
有血有肉的雨果周一兵维克多·雨果于1885年在巴黎溘然长逝,当时维多利亚女王立即致函英国驻巴黎大使莱昂斯勋爵,命令他详述法国这位诗圣隆重葬礼的全过程。因为女王不愿让当代的杰出人物抢她的风头,哪怕是进了棺材的人。莱昂斯毕竟是一位久经考验的外交官,他以自...  相似文献   

10.
非洲黑人艺术受到西方关注并引发风潮始于20世纪初。1904年,巴黎前卫艺术收藏家兼经纪人保罗·纪优在一家不起眼的洗衣店橱窗发现一尊非洲黑色雕像,大感惊艳,遽拿给诗人阿波利奈尔看。很快,这些非洲雕像和面具在巴黎前卫艺术圈中传播开来:先是画家弗拉曼克将其介绍给野兽派画友德朗和马蒂斯,两人如获至宝,当时弗拉曼克和德  相似文献   

11.
竞技体育     
上海奥运奖牌总数并列全国第一 7月28日~8月13日,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英国伦敦举行。在参加伦敦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名单中,有38名选手来自于上海,所占比例接近10%,他们参与了16个项目的角逐,以10.5枚奖牌的创历史最佳成绩与广东省并列全国奖牌榜第一,金牌数量创境外奥运会之最,奖牌数量刷新历史纪录,  相似文献   

12.
在晚清民初社会剧烈的变革中,兴起于19世纪中期以后的奥林匹克运动逐渐开始在中国传播。随着宣传的日渐深入和广泛,当时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提出了参加奥运会的要求,虽然,这一切是那样的艰难和漫长,但中国人最终还是在1932年派出了一名运动员参加了第十届运动会,  相似文献   

13.
五环的革命     
2012年7月27日,全世界将瞩目于英国首都伦敦,共同领略第30届奥运会的开幕盛况。届时,将有来自200多个国家的约10,500名运动员同场竞技,奋勇拼搏。26个奥运项目共设有302枚金牌,激发着所有健儿的澎湃之志。仅短跑巨星博尔特一人,就已让奥运男子100米决赛的门票预订超过百万。而整场奥运会的魅力更不必说,这场为期两周的体育盛筵将引爆全球约50亿的收视率。的确,奥运可以称得上是全人类规模最大、最受欢迎的旷世盛会。但依我看来,倘若可以取消某些项目,再把另外某些项目加以改革,奥运会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完美。我们需要的,是一场对于五环大刀阔斧的革命。  相似文献   

14.
国际博览会的举办始于1851年英国的“国际博览会”。那次博览会是在伦敦海德公园的“水晶宫”内举办的。当时所有的展品都放置在由三十万块玻璃构成的巨大屋顶下,这些展品包括轮转印刷机、铸字机械和照相器材。参观者共有六百万人。从此,一个又一个的国际博览会在世界各地相继举办了,包括在巴黎举办的1855年和1867年国际博览会。1855年的那次博览会以蒸汽动力装置为中心,而1867年的那次则以世界上第一架升降机为特色。埃菲尔铁塔就是为1889年的“巴黎博览会”建造的。这次博览会出现了许多私人展览馆。此后各次博览会都沿用了这种以“馆”为基本单位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卫冕冠军沃尔德参加马拉松比赛。已40岁的沃尔德希望能够续写其同胞贝基拉的辉煌,蝉联奥运会马拉松冠军,但他这次只获得第三名。1972年的马拉松比赛属于美国选手肖特。他生于慕尼黑,在耶鲁上大学,此次代表美国队参赛。当肖特第一个跑进体育场时,全场的欢呼和掌声,毫无保留地献给这位出生在慕尼黑的美国选手。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使马拉松运动进入一个全新阶段。这是首次通过电视直播的马拉松比赛,使得美国的电视观众有幸一睹肖特夺冠的整个过程。最终,肖特用两个多小时在其出生地赢得马拉松的金牌。…  相似文献   

16.
象肖邦自己写的一首序曲那样,他和乔治·桑第一次会晤时的情况,必然会导致下面那种合乎逻辑的结论:两人的交往到此为止,不会再有什么发展。他俩是1836年秋在巴黎首次见面的。李斯特当时和两人都过往甚密,早就希望他俩见见面,但肖  相似文献   

17.
沙海昂(1872-1930年),字利农,是一位法裔华人,他的法名字是Anroine Henry Joseph Charignon,沙海昂是他来到中国后取的中名字。沙氏的先祖是西班牙人,后移居法国,他于1872年9月23日出生在法国南部城市里昂,少年毕业于圣路易高等学校,后来进入巴黎中央艺术学校学习,并于1894年毕业。可能是接受了祖先在大海上与风浪搏击漂泊冒险的精神基因的遗传,  相似文献   

18.
对于许多人来说,知道歌唱家袁晨野的名字,恐怕不是在音乐会上,而是从近一年来,特别是近几个月来,一些报刊对他在3次国际重大声乐赛中连续获奖的报道中。去年6月,在东京举行的国际声乐比赛,有16个国家107名强手展开竞争,袁晨野取得第二名(不分男女声)的好成绩。一年后,在第七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表演家比赛中,袁晨野摘取了声乐赛的金牌(不分男女声),这也是在这一届各项音乐比赛(声乐、钢琴、大提琴、小提琴)中,亚洲选手中唯一获得金牌的人,并从此结束了在柴氏赛中亚洲人与金牌无缘的历史。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个月后,…  相似文献   

19.
在近现代文化交流史上,中国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极具代表性。在近代,中国曾因奥林匹克而蒙羞,有过疑虑、对峙、隔阂,至上世纪末,中国与奥林匹克重新修好并相互选择和理解。中国因奥林匹克终获辉煌。 早在 1908 年第四届伦敦奥运会前夕,中国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的《天津青年》会刊上,一位美国人在其署名文章中向中国人提出3个问题:①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②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③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 为此,中国用了整整100年寻求答案。在这100年中,中国人民以自身的解放为前提,以数代人的鲜血和生命为代…  相似文献   

20.
正如果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巴黎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20世纪20年代初,"一战"的硝烟依然弥漫着整个世界,而当时的巴黎却拥有着世界上最美的文艺时光,只因为世界上最有文艺细胞的人们都住在巴黎。"迷惘的一代"的文学青年如潮水般涌向巴黎,他们挤在巴黎狭窄的街头散步,坐在那些散落各处的咖啡馆中聊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